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共同富裕 “浙”里起步 | 方世忠:衢州财政着力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书写 “三衢共富”新答卷

作者: 浙江省衢州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方世忠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21期 2021/11/16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最终要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浙江省衢州市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在探索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上实现有效破题,为加快构建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架起了更坚实的“四梁八柱”,着力提供更丰富的衢州方案。衢州市财政部门聚焦“做强长板和补齐短板并重、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协同、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共进、缩小差距和示范引领同步”等目标,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全力以赴推动以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为重要抓手之一的标志性成果建设,为衢州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

▲衢州有礼·南孔古城 许军摄




城乡并进、双轮驱动,营造共富微场景



坚持“政府+市场、财政+国资”,同步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通过实施微改造、培植微产业、创新微治理,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场景,成为衢州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发力点。目前,全市已有未来社区项目15个、未来乡村项目18个,均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机制赋能。遵循浙江省未来社区指标框架,协同制定《衢州市未来社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衢州乡村未来社区指标体系与建设指南》等规范,实现未来社区建设从概念到落地、从理念到规则的重大跨越。市及各县(市、区)均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选优配强工作专班力量,揭榜挂帅确定专职干部,切实形成上下一心、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实现项目建设动态更新、压茬推进。

推动项目赋能。推进城乡面貌“置换翻新”与“微改精提”并举。城市方面,发挥国有企业建设主力军作用,以礼贤未来社区和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建设为抓手,通过投建管运一体化运营,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2021年安排新建续建项目187个,累计完成投资394.6亿元。乡村方面,突出“微改造+乡土味”,各县(市、区)重点打造1个未来乡村,助力“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如柯城区余东未来乡村以农民画为主题,通过局部改造留住乡村肌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文创、研学等项目,每年创造产值1500多万元;衢江区莲花国际未来乡村坚持整体性、主题式规划,通过整合“湿地、古村、农耕、康养”等元素,发展农旅融合项目,吸引投资2200余万元。

推动数字赋能。把社群营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1.53亿元资金全力打造“邻礼通、村情通、政企通”等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动政府智治,积极融入“浙里健康”“浙有善育”等“七优享”全省民生平台,通过政策打包、源头介入、引导培育、触角延伸,使数字平台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落地试点,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如开化县下淤未来乡村上线“两慢病”健康宝,实现对108位病人全生命周期管控;龙游县溪口乡村未来社区探索打造“基层治理信用应用场景”,引领群众参与未来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入选2020年度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


图片图片

▲“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


市县协同、串珠成链,打造共富示范带



在点上推进、样板先行基础上,结合“一江两港三溪”串联6县(市、区)的地理特点,市县财政协同发力,进一步助力全市域高起点大手笔打造280公里“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以“六地融合”(6个县市区)、“六位一体”(山水林田村镇)推动百姓增收、城乡共富,实现“1+1﹥2”的效应。

坚持“资金+资金”。牢固践行“财为政服务”理念,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设立3.2亿元“大三农”专项政策资金,集中财力支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建设。目前,70%以上的专项资金集中投入“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沿线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乡村未来社区示范样板等项目建设,已先后启动15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1亿元。

坚持“资金+资本”。设立规模15亿元幸福产业基金,以大花园集团等市属国企为运作主体,立足风光带沿线特色文化和产业基础,招引华为等一批优质企业,通过产品研发、产业规划、产城融合,开发出结合农民画、畲族彩带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并延伸发展起特色餐饮、民宿等服务产业,有效带动创业就业。

坚持“资金+资源”。各县(市、区)依托本地特色优势,推进“一县一主题”乡村集成改革,通过构建“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等联农惠农机制,由一事一议等奖补政策作支撑,让企业提供技术和销路,村集体出资当股东,农户参与享分红,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收益率,实现致富增收。如常山县搭建“两山银行”平台,通过收储青石镇、招贤镇8000多亩低效土地,引进上市公司建设香柚湾、胡柚小镇田园综合体,既盘活沉睡资源,又为百姓增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片图片

▲衢州市柯城区碗东碗窑未来乡村


地区联盟、协作共赢,建设共富核心区


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对衢州提出的“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向中西部临省拓展的一个桥头堡”重要嘱托的政治使命,由小及大、由点及面,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衢州实践、衢州样本。

工业强市夯基础。突出产业为王、动能培育,强化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区域政策等协同,进一步调整优化“大科创”等专项政策,组建规模50—100亿元工业产业基金,推进信保基金市域一体化运作,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支持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和各县(市、区)主导产业链引领示范项目、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及省市县重大产业项目。切实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深入实施“税源工程”,撬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着力打造“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高能级战略平台。

文化兴市聚民心。持续打造文化高地金名片,打响“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推动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硬件完善上,以南孔文化为主轴,深挖围棋、根雕、农字等多种区域特色文化,投资20多亿元,统筹推进南孔圣地文化5A级旅游区创建、衢州国际围棋交流中心建设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等。在软件提升上,累计投资40多亿元,建设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把城市文明生活向乡村拓展延伸,组织开展“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等各类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生活示范市。

开放活市增动能。创新“PPP+EPC”投融资模式保障杭衢高铁项目快速落地,积极构建区域大通道、大开放格局,支持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原则,与杭州、绍兴、宁波等地携手建设“产业飞地”,有效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如柯桥—江山“产业飞地”成功签约光学级功能性膜材料制造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80亿元,年利税16亿元。发挥“大文旅”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创建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全面推进浙皖闽赣(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建设,高标准打造“95号联盟大道”,全面塑造区域特色文旅IP。


图片

▲开化县音坑沿溪发展花卉观赏游等多种旅游业态


责任编辑:张蕊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