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专题| 《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

作者: 本刊记者 李艳芝
来源:原载于《中国财政》2022年第1期 2022/01/20

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对推进节粮减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对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部署,成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的行动指南。方案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不仅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粮减损不仅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美德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节粮减损,重在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方案,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光盘行动”深入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


本刊记者  李艳芝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对推进节粮减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继2021年4月29日我国第一部反食物浪费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颁布实施之后,2021年10月3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节约粮食和制止浪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持续高位推进。本刊记者就《方案》有关情况和社会关切问题采访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强化刚性节粮减损制度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力度,在节粮减损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中央农办负责人强调,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不断加大,全球濒临严重粮食危机。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具有重大意义。


节粮减损有助于稳产保供,强化粮食安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目前我国各行业食物浪费现象普遍,令人十分担忧。仅2018年我国在居民消费端(包括餐饮、食堂与家庭)的食物浪费总量就接近3500万吨,折合成粮食至少在4000万吨。对此,《方案》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相当于增加了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


节粮减损有助于减排降碳,实现绿色发展。粮食生产背后是大量耕地、水、农资等要素的投入。粮食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增加耕地、化肥、水资源等消耗,增加环保负担换来的。因此,开展节粮减损不仅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节粮减损有助于传承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节粮减损,这件事切口虽小但社会影响面广,牵动效应强,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抓手,不仅对传承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美德具有重要意义,还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图片

安徽省蒙城县三义镇草庙村农民从收割机上卸下刚收获的麦粒。胡卫国 摄


图片

强化节粮减损创新,构建全链条减损体系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超1.3万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八年连续丰收。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从数量上看,我国粮食安全完全有保障。但对我国现有的粮食资源而言,减损是最大的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的漫长过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损失和浪费。


《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长效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公众参与,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刚性制度约束,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结合“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光盘行动”深入开展,食品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为确保节粮减损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方案》重点提出3个方面创新性措施:一是突出全链条,强化综合施策。瞄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综合施策配套衔接。从生产源头管控、储运环节减损、加工利用水平提升到餐饮浪费遏制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构建了“产购储加消”全链条减损体系。二是突出行动力,强化执行落地。《方案》明确了节粮减损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扎实的硬举措和新任务,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方式促进节粮减损工作落实落细落地。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强化技术减损。《方案》将“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单独成节,从生产技术支撑、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提升等方面部署了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举措,使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在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的同时,《方案》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的损失浪费问题,提出了节粮减损的针对性举措。如在餐饮消费环节,针对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等领域浪费问题,《方案》从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公务活动、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分别进行制度规范约束、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开展消费理念引导,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图片

农民抢抓晴好天气翻晒稻谷,晒出一幅幅美丽的秋收丰收图景。王华斌 摄

图片

强化节粮减损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共识见行动、见实效


由于消费端餐饮业食物浪费是我国粮食浪费的“重灾区”,必须将消费环节减少浪费工作落实落细,才能巩固好遏制餐饮浪费的良好势头。对此,《方案》分环节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具体部署:加强餐饮行业经营行为管理,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落实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鼓励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抓好机关食堂用餐节约,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按照健康、节约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加强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推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中央农办负责人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通力合作,努力实现2030年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的目标,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