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十四五”时期河北财政运行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历史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河北财政将进一步提升财政实力,深化财税改革,完善财政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为建设高质量财政、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河北财政运行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结合河北实际状况,预计“十四五”时期,河北财政运行将面临收入增长趋缓、支出压力趋紧、部分县域存在运行风险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会持续放缓。“十四五”时期,若河北经济结构不发生重大转变,现有财源状况将在多方面制约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一是从行业看,资源依赖度高、高技术占比低的产业税收结构,制约了未来税收收入的稳定可持续增长。二是从税种看,企业经济效益低、居民收入水平低,阻碍了未来企业、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将使河北在未来税制改革进程中处于不利局面。三是从企业规模看,河北龙头企业少、中小企业众多,影响了重点税源做大及其税收带动能力的提升。此外,环保政策导致传统高能耗行业的限产停产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总分机构布局引发税收转移问题,也将制约未来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财政支出压力可能会持续加剧。根据党中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部署,未来财政支出必将面临更艰巨任务。一是从经济方面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历史窗口期,无论是推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等三件大事实施,还是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都对财政政策、财政资金使用提出重大需求。二是从社会方面看,“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时期,全面落实中央及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强省、健康河北、就业优先、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补足民生短板,都需要财政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三是从生态方面看,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当好首都生态“护城河”是中央赋予河北的重大政治责任,虽然河北节能减排和防治污染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中央任务和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对落实税费奖惩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创新支持方式、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转移支付等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三)部分县域财政运行状况值得关注。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特别对县域大省的河北而言,更是实现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其发展状况值得关注。一是县域财政稳收增收的基础尚不牢固。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保与减税降费等政策影响,部分县依靠调入政府性基金、处置国有资产等维持预算平衡。“十四五”期间,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巩固落实,多数县域财源基础薄弱,挖潜增收的空间越来越窄。二是县域财政必保支出的负担继续增加。随着近年来民生性增支因素的不断叠加,许多县域“三保”之外的必保支出需求巨大。预计“十四五”期间各项民生保障标准进一步提升、必保支出越来越多,将给一些县域带来较明显负担。三是部分县域政府债务风险逐渐凸显。随着2020—2022年还债高峰期的到来,这些县域未来的债务风险隐患值得高度关注。
完善河北财政运行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环首都的优越区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高度关注中央财税改革动向,紧密结合河北省情,积极做好预研预判,进一步深化河北财税体制改革,既要保证财政收支良性运行,更要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一)既要推动传统财源壮大,也要培育新兴财源,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一方面,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品的附加值、品牌度和竞争力,增加既有财源。另一方面,要培育开拓新财源。一是注重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服务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壮大高质量财源。二是活跃市场主体、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税、房地产税等未来潜在税源增长。三是破除资源流动障碍,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以中心城市、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特别是推动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成为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和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源。
(二)既要体现财政保基本职能,也要运用市场化方式,放大财政支持效果。一方面,发挥财政资金保基本的作用,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定各类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产品与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四五”时期,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基本养老金足额发放,稳步提高教育、医疗、低保、社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供给灵活性的优势,增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放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出效果。“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强化统筹整合,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发挥PPP、股权基金、补贴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用好财政金融合力,全面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三)既要优化支出结构方式,也要注重绩效统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益。一方面,面对“十四五”财政收支趋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新增项目支出,同时加快支出进度,完善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在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深度融合,切实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转移支付等相挂钩,真正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既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防范潜在风险,确保财政运行稳定安全。一方面,充分运用各项财政手段,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支持河北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各地区也应进一步发挥财政体制、财政政策、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进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类潜在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兜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严控超财力出台政策或安排项目;推进社保基金统筹管理,防范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风险,实现各级财政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定安全。
(作者单位:河北省财政政策信息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