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专题 | 推进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
《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从完善运输基础设施装备、健全农村粮食物流服务网络、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的各项举措。为贯彻落实方案要求,进一步掌握粮食运输节约减损情况,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调研,围绕推进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工作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工作举措。
我国粮食运输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粮食运输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运为辅;运输装载方式主要包括袋装运输、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三种方式。公路运输方面,主要以散装、袋装运输为主。铁路运输方面,多数采用散粮车发运,集装箱运输呈逐年增长趋势。水路运输方面,主要为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港口散粮存储以筒仓为主,通过改进管理,大多数港口将损耗率控制在0.7‰—2‰之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粮食专业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已与国际水平接轨,一些技术和指标已超国际同行。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跨省粮食物流运输方式中,主要以铁路和水路为主,其中铁路占比50%,水路占比40%,公路占比10%。目前袋装运输仍是粮食运输的主要手段,占粮食运输总量的80%左右,这也是造成粮食运输环节损耗的主要原因。
粮食运输环节损耗的主要原因
一是基础设施不衔接不完善。粮食运输通道发展不平衡,东北粮食通道的水路外运能力局部过剩,华东及华南沿海流入通道粮食分拨能力不足,部分通道干支衔接不畅;一些关键节点、粮食物流园区散粮接发设施落后,配套设施设备陈旧,功能不健全;一些运输节点及粮食物流园区(储备基地)集疏运体系不完善,还存在诸多不经济的短驳倒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袋装运输方式导致损耗高。我国每年跨省粮食流通量超过2亿吨,其中袋装运输方式仍占大头,在装卸、运输当中的抛撒以及包装物遗留造成的损耗较高。实践表明,集装化运输方式可减少装卸环节,能够有效避免多次搬运、转运造成的包装破裂,导致粮食发生撒漏、遗失、污染等问题,损耗比例可控制在0.5‰左右。
三是专用运输载具使用率较低。公路运输方面,颗粒粮食散装车辆价格较高,加之车型属于专用车辆,购置后无法从事其他运输,导致该型车辆投放市场后接受程度偏低。铁路运输方面,散粮运输铁路车辆购置成本高、利用率低,多由粮食流通企业自行购置,按自备车管理。由于铁路散粮运输车多为企业自备车,粮食储运企业除缴纳铁路运费外,还需负担车辆折旧和维修成本,使用积极性也不高。内河船舶散粮运输也存在同样问题。
四是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发展较慢。目前我国 80%以上的粮食运输仍然以袋粮运输方式为主,整个运输环节需多次使用塑料编织袋进行包装和拆卸,并且中转环节要经过多次拆包和重新包装,过程繁杂且增加了用工量和抛撒率。
五是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是促进节粮减损的重要手段,但在粮食运输生产中科技创新和应用还比较薄弱。
▲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高标准农田,农机手正在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割早稻。王华斌 摄
推进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粮食运输环节节约减损工作,将深入贯彻《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各项工作举措要求,以提升粮食运输服务品质、促进粮食物流降本增效为核心,着力优化粮食现代物流总体布局、提升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强化现代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构建便捷经济、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化粮食运输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粮食现代物流总体布局。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减少运输环节粮食损耗。健全粮食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加强各种“跑冒滴漏”管理,有效减少“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粮食运输损耗。建设一批现代粮食物流集散基地、粮食综合运输枢纽和中转站,打造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粮食物流园区。
二是提升粮食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多用途粮食散装运输车、铁路散粮车、散装运输船、敞顶集装箱、港口专用装卸机械和回收设备,加快推广集装箱正面吊等配套设备,充分发挥运输装备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切实增强运输装备对节粮减损的支撑能力。
三是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结合区域粮食物流特点和运输组织实际,在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散储、散运、散装、散卸“四散”化粮食物流模式,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粮食集装箱运输,积极发展公铁、铁水、海铁等多式联运,着力推进散粮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结合“十四五”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大宗粮食铁路运输比例,扩大粮食铁路直达运输份额,加快实现粮食运输“公转铁”“散改集”和“集港转直达”运输,减少粮食落地和进出仓。积极推进传送带密封输送,加大遗撒粮食清扫回收力度,减少粮食破碎、尘化和漏料。
四是推进粮食物流标准化发展。深入实施现行粮食物流相关标准,健全完善粮食物流环节标准体系,加快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粮食物流服务,探索应用高效减损粮食物流模式,推动散粮运输设备无缝对接。在“北粮南运”重点线路、关键节点,开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衔接技术示范,努力培育一批粮食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和骨干物流企业。
五是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支持粮食运输企业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打通物流通道、节点、工具和人员等要素之间的堵点,推动公共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进一步提升粮食物流效率和管控水平。鼓励粮食物流企业借助货运大数据平台,积极整合货主、货源、价格、物流、需求等多维度信息,促进粮食市场主体和物流运输主体的信息共享。
责任编辑: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