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财务与会计 | 赵团结:品读《会计先生》 启迪人生智慧

作者: 赵团结 | 武汉晴川学院/武汉烽火与时投资有限公司
来源:《财务与会计》2021年第18期 2021/09/27

2021年7月9日,在收到中国财政杂志社《财务与会计》编辑中心编写的《会计先生》一书之后的第三天,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全书。感谢《财务与会计》以“愿我们彼此照亮”的理念汇集了68位会计先生“勤勉、睿智、诚信、担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感悟,全书充满了感人的会计故事、闪光的智慧和满满的正能量,为广大会计人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和方向,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工作感悟:金玉良言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刘天猛先生在谈及工作感悟时,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要做好沟通工作;二是要抓好制度建设;三是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财务管控的重要作用;四是要发挥财务监督职能;五是要积极适应当前的严格监管环境;六是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可以看出,这是刘天猛先生在国有企业多年宝贵工作经验的总结,没有会计职场上的磨砺是提炼不出这些体会的。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可以服务于任何组织。那么,作为会计人,该如何为所在的组织创造价值?这是大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华为任正非先生说过:“财经管理部要培养对业务作战最实用的财务能力,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有了基座,万丈高楼平地起。”另外,自财政部2014年10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后,各界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便多了很多期许。以下我结合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尝试解读刘天猛先生的部分观点。

在讨论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框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会计的定位。传统的财务会计注重所在单位业务的核算,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则注重单位价值的创造和提升。会计作为职能部门固然有其自身的战略,但也要服从于所在组织(包括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的整体战略,当然,组织的整体战略受到其性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等)和所处发展阶段及其治理结构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会计的职能具有监督和服务的双重属性,既要做好日常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工作,还要为其他部门提供增值型服务,以此提升内部客户满意度。这就是刘天猛先生所强调的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尤其是在国有企业面临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除了要做好自身监管工作外,还需要借助外部中介的力量,在增强决策所需基础信息的同时,建立起风险防火墙。其次,作为组织的会计机构,需要借助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及新技术实现财务目标。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组织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内外部风险,只有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流程和制度,才能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机遇(而非风险)。尤其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发展,更需要摆脱对管理层个别人的依赖,制度建设就变得更为重要,而制度建设背后的组织文化理念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最后,沟通无处不在,会计工作“有为才有位”。唯有为所在组织的其他业务部门提供积极的专业支持,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协同为组织创造更大价值。

在明确会计机构职责的前提下,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便呼之欲出。按照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的调研总结,一个胜任的会计人员,在数字化时代,一般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商业技能、领导力、影响力、数字技能和职业道德。虽然,不同职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上述六项技能和品质要求不尽不同,但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其中:专业技能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税务、内控等专业知识;商业技能提倡会计人员深入了解所在组织的业务,是做好业财融合以及和其他部门沟通的重要基础;领导力和影响力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通过为其他部门和组织创造价值来实现;数字技能则是利用大数据这一工具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赋能;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会计人员成功的基石。


二、立足会计:跨界思维

陈玮先生作为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创始合伙人,从会计学博士转做投资多年,对会计和投资的理解无疑是非常深刻的。在遵循投资界“投资就是投人”的理念下,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会计相面法”,即:通过股权结构看创业者的胸怀;通过企业资产看企业规模;通过收入看企业成长速度;通过费用看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薪酬看员工待遇;通过利润看企业效益;通过税收看企业的规范水平。陈玮先生透过会计问题发现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水平、发展阶段、诚信度和法律合规性,对企业和投资者均具有较大启发。我从2015年7月转行从事投资工作,对陈玮先生的总结深有体会。

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的发展,既受公司所选“赛道”和商业模式的影响,更受创始人团队的影响,毕竟,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以及日常运营中的重要决定皆由创始人及其核心团队决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团队越来越追求合伙人的理念,也就是大家都有适当的股份,在筹集公司启动资金的同时,大家也能随着公司一起发展壮大。如果创始人坚持“一股独大”,是很难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公司的,“财散人聚”既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观察公司创始者人格魅力的重要视角。此外,在日常投资工作中,往往需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在具体开展时,除进行常规的财务分析之外,更要注重公司的规范性,也即企业在过去发展过程中,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及其解释的规定?税务方面是否存在偷税、漏税和罚款的情形?经营过程中是否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会关注企业的日常行为是否遵循社会伦理的一贯要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对于主观恶意的违法违规,作为投资方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主要基于“既然你以往可以主动干坏事,投资后一样还会择机干”这样的理念。很多商业前景一时看起来比较好的项目被我们公司断然否定,事后也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相信陈玮先生的总结对创业者如何平衡好企业发展和合规性也会有一定启发。


三、奉献社会:多彩人生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王鹏程先生从会计教师转为审计工作多年,对自己的“两栖”会计人生感到很满意,他力求做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用专业成就梦想,以行动回馈社会。在教育战线时,他桃李满天下;从事审计时,坚守质量底线和价值创造。经常到大学去做讲座,也一直坚持在几所大学担任兼职导师,主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反映出会计人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实际上,书中众多会计先生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用专业报国、服务社会,折射出会计这一群体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会计学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反映了会计这一门科学的艺术之美。将其放大到社会学中,作为个体或者组织的价值可能在于其付出大于回报(索取),这样社会才是持续增值的,换句话说,整个社会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反之,社会又如何能够进步呢?奉献社会时,不求回报,短期看也许是吃亏了,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则未必如此。公司对社会的贡献,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目标的实现,还在于社会责任的承担。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众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纷纷捐款捐物,有的甚至转行生产口罩等医疗物资,都体现了企业对社会公众的关心和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财务角度而言,也许利润受损、现金流减少,但公益行为在客观上也宣传了企业的品牌、提升了企业的声誉,也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任,对于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会计变革的节奏也在加快,除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及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之外,还在于新经济新业务新模式对会计行业带来的数字化挑战。会计人只有以兼容并蓄的心态接受挑战,勇于创新,才能实现会计的大发展。正如本书中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总裁王国海先生所阐述的“平衡”理念,这个世界充满了平衡,我们也要学会平衡:人与自然之间互为因果,失掉平衡将引起灾难;人与人之间彼此依存,失掉平衡将产生对抗;不同产业链的企业环环相扣,失掉平衡将产生风险;会计审计始于平衡终于平衡。平衡是会计的灵魂,是会计系统得以构建和有序运行的基石。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领悟。希望通过品读《会计先生》,会计人能够自我赋能,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