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借鉴国际经验 用好两种资源 助力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者: 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徐利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24期 2022/01/11

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及参与到全球化价值链,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生机。借鉴国际经验,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抓住转型重要机遇期和窗口调整期,将助力提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


动员国际资源支持发展绿色融资,助力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据相关国际组织测算,我国中小企业单位产值能耗高,碳排放总量占全国60%以上,是减排责任主体。发展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低碳绿色发展,重在构建由政府、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低碳转型生态系统,支持绿色节能技术研发,为能效提升和支持减排提供低息贷款等,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持续资金支持。从国内资源看,在财政金融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但融资规模小、期限短等问题依然存在。面对我国较大的绿色融资缺口,善用、巧用国际资源,引导多边开发机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绿色融资瓶颈,帮助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创新融资模式,加大主权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是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领域,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都大幅度提高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融资额度。按计划、分步骤实现“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战略部署,面对主张中国从支持性贷款计划中“毕业”问题,我国可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减碳”任务作为要价,要求世行、亚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增加或至少稳定住对我国贷款规模,逐步调整对我国主权贷款结构,引导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我国中小企业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可以新型绿色工业园区综合类贷款和供应链贷款为试点,推动多边开发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中小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融资,分散风险,助推诞生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同时,注重用好多边开发机构、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我国中小微企业可持续绿色转型融资。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在多边开发机构申请获得的绿色基金类项目相对较少。山东省成功申请了亚行绿色发展基金项目,由亚行动员德国促进贷款、法国开发署贷款和全球绿色气候基金联合融资,以成本较低的人民币计价长期资金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融资渠道窄、资金成本高、期限短等问题。今后可注重做好低碳转型中小企业项目储备,与世行、亚行,以及亚投行、新开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做好信息分享,引导其积极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同时,还可以带来国际上绿色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此外,还可调动世行、亚行等多边开发机构以发债方式,如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等筹集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碳收集、碳捕捉项目;保护蓝色海洋,支持发展海域经济,促进环境友好、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拓展融资渠道,加大非主权类融资力度用于中小企业低碳转型。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但在对长江经济带中小企业调研时发现,很多地方城商行、农商行等授信有限,贵州、重庆等地小贷公司自身就面临融资渠道窄、成本高和规模小的问题,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2021年8月以来财政部国合司相继与世行、亚行就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专题研讨的情况,它们可以为通过风险审查的我国城商行、农商行、小贷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提供贷款,间接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绿色转型。这类贷款主要可用于能效提升、支持减排和低碳发展等领域,包括照明、废热回收、建筑物能源管理、热电联发,绿色农业体系建设等;还可支持小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微电网、分布式太阳能等;也可结合当地具体绿色转型方案,支持“定制化”融资产品。2021年11月初,珠江金融租赁公司(以下简称“珠江金租”)获得亚行4000万美元贷款,亚行同步动员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签署4000万美元等值人民币平行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融资租赁服务,帮助其从疫情冲击中尽快复苏,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包容性增长。借助亚行和DEG的贷款支持,珠江金租还将试点一款针对微型企业的新型租赁融资产品。多边开发银行还设有风险基金,可以为技术先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适合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较长年限贷款资金支持,满足企业阶段性发展需求。非主权贷款项目资金采用市场定价方式,没有主权贷款利率优惠,但可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小和期限短等问题,帮助企业树立绿色经营管理理念,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

(三)加强知识合作与分享,支持机构能力建设和提升。引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多边开发机构通过技术援助项目,对我国相关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研讨,并通过举办线上会议或培训,帮助偏远地区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获得国际最佳实践和必要信息,鼓励中小企业进一步熟悉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原则,用以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项目操作能力,帮助中小企业优化未来生产经营战略。多边开发机构在项目遴选上还强调性别平等,注重向女性企业家符合条件的项目倾斜,支持女性就业,以实现融资项目更多的附加价值。我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推适合国际组织贷款条件、有发展潜力的女企业家参加知识合作和贷款项目培训等,为中小企业成功申报绿色贷款项目做好前期准备。


借鉴国际经验,多措并举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可以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利润空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销售额锐减,倒闭、破产的中小企业也占相当比例。疫情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加速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和转型意愿。抓住重要转型机遇期,应通过政府引导、多方发力,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完善布局,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公平性。“要想富,先修路”。新型工业化赋予这句话新的涵义,除了路桥等传统基础设施“硬联通”外,还包括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软联通”。调研发现,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均相对落,区域内也存在省会城市与其他地区不平衡性问题。以贵州省为例,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应用度和认知度严重滞后于其他地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比较薄弱。从调研情况看,贵阳市参加调研的10家中小企业仅有1家开展网上销售,中小企业深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多数企业现金流紧张,几近中断的也不在少数,不得不大量裁员。云南省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环印度洋地区国家开放大通道,又是亚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机制主要受益省份,跨境电商发育度明显高于贵州。如云南昆明滇王花卉有限公司鲜花通过电子显示屏竞价,空运至国内外,成为鲜花交易“航空港”。因此,根据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应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防风险、降成本、补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调动政府、市场和企业积极性,促进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区域融合发展,完善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打通数字割裂“部门壁垒”,消除地域间“数字鸿沟”。

