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全面推进江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作者: 江西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21期 2021/11/3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财政部部署在全国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目的是用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预算制度+信息技术”的管理机制。江西省于2020年启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历经项目立项、研发、测试、试点等,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今年9月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全省144个行政区划、3万多个预算单位正式全面上线运行。


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预算制度再次提出明确要求。与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目标相比,目前现行预算制度仍有差距,必须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预算管理流程和机制,以信息化手段驱动实现预算制度现代化,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难以持续高速增长。虽然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是当前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大,特别是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内仍面临着多点散发、局部爆发的复杂局面,经济全面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综合判断,财政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存在加速向财政传导的风险。通过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全面规范预算管理和硬化预算约束,进一步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能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效管控和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切实解决制约财政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强有力财政支撑。

(三)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支撑。为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部门挖掘预算管理潜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寄予厚望。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作为支撑中央和地方预算管理,推动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基础工作。但是,当前预算管理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预算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还不够,财政支出结构固化、政府资源低效浪费问题逐渐凸显。必须对现有的预算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系统全面彻底地升级,提升对数据的管理能力,把基础工作做扎实。通过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在夯实财政部门基本功、更好履行财政预算管理职责的同时,有效提升预算单位的工作质效,确保各项财政政策、各项财政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

部署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按照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等各个业务环节按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规范,建设贯通各级政府的财政“云平台”。简要地讲,就是要实现“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业务流程。将过去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财政业务操作办法进行统一设计,重塑成一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各级预算单位按照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办理预算管理各项业务,实现预算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资金从预算安排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的管理闭环,实现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之间以及上下级预算之间各业务环节无缝衔接和有效控制。

二是统一技术标准。制定财政业务操作系统的统一标准,将过去分散在各层级、各业务部门、各预算单位众多繁杂、各自独立的软件系统,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整合,同时将债务、资产、绩效、政府采购等相关业务系统深度融入,打造全省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解决纵向上财政各项数据难以追踪和汇总,横向上业务衔接不畅、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

三是统一操作平台。采取省级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模式,对标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搭建一个全省统一的预算管理业务操作平台,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各级预算单位统一通过该平台办理财政预算管理各项业务。同时,将分散在不同级次财政部门管理的数据集中到省级统一管理,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联共享,提升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运用能力,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促进了预算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了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预算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实际上这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一次自我革新,也势必对各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些影响和变化。比如,单位所有需要预算安排的资金,都必须以预算项目形式纳入项目库,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硬化了预算绩效责任约束,入库的项目必须要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规范统一各级业务流程和控制规则,实现预算资金全链条清晰可查,能有效防止挤占挪用等问题。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的工作情况

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江西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和统筹疫情防控等实际困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指示批示。省财政厅专门成立工作机构,实行每周例会,向每个地市派出工作组督促指导,定期调度反馈工作进度。各级财政部门“一把手”亲自挂帅、负总责,落实“专人、专岗、专责”,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进工作落实。

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对标对表财政部的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省、市、县各级财政骨干力量40余人,历时3个月,制定全省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集中技术开发人员170余人,开展操作系统研发、测试等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全省视频会议进行部署,提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要求。在完成软件研发、测试、试点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在全省全面上线。

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印发致预算单位的一封信,宣传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和工作要求,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加大培训力度,先后举办7期财政系统、12期省直单位实操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超过4500人次,确保基层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熟练掌握实操流程和管理要求。

责任编辑  雷艳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