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砥砺初心 共创未来 | 薛建刚:那文 那人 那情

作者: 陕西省财政厅 薛建刚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1/09/29

2021092914191632896390994002722.jpg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欣喜之际,又值中国财政杂志社建社40周年、《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心里想说的很多,平静又炽烈,缘于过往20多年的那些文章、那些可亲的人和那些难以忘却的情谊。


那文


文以载道。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财经方针政策,传播财经知识,研究理论与实践,为财政改革发展鼓与呼是《中国财政》的使命。与《中国财政》的最初相识还是在大学,我读的是财经大学,这样的国家级财经杂志总是放置于学校图书馆传阅架上,非常醒目。

大二时,基本每晚都在图书馆翻阅各类报刊杂志,一是为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想多了解校园外真实的财经世界;二是想把握国家财经最新动态,着手写些文章,既能锻炼写作能力,也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那时,我一般阅读的是财经报刊、财经大学的学报,拿到每期《中国财政》都是先看目录,再把好的文章复印下来,当时复印一张A3纸需要5毛钱,基本上都是把能抄的抄下来,值得珍藏、以后用得上的才复印下来,每遇好文总是窃喜不已。这样坚持下来,增强了我对财经问题、新闻、事件的敏锐性,对财经知识的系统和深刻性也在拓展。尽管不是那么优秀的人,但也在笨鸟先飞成长中。

一眨眼,从大学到工作,与《中国财政》相识已经快30年了,期间经历了多个岗位的变动,如财政科研所的课题研究、编撰杂志,办公室的文稿起草、新闻宣传,法规处的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政策研究室的财经问题研究和调研,综合处的宏观经济分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但每期的《中国财政》都坚持认真翻看和保留,每次搬办公室都舍不得割舍,一些自己继续留存,一些留给后来者品鉴。

在我的眼里,它是一位老友,又是一位新知,常读常看,学习借鉴,这样有源头活水注入,脑子里有新知识,眼睛里有新视野。


那人


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40周年了,自己从参加工作以来,认识的社里的领导、记者和编辑也不少,总是会因工作的原因,与故交新友相逢相识,见面加微信,从此时刻都能看到对方的影子。

很早的一部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讲述一间平平常常的屋,几位忙忙碌碌的编辑热热闹闹的故事,但展示的是实实在在的心。在我看来,杂志社的领导和好友们同样展示的是新时代下财政人和媒体人的风采。记得很早时,陪同一位记者采访,她话语不多,很是谦虚,但是采访起来一点也不含糊,边采写、边摄影、边整理,随后看到她的采访报道,佩服不已。还有一次,陪同杂志社领导到西安市沟通交流,一路上非常平易近人,始终站在我们的角度体贴关爱。最近有一次,社里组织到延安采访报道,严谨、接地气的报道,为建党百年奉献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那情


有句话说,有时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却还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灵动和精彩的人。在我眼里,中国杂志社的同仁们更加立体、丰满、干练。

媒体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我的一位老领导教导我,要多向记者学习,多与记者交流。事实上确实如此,我同中国财政杂志社的同仁们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与他们在一起,总是非常轻松又真实自在,社里有摄影大师、长跑骄子、名校大咖、文学大神等,看他们的朋友圈,总是注入一股清流。尤其是每次总是第一时间推送财政部领导讲话和重大活动报道、各地好的经验做法,总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重要信息。以往,也参加过几次杂志社组织的培训和交流会,每次都通过这个平台,结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收获了友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作交流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可以说,与杂志社领导和同志们的交往中,自己的视野和天地更宽广了,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人是善忘的,好多事会随风而逝,但是与《中国财政》的故事一直在演绎。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温不增华,寒不改叶。面对明天与未来,我想“我心依然在财政的高地”。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再谱华章。衷心希望《中国财政》牢记国之大者,主动融入新时代、把握新机遇,在时代大潮中奋勇争先、勇立潮头,为新时代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衷心祝愿《中国财政》越办越好,祝愿杂志社的朋友们永葆青春!

在中国第一个农民运动发源地——浙江萧山衙前镇,沈定一1921年筹办了衙前小学,小学有副对联:“小孩子的乐园,乡下人的学府”,横批“世界上一个小小的学校”。我觉得非常经典,借用这对联格式,寄语《中国财政》:“财政人的乐园,财经界的宝库”,横批“小杂志大世界”。

责任编辑:廖朝明  陈璐萌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