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几点建议

作者: 杜帅|贾知青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17期 2021/09/22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财政应更加积极有为,在金融制度、区域财金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采取多方面的举措,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境内金融市场,推动境外外资机构参与境内金融市场发展。财政部放开外资银行加入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团的资格限制,有利于拓宽地方债券发行渠道,促进地方政府债券投资主体多元化,保障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长期可持续,也有利于扩大政府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并被纳入全球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指数和富时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三大债券指数,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国际认可度正稳步提升。我国债券具有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中国债券市场的魅力逐渐被国际投资者发现。我国境内人民币资产正成为境外投资者的热土。外资参与债券有利于丰富境内债券的投资机构,降低市场发行利率,有利于形成境内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国可以以地方债放开承销资格为契机,逐步稳妥开放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国债、地方债、企业债等各项金融市场产品的力度和深度,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提高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便利性和积极性,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

(二)大力推动境外金融市场发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我国近几年在海外境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国债,大大拓展了投资者来源,未来可以进一步推动。同时,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和丰富面向国际市场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大力推进海外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近年来已有初步成果:中欧国际交易所与欧洲期货交易所初步提出发行离岸A股指数衍生品有关方案;我国正在澳门建设离岸人民币中心;伦敦金融城和中国人民银行欧洲代表处共同探讨推进人民币债券在英国市场跨境应用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下一步,我国财政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推动境外金融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大力推动高质量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健运行

(一)提高和完善区域财金合作体系,确保区域经济可持续稳健运行。目前全球经济环境面临贸易摩擦、外部需求疲软和全球金融环境收紧等风险。10+3地区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财金合作是10+3合作的重点。我国及各方应根据《10+3财金合作战略方向》文件的愿景共识,根据各自国情综合使用货币、财政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确保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宏观经济政策稳健运行。同时,我国应进一步推动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以及欧洲基础设施规划等对接,落实我国同欧亚国家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框架下合作机制,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海外机构开展“一带一路”全条线业务对接。探索通过财金合作完善区域经济治理架构,在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领域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合作,促使财金合作体系更加稳定,将区域财金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有效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共同维护区域稳定和繁荣。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双方战略领域务实合作。一是贯彻落实10+3会议中通过的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BMI)新中期路线图(2019—2022年),进一步深化对基础设施融资等领域的支持。二是系统性探索多边清迈协议(CMIM)未来发展方向,强化区域金融安全网救助能力。三是增加区域内的税务调整交流,调整完善金融制度,夯实地区金融制度。四是支持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互联互通倡议深入对接,在共建经济走廊、发展经贸产业园区、加快市场规则及标准“软联通”等方面加强合作。五是积极落实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二期等项目,通过与德中央合作银行合作等方式为两国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加大和完善财政激励扶持政策,推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财政引导激励政策。针对“一带一路”发展重点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应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性质的引导与激励政策。同时,针对“一带一路”企业投资和建设中的特殊情况及所在国家的特殊国情,国家层面以及各省地市、跨区域金融机构等应制定较为明确和细致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一方面是制定向重点发展目标倾斜的财税金融政策,另一方面是在了解所在区域合作国家特点的基础上出台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促进双方互补性发展。

(二)进一步促进政府投资与社会多方投资融合,推进专项基金建设。我国部分省份在促进省内企业积极对外发展和贸易投资上的财政政策措施主要依靠贷款贴息和专项补贴。例如,辽宁省设立了对外经济合作的专项基金,致力于对省内对外企业的直接投资、工程承包以及各项劳务合作等行为进行财政支持。但从总体看,目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专项基金匮乏的问题,现有的专项基金还没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充分、更有效的帮助。应进一步加强专项基金的建设,推动组织和构建完善的企业、政府以及多方融资机构之间的交流平台,降低企业在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

(作者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中国民生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

责任编辑  张小莉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