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会计“十四五”规划纲要笔谈① | 吴素芳:贯彻规划要求 创新发展理念 推进北京市会计管理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对新时代会计工作提出新要求。全面细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举措并抓好落实,是全行业未来五年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为此,本刊特开设“会计‘十四五’规划纲要笔谈”专栏,围绕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等展开探讨交流。本专栏为“我为‘十四五’建言献策”栏目的接续,所刊发文章将一并纳入有奖征文评选,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总结过去五年会计管理与改革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新时期会计改革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北京市财政局积极组织学习,提高认识,为做好各项工作任务打好理论基础。
一、关于《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
财政部发布的《规划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总结会计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会计管理工作重点。《规划纲要》将成为未来几年会计改革与发展工作推进的重要指导文件,便于各省市财政部门更好为财政管理工作服务,提前规划部署新时期会计管理重点工作。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推进会计改革与管理的根本出发点
《规划纲要》提出,会计改革与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财政管理工作全局,牢牢把握会计审计标准制定和实施“两个重点”、切实抓好行业和人才队伍“两个管理”、持续强化法制化和数字化“两个支撑”、努力实现会计职能对内对外“两个拓展”,积极推动我国会计事业取得新成绩、实现新跨越。
北京市财政局会计管理工作将贯彻落实财政部《规划纲要》及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结合北京市会计改革与发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推进会计法治建设;坚持指导会计准则制度全面落实;坚持加强内控建设、强化风险防控;坚持营造行业健康发展环境;坚持人才引领发展,转变会计服务职能,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推动会计工作、审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使会计法治化、数字化进程取得实质性成果。
北京市财政局会计管理工作将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的全面覆盖目标,助推会计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鼓励、帮助单位建立业务驱动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大力推广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积极应对电子发票的存储、管理、验真等工作带来的挑战;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加强内控信息化建设,利用技术手段强化内控管理效能。鼓励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利用数字化审计技术,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和可信度,降低审计风险。使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平台建设,转变职能为会计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利用好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及全国代理记账机构管理系统,为会计管理与行业发展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支撑。
(三)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是防范财经风险的重要保障
《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秩序整顿规范,紧抓质量提升主线,守住诚信操守底线,筑牢法律法规红线。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管理必须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各省市财政部门要在财政部的指导下,明确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落细中央要求,履行好监督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做到“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北京市将积极探索研究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价制度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发展空间。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方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优化营商环境和净化市场相结合,全面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财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型的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体系。
北京市将高度重视人才在推动单位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大基层会计人员培训力度,完善诚信建设;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继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体系,拓宽会计职业发展空间;健全高端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重视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优化人才资源充分合理使用,激发各部门参与会计人才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力,构建协同推进的会计人才发展大格局。
二、新时期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会计管理与改革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基础,应顺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严格落实《规划纲要》指示精神,积极稳妥做好各项工作。
(一)推制度、促规范,提高财会管理效能
一是持续推进会计准则制度有效实施。大力开展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政策指导和解读工作,按计划定期组织各区会计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财会人员参加多种形式专题培训,指导单位更好地把握和解决准则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跟踪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执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通过调研走访等方式加强财政与单位沟通,借助外脑提供智库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根据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相关要求,紧密结合全市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实际管理情况,对市直管县级以上道路、乡村级道路的管理机制、维护主体、记账核算、重置成本等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出台具体实施细则,确保政府资产会计核算科学规范化。
二是逐步推广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工作。落实国家档案局、财政部等部门文件要求,与市档案局共同研究增值税电子发票应用和推广实施,助推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评审确定13家试点单位,做好现场检查指导并进行验收,发挥好试点单位引领作用,完善数字化经济发展所需的标准制度和规范。
三是全面加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统筹部署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将财政资金直达基层、预算绩效管理、政府过紧日子、政府会计改革等相关财政改革任务纳入内控监管范围,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中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动态反映和集中存放的要求,加强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和应用,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内控制度落实到位。指导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内控报告编报质量,逐步扩大被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范围,实现“十四五”时期市级主管部门内控外评范围全面覆盖,做好内控外评及结果应用。推广内控信息化建设典型单位,将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嵌入信息化预警控制中,实现“人防机防”双重保障。
(二)优服务、强监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有序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行业行政许可审批与办事流程,完善承诺制审批办法,落实好分所及代理记账机构自贸区改革工作,实现执业许可证书电子化,提升会计行业政务服务效能,推动会计数字化转型。
二是多措并举强化行业监管。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肃财经纪律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 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迅速组织学习,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系统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形成监管长效机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协同发力,建立联合监管机制,落实落细监管责任;坚持从严监管执法,稳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坚持分级分类监管,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综合提升行业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
三是助力会计行业扩大开放。积极服务“两区”建设,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在自贸区设立分所,吸引京外国际成员所落户,提升北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能级。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桥梁作用,根据市领导要求研究制定北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科技创新主体专项工作方案,并与市科委等部门深入会计师事务所开展调研形成报告,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财会服务模式、搭建财会服务平台,推动注册会计师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
(三)抓培训、重培养,强化人才选拔管理
一是提高会计人员日常管理服务质量。继续鼓励会计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创新开展会计人员知识竞赛,得分可抵扣当年继续教育部分学分,市、区财政部门对社会培训机构及会计人员进行分级指导和监督,细化分析会计人员结构,全面监测会计人员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会计人员采取相应的培训。利用北京市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开发会计人员信息跨省调转和诚信档案模块,完善会计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是畅通会计人员职称晋升渠道。积极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制定出台《北京市深化会计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完善正副高级会计师评审标准及规范,推进正高级会计职称评审实现社会化,不断畅通晋升渠道,引导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会计人才队伍。
三是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深刻学习贯彻财政部《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文件精神,着力探索建立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会计改革发展贡献专业力量。北京市将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通力合作组织财会人才的素质提升培训,提升各单位会计人员能力水平。加强财政系统会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开展市、区财政部门优秀青年财经人才培养相关工作。以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持续实施北京市高端会计人才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计划,出台《北京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方案》,选拔优秀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和素质提升培养,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