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作者: 本刊记者|刘慧娴 陆安平 特约通讯员|刘真 何菲 顾振伟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22期 2021/12/08

2021年5月,记者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在村口看到“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八个红艳艳的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让络绎不绝的游客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浓浓喜悦。这八个字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的深情回应。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党的十八大后仅40多天,习近平总书记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雪来到集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阜平县看真贫、察实情,并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他叮嘱当地干部和随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阜平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凝心聚力、苦干实干,阜平财政部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增投入、建机制、强监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2020年2月29日,阜平县成功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29元,是2012年的3.3倍;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中共阜平县委“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如今,阜平人民正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大步前进,用不懈奋斗创造更好的日子。


“阜平不富,死不瞑目”

据《河北省县名考原》记载,“阜”为“盛”,阜平寓“兴盛平安”之意。然而过去的阜平却实在是一块贫瘠之地,“太行深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是对阜平的准确概括。

太行深山区。阜平位于太行山中北部东麓,为全山区县。山场面积326万亩,占总面积的87%;耕地面积仅21.9万亩,人均0.96亩。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

革命老区。阜平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抗日战争时期,阜平人口不足9万,养活了9万多人的部队和工作人员,2万多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毛泽东同志誉之为“抗日模范根据地”。1948年4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贫困地区。1942年春天,青黄不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专门签发《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要把它们留给群众吃。过去的阜平有多么贫困,由此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后,说到阜平老百姓生活依然贫困,聂荣臻掉了眼泪,动情地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阜平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就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发展基础弱。2014年初,全县仍有贫困村164个,占全部行政村的78.5%;贫困人口10.81万人,占总人口的47%。

阜平人民渴望摆脱贫困,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的重要讲话,如习习春风,融化着贫困的坚冰,为阜平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道路。


为脱贫攻坚提供充足的“粮草军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脱贫攻坚,充足的财力保障是基础。阜平自身财力有限,必须多渠道筹资,多条腿走路。”时任阜平县财政局局长王建军说。一是积极撬动金融资本。支持金融平台建设,财政资金杠杆效应进一步放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企业贷款成本进一步降低,脱贫路上“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加强与省财政厅对接力度,全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缓解阜平县财政资金压力,弥补易地扶贫搬迁支出需求缺口。三是合理调度库款。积极与省财政厅沟通协调,合理调度库款,全力保障项目工程支出需求,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县财政局结合阜平县脱贫攻坚规划,创新投入方式,用好用足用活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政策,坚持“因需而整,应整尽整”原则,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形成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围绕扶贫产业、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金融扶贫、贫困人口素质能力提升等方面安排使用整合资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为保障扶贫资金花得安全、花出效益,我们坚持让扶贫资金在制度下使用、在监督下使用、在阳光下使用。”王建军说。一是让扶贫资金在制度下使用。制定《阜平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办法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制定《阜平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会同扶贫部门编制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并及时向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二是让扶贫资金在监督下使用。制定《阜平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实施细则》《阜平县财政扶贫资金支付监控实施细则》,全面实行扶贫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三是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使用。出台《阜平县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扶贫资金政策专栏,并按要求将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结果等及时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到村到户项目,让受扶持对象参与监督资金使用,并在所在行政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告公示,广泛接受扶贫对象监督。

“我们始终坚持增加扶贫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通过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加大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力度,规范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王建军说。


六大产业托起致富梦

“山高沟深龙泉关,乱石滩里挣钱难。”阜平人常常这样无奈地感叹。脱贫致富,突破口在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

脱贫攻坚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阜平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坚持科学规划全域产业,依托李玉院士工作站、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阜平产业研究院和6家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药材、规模养殖、家庭手工业、生态旅游等六大扶贫产业,发展光伏扶贫电站,打造“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扶贫产业体系。