(二)提升平台“公共”属性,注重数字可及性和安全性。建立公共数字平台,确保数字化信息可得性是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发展、降低转型成本重要路径。如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法国政府推出在线平台FranceNum,将中小企业与全国专业顾问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解决在线销售的各种问题。上海市2021年新增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项目”,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抓住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机遇,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江苏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聚焦区块链、6G通信、云计算与大数据、先进制造等前沿技术领域科技攻关,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60%由中小企业承担实施,有力支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借鉴国际和国内先进经验,公共数字平台建设可以多样化,可由政府出资建设,也可通过支持大的科技公司或采用PPP模式建设。通过收取较低费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生产、销售、市场等信息拓展国内和跨境贸易,基本原则是提高平台“公共性”,打通数字信息“最后一公里”,破除平台数据“防火墙”,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此外,政府还应注重数据安全和管理规则制订,提供数据安全教育,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数字安全意识与能力。

(三)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根据OECD数据,全球多达70%的中小企业正在更多地使用数字技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主要分两个环节:生产管理数字化和营销数字化转型。很多国家为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以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如日本提供补贴,支持企业采用IT解决方案和开发电子商务销售渠道,阿根廷为专门远程工作的中小企业设立了一定融资额度,智利采取了“中小企业在线”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数字化和远程工作。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不断提升,但食品、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中小企业仍占很大比重。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以投资额奖励和信息化示范奖励资金,激励区内中小企业实行生产管理和营销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激励企业从资源上云逐步向管理上云、业务上云、数据上云升级,上云企业数量已超过1万家。安徽省合肥市近三年以政府补助资金撬动了7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11家企业创建了智能工厂,68家企业创建了数字化车间,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借鉴国内外经验,各级政府可视财力状况,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一定奖励资金支持,还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让专业咨询公司在信息技术安全、业务管理流程智能化、营销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学科设置,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职业培训,加大数字化人才供给。


搭建国际化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化价值链

数字平台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渠道和载体,促使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全球价值链曲线包括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分销、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素有“微笑曲线”之称)。新加坡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最高,我国价值链参与率近20年来有显著增加。参与全球化产业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企业和经济都有好处,企业通过承接全球产业链中一个环节或者一项任务有机会参与全球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可以获取国际上先进管理经验,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一)打通政策执行“堵点”,优化内部环境。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有几个主要途径:参与政府采购、引进外资、海外设厂、产品和服务出口和使用进口生产要素等。财税、金融、产业和科技政策等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提升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一些政策存在落地难或程序繁琐等问题。政府在制定国内、国际政策时应将中小企业纳入考量范围,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评估,打通政策“难点”和“堵点’,不断提高政策效能,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能够顺利参与全球价值链,如加大人力资本开发,督促落实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留有一定比例,提高信贷、保险、出口信用便利性,提高公共技术外溢性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等。

(二)打造公平市场,优化营商环境。调研中,很多中小企业反映近年来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依然存在。比如,有的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政府担保类贷款”时仍然要求中小企业全额提供抵押物,但大企业则不需要抵押。在财政金融组合政策工具支持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多数中小企业获得感不强,这与2019年在世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我国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第80名排位高度一致(我国总排名是31位)。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鼓励市场竞争,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逐步扩大营商环境对标城市范围。针对中西部地区开放度较低问题,畅通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产品“出海”通道,补足“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短板,引入多边开发机构、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进一步提高交通、贸易和清关便利度等,助力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搭建“出海”平台,优化外部环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促进中小企业“小而美”项目“出海”是福音。如云南昆明滇王花卉有限公司以鲜花出海,助力打造“彩色丝绸之路”,在柬埔寨建有1.1万平方米的“云花展销推广示范中心”,在缅甸建立了30英亩的“中缅花卉产学研实践基地”。但“酒香也怕巷子深”,部分尚未介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小企业负责人向调研组道出了“无路出海”的难题。此外,以采购原材料和关键技术等方式介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小企业深受贸易条件恶化影响。如,因“芯片”断供,部分新能源汽车类中小企业几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企业依靠“芯片”存货勉强维持生产。安徽某新能源材料公司因贸易摩擦影响,公司产品出口受阻。因此,为改善外部贸易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提升国际竞争力,有必要在G20、APEC等国际会议上积极发声,促进打破贸易和技术壁垒,通过举办国家级和省级进出口线上线下博览会,为中小企业和跨国企业建立业务联系牵线搭桥等。通过单边、多双边方式实现贸易自由化,签订相关自由贸易协定,让中小企业步入全球价值链“快车道”。 


(供稿单位:财政部国际财经研究专家工作室国合司课题组)

鸣谢: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直辖市)财政厅(局)

责任编辑  李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