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财政改革发展

作者: 财政部国库司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10期 2021/06/07

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是财政工作的基础,是加强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提升财政治理水平的坚实保障。21世纪初,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代表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落地,财政部积极打造全新的财政收支运行管理机制,总预算会计由此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年代”,完善优化了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规范了权责发生制的使用,财政预算收支、资产负债核算管理更加精准,资金运行更加安全有效。总预算会计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持续强化核算、反映、监督、预算、预测和参与决策的职能,推动财政财务管理提质增效。





财政改革与财政总预算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职能转变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作为财政国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预算会计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一脉相承,以夯实财政管理基础为己任,着力在支撑政府决策方面寻求突破。


(一)承接预算管理改革


总预算会计与预算管理紧密衔接,通过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保障预算执行精准性和决算数据真实有效,反作用于预算编制等财政管理顶层设计。改革开放40多年,现代预算管理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规范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了政府预算体系、预算绩效管理等制度体系。总预算会计强调财政部门对政府预算管理活动的主体地位,促进政府预算更加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通过完善会计流程,规范会计规则,强化对财政资金运行的过程监控,保障预算管理改革稳步实施。


(二)促进资产负债管理


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总预算会计在过去的一定历史阶段内,核算管理的重点为围绕预算收支,同时为满足财政财务管理需求,仅对政府财政部分资产负债事项进行核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订施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总预算会计管理丰富了政府财政资产负债管理维度,特别是对政府股权、国债和地方债等项目开展核算,有利于打通预算执行与资产负债管理,能够统筹政府预算与单位会计核算,促进各级政府、各单位把资产负债管理和资金管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进一步契合全口径预算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要求。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发展变迁


(一)简要发展历程


财政部对总预算会计的制度设计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98年颁布实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1998)。在一段时间内,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均执行这一版本的制度,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促使总会计核算活动服从财政管理的需要。2015年,财政部对该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制定了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2015)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基本未改变原有制度框架,主要采用“双分录”核算政府股权、债务事项。


(二)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较为全面地规范了各项财政业务和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完善了会计核算目标、会计核算等内容。


一是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定位。现行制度将总预算会计核算目标,由原来的如实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定位为既要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也要全面反映资产负债等财务状况,同时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二是扩展完善会计核算内容。现行制度结合预算管理新要求和财政业务变化,完善财政收支类会计科目,采用“双分录”核算政府股权、债务事项,共设置资产类会计科目15个、负债类会计科目11个,财政部门掌握的“家底”更加清晰、准确、全面。三是全面优化会计报表体系。现行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体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7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和负债报表设计与政府会计基本准则相衔接,有利于反映资产负债结构。收入支出表既能反映全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也能反映某种类型资金收支情况,反映的信息更加全面丰富。


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展望


作为财政管理的关键环节,财政总会预算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与各项财政改革工作紧密相连。为支撑和保障财政运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立足“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制度建设和自身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一是适应预算管理改革需要。按照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的要求,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核算规则和监督措施方面的制度功能。二是解决各级财政反映的问题。如“股权投资”管理亟须完善,支出经济分类核算有待加强,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还不完全适应等。


目前,正着手研究对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修订完善,经过前期充分的理论与实践论证,有针对性地与部分专家学者和地方财政部门交换意见,已初步完成新制度的内容设计,下一步,将协同当前财政各项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修订步伐。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