在阜平县国煦种植有限公司位于天生桥镇的食用菌核心园区,记者看到一个个菇棚整齐排列着,菇棚内一排排出菇架上堆放着密密实实的菌棒,一朵朵香菇从菌棒内钻出头来,长势喜人,菇农正小心地采摘成熟的香菇。菇棚对面的交易区,一辆辆大型货车正准备将一箱箱香菇运往全国各地。

县农业局食用菌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阜平县将食用菌作为脱贫支柱产业,制定了“一核、四带、百园覆盖”产业总体规划,以国煦种植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天生桥镇南栗园铺村、龙王庙村规划建设了核心园区,辐射带动龙泉关镇骆驼湾、顾家台两个分园区,并按照“六位一体”(政府+银行+企业+基地+农户+保险)、“六统一分”(棚室、品种、菌棒、技术、品牌、销售六统一,农户分户经营)的管理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

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阜平县出台了一整套扶持政策,包括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建厂补贴、菌袋补贴、贷款贴息、保险兜底等。2016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65亿元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建成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区102个,高标准大棚4610栋,种植面积达2万亩,形成了从品种研发到制棒,从香菇种植到产品深加工,从冷鲜收储到冷链物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年生产总值近9亿元,直接带动农户1.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20户,户均增收约2万元。

龙王庙村的白生有在食用菌核心园区租了3个菌棚,每年出菌6万棒,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前靠种地、出去打工,每年能挣2万多元就不错了,现在在家门口种菇,公司统一建棚,买菌棒有补贴,贷款有贴息,技术上有公司定期培训,技术员随时指导,收了菇公司统一收购,可以说轻轻松松就能挣十几万元,谁不想种?现在是一棚难求,多亏我下手早。”白生有乐呵呵地说道。

王建军介绍,除了食用菌产业,2016年以来,阜平县投入资金4.9亿元发展林果产业,全县苹果、桃、梨等高效林果面积近10万亩,2020年带动23082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835元;投入资金1029万元发展旅游产业,带动89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元;投入资金3350万元发展养殖产业,共建养殖小区370个,带动贫困户1156户,户均增收860元;投入资金26613.57万元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实现了全县164个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带动贫困户10750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2020年,全县六大扶贫产业总收入11.8亿元,形成了稳固、持续的扶贫产业链条。


太行山村的美丽蝶变

青水瓦、木挑梁、小皮檐、花格窗、石板院、黄土墙,走进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错落有致的太行风格民居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碧树繁花映衬下分外亮眼。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时随处可见的土坯房、破木门、用旧报纸和塑料布糊着的窗户消失了,只有在“骆驼湾真贫博物馆”才能看到。唐宗秀家门外,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坑坑洼洼的石头小路不见了,平坦的柏油路通到各家各户,私家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你看我们家的房子翻新了,小木窗户都换成了断桥铝的,多亮堂。冬天再不用烧火盆,用空气源热泵,又暖和又干净。”唐宗秀笑着告诉记者。更让她高兴的是村里搞起了乡村旅游,她和老伴都当上了保洁员,“每个月工资2100元,以前靠种地一年也挣不了2000块钱,没想到70多岁还能挣上这么多钱。”唐宗秀笑得合不拢嘴。

龙泉关镇镇长孟保军介绍,2012年以来,在财政大力支持下,龙泉关镇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如:骆驼湾村整村规划完成民居改造225户,易地扶贫搬迁21户,顾家台村整村规划完成民居改造提升78户,棚改搬迁18户,群众过上了宜居生活;骆驼湾村新建通村二级路5.2公里,通户路硬化7000余平米,安装路灯200余盏,顾家台村修建通镇公路2公里,硬化村内道路4000平米,通行条件大为改观;建起了互助幸福院、卫生室、文化广场、公共厕所,修建了农业生产蓄水塘坝、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了农村电网、通讯基站、宽带网络,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

同时,由县政府主导,顾家台村、骆驼湾村与阜裕公司合作成立了阜平县顾家台骆驼湾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引进北京寒舍集团与骆驼湾顾家台旅游有限公司合作,流转100家民房打造旅游民宿,同时发展小吃街、茶室、豆腐坊等新业态20多种,从业人员110余人,人均年收入2.5万多元。

