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空心村”治理的建议
近年来,受村庄规划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多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张家口市“空心村”现象愈发突出,启动推进“空心村”治理成为张家口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成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建好“首都两区”的重要抓手。
张家口市“空心村”治理的主要做法
按照“先难后易、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原则,2018年张家口市确定了“空心村”治理“三步走”的基本思路,即第一步先行治理农宅空置率50%以上“空心村”,第二步治理农宅空置率30%—50%的“空心村”,第三步治理农宅空置率30%以下的“空心村”,并于当年启动实施了农宅空置率50%以上“空心村”的治理。
注重制度引领,加强顶层设计。一是工作谋划上做到“有理有据”。制定《“空心村”治理工作方案》 《“空心村”治理专项规划(2018—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空心村”治理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不断健全制度和措施,形成了上下结合、统分有序的操作体系。二是工作推进上做好“统管分治”。市县分别成立“空心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机构,按照市级抓总体、布大局,县区抓落实、谋具体的职责分工分别开展工作,构建了思想统一、方式各异的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工作体系。三是工作角色上做好“管账先生”。进一步强化“空心村”治理中的财政职责,在资金需求测算、缺口资金筹集、资金情况梳理上积极发挥作用,将贷款成本、复垦等隐性治理费用纳入治理资金范畴,做好以后年度还款情况统计,统筹做好资金偿还计划。
注重统筹谋划,推进综合治理。一是在搬迁上用实劲。对不宜居住和发展的“空心村”实施整体搬迁。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支持,加快项目建设,打造治理样板村。二是在联建上做文章。对空置率较高、交通较偏远的“空心村”,依靠资金支持就近选择产业基础好、生活设施完善的中心镇、中心村进行联村并建。三是在开发上求特色。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治理思路,对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空心村”,发挥资源禀赋,挖掘村庄特色,通过旅游开发激发内源活力,让“空心村”“老树发新芽”。四是在撤并上想办法。对条件设施较差、剩余人口以老弱病残为主的村庄,利用财政资金兜底或者通过推进人口、产业、村庄集聚等方式,促进村民向产业、生活聚集地靠拢,将村庄撤并。
强化政策支持,突出财政引领。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自有财力和政府债券等安排上加大支持力度,治理期间通过整合财政投入、政府债券等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为解决“空心村”治理市场化运作前过渡期的资金需求问题,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通过调度财政往来资金以过桥方式解决前期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强化财政政策倾斜。加强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惠企政策对参与“空心村”治理企业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拓宽筹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一是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政策。坚持同市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对接交流,积极帮助各县区争取土地交易指标,缓解县区“空心村”治理资金缺口压力。二是深入推动政银企合作。探索“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四方联动模式,引入企业作为“空心村”治理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项目总体实施,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预期收益为保障向银行贷款,筹集治理资金。三是激发村民内源动力。帮助群众算清经济账、收益账、发展账,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鼓励被治理村庄村民自发踊跃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
有关建议
尽管张家口市“空心村”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治理后续提升工作资金不足、部分复垦土地开发利用存在困难、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变现较难等问题,建议从“政策、土地、模式”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强化政策驱动。一是活化政策支持。将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与“空心村”治理联系融合,在资金的分配、利用上向“空心村”治理靠拢,集中有效财力,打好组合拳。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财政资金要在“空心村”治理工作中充当“领航员”角色,在治理期间,应当每年通过预算安排适度的专项资金用于治理工作。在资金使用上应做到集财力于一点,以点破困境,利用有限财力打造治理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治理工作。三是用好惠企政策。对于积极参与“空心村”治理工作的企业,应当择机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同时在符合政策情况下,担保贴息、项目合作、品牌推广等惠企政策要优先考虑参与企业,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热情,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和金融资本活力,以保障完成工作目标。
加强土地推动。一是推动实现土地节余指标变现。加快推进已搬迁村庄的拆迁复垦、土地流转、旧宅基地复垦复绿等工作,尽快清算出土地节余指标。建议中央层面将“空心村”资金缺口情况作为土地交易指标的分配因素,加强指标交易政策向任务重、缺口大的地区倾斜;省级层面松动土地指标交易政策,综合考虑欠发达地区土地等级和发展需求等实际情况,弱化土地等别差异带来的交易障碍;市级层面加强自我消化能力,继续向内积极挖潜,争取在全市县区之间积极消纳土地交易指标。二是深度推进政银企合作,利用市场化推动治理。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市场信誉良好的战略合作者参与“空心村”治理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工程总承包(EPC)等方式将企业作为治理项目的市场主体,利用整治腾退出的土地,或者节余土地指标预期收益作抵押、担保,向银行贷款,引入金融资本参与治理。三是推广特色治理模式,盘活现有资源。按照“土地全面流转、土地高效利用、发展特色产业”的治理思路,结合“首都两区”(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因地制宜推行“土地+乡村旅游”“土地+生产加工”“土地+特色种养”等特色治理模式,激发土地活力,扭转土地生产能力低的劣势,在降低土地流转金、加大地方政策支持、突出生态环境优势上做文章,吸引一批干劲足、思路新的企业到本地发展,同时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方式,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推进市场化运营的方式解决治理难题。
激发内源动力。一是致力产业兴旺,促进人口聚集。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引入并依托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谋划发展适宜本地实际、经济效益明显、带动能力强的农牧业、加工业、制造业等产业,以产业园区为发展中心,在周边建设生活区,通过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人口自然流出“空心村”,流入中心城镇。同时对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学习能力的人群可适当安置在环境清洁、日常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形成可持续、良性治理局面。二是提升基础条件,确保生活便利。加强中心城镇水电、交通、通讯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及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或在城镇周边新建生活条件便利的生活聚集区,增强中心城镇对“空心村”村民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 刘慧娴 陆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