漫步在顾家台村、骆驼湾村,只见街道整洁、花木葱茏,特色民宿既充满太行风情又设施现代,小吃街上各色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豆腐坊里店员正在展示传统豆腐制作工艺,儿童游乐园内小朋友的笑脸像一朵朵灿烂的向阳花,处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村里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点燃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情。骆驼湾村陆陆续续有52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刘永刚、翟艳玲夫妇回家开起了农家乐;唐俊峰、李爱明等人返乡后不仅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入选村“两委”班子。顾家台村的“啤酒花园”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游客在这可以边享受地道的自酿啤酒、美味的烧烤,边欣赏近处的葱茏草木、远处的如黛青山,别有一番滋味。“啤酒花园”的老板是4个返乡创业的“90后”小伙,刘丽国是其中之一。“我之前一直在北京做厨师,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在家待业,看到村里发展这么好,我和另外3个返乡的同伴决定在家创业,我们在村‘两委’支持下开了‘啤酒花园’。今年‘五一’开业就爆满,20多张桌子坐不下又临时加了20多桌,结账都顾不过来,挣了五六万块钱。现在一到周末还是天天爆满。”刘丽国笑着告诉记者。

村子越来越美,日子越过越好,骆驼湾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5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5660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82万元;顾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80元增长到2020年底的17390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62万元。“日子有奔头,老百姓的精气神更足,过去是‘揣着手等、背着手看’,现在都‘甩开手干’,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包棚种植、务工就业、发展旅游中来,热火朝天奔向好日子。”孟保军说道。


防返贫 谋振兴 谱新篇 

在骆驼湾村陈德亮家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张“防返贫·保小康  ‘四险一金’兜底政策明白纸 ”,清晰地写明了“阜民安康保险”“健康御险”“农户平安综合险”“防贫保险”和社会救助基金政策。陈德亮告诉记者:“去年我因为脑梗住院,我老伴也因为高血压住院,医疗费总共1万多块钱,医保和安康险报销完我们自己只花了600多块钱。”

王建军介绍,为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为全县范围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保费的参保人员投保“阜民安康保险”,保障范围包括60岁以上参保人员县域内住院起付线以上100%报销,大病保险再补偿,慢病再补偿,农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投保“健康御险”,对60—99周岁老年人发生的意外伤害给予赔偿;为2.4万余名贫困群众投保“防贫保险”,给予医疗特别救助、自然灾害特别救助等;划拨资金500万元成立社会救助基金,进一步防止返贫致贫,不留死角死面;支持构建智慧防返贫平台,实现扶贫、农业、住建、医保、教育、民政、人社、残联、金融和人保财险数据整合共享,对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重点人群实现了精准预警、精准核查、精准帮扶。“我们构建起‘四险一金一网’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兜住返致贫风险。” 王建军说。

防返贫更要谋振兴。2019年初,正值阜平脱贫攻坚蹄疾步稳之时,阜平县委县政府提前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团队编制《阜平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规划》,2019年7月规划编制完成。此后,阜平县制定了《阜平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制了“路线图”。

王建军说:“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阜平县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落实‘四个不摘’和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做到投入力度不减、监管力度不松。支持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支持提升配套产业园区发展质效。支持完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升级,全力发展‘农业+’。支持构建以旅游业为主导,融合一二三产的‘三级四层’乡村产业立体开发体系。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5G等新基建进农村,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支持完成农村改厕和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建设。支持实施搬迁安置区、搬迁保留村、改造提升村整体打造,高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推出美丽乡村精品观光线路。”

2021年以来,阜平县六大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食用菌总面积发展到2万亩,林果总面积达到9.7万亩,中药材总面积达到9.5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到370个,15人以上家庭手工业加工点发展到223家,重点发展了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达72610千瓦。同时,骆驼湾省级和栗园铺、龙门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G207、S203沿线示范线以及58个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阜平人民正满怀信心、扎实苦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