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财务与会计|叶凡 叶钦华 黄世忠:货币资金舞弊的识别与应对 —— 基于豫金刚石的案例分析

作者: 叶凡 |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叶钦华 | 厦门大学会计系;黄世忠 |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来源:《财务与会计》2021年第11期 2021/06/04

近年来,财务舞弊手法“升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会计操纵类转向交易造假类舞弊(黄世忠等,2020)。为了将“假账”“真做”,虚增收入、毛利或利润势必虚增资产,特别是虚增货币资金。由此引发的一个特殊现象是,过去容易审计和核查的被视为“眼见为实”的货币资金科目,如今反而变成掩盖舞弊的藏污纳垢之处。2019年康美药业伪造、变造大额定期存单或银行对账单,康得新通过资金池方式,将银行账户资金实时归集到康得集团,向关联方、控股股东提供资金,涉及的货币资金舞弊规模之大令人瞠目结舌。研究表明,2001年至2020年6月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案件中,货币资金已然成为最经常被滥用的三大报表项目之一,在处罚决定中提及营业收入228次,占比26.3%,提及存货及跌价准备114次,占比13.19%,提及货币资金103次,占比11.92%(张文龙和张景瑜,2021)。可见,一向被认为最安全、最容易审计、理论上最不可能造假的货币资金科目,反而成为舞弊高发的领域。加强对货币资金异常问题的关注和识别,是发现财务舞弊和防范审计失败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金刚石)案例分析为基础,探讨该公司货币资金科目存在的异常特征、分析异常特征背后的财务和业务逻辑是否匹配,并从数据挖掘和强化反舞弊核查程序的角度,提出识别货币资金舞弊的建议。

2020年1月豫金刚石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可实现的盈利介于        6 743.8万元至9 634万元之间,但三个月后披露的2019年年报却报告了51.99亿元的巨额亏损。业绩“变脸”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质疑和监管部门的问询,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0年12月31日,证监会通报了初步调查情况,指出豫金刚石2016~2019年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存在三方面问题:连续三年累计虚增数亿元利润;未依法披露40多亿元的对外担保和关联交易;实际控制人累计占用上市公司23亿余元的资金。豫金刚石财务造假涉及面比较广,但货币资金的异常值得特别关注。


一、货币资金之问

豫金刚石2004年12月成立,2010年3月在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超硬材料及其制品产业链的专业研究、生产和销售。豫金刚石货币资金相关问题的暴露首先来自深交所对其2018年年报的问询:为何一方面大额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又进行大额借款?有闲置资金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为何还需要大额举债?为何存在高存高贷现象?针对这些质疑,豫金刚石回复称,公司一方面对闲置资金进行适度的现金管理,另一方面出于生产经营及投资的目的而借款。这一解释避重就轻,敷衍搪塞。

2020年4月和5月,豫金刚石分别收到河南证监局与深交所的警示函与处分,但主要涉及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披露不准确、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等问题,并未直接触及货币资金问题。在审计方面,豫金刚石仅在2019年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在公司治理方面,豫金刚石三位独立董事对《关于<2019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投了反对票。尽管2019年年报中广义货币资金的比例已下降至总资产的9.42%,但审计师与独立董事并未指出货币资金存在的问题,审计师的保留意见主要涉及担保及诉讼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资产减值的适当性、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不完善,独立董事的反对意见主要聚焦于无法保证年报的真实性。一直到2020年12月31日,证监会的通报才提及货币资金占用问题。相关背景如表1所示。

图片

虽然证监会迄今尚未公布对豫金刚石的最终调查结果,但是其在调查情况通报中已指出了货币资金占用问题,且其货币资金异常已被广泛质疑、极具争议。

本文通过财务逻辑和业务逻辑交叉验证的分析方法,对货币资金出现的异常信号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从事前“复盘”分析的视角,讨论识别舞弊的可能路径。同时,本文将利用五维度财务舞弊识别模型(以下简称五维度模型)的框架进行分析,该框架包括财务税务维度、行业业务维度、公司治理维度、内部控制维度、数字特征维度(叶钦华等,2021)。其中财务税务维度主要讨论财务逻辑,后四个维度主要对应业务逻辑,提供了四个探寻舞弊线索的角度,方便“按图索骥”进行舞弊识别或验证。


二、货币资金之谜

表2和表3列示了豫金刚石货币资金(广义货币资金指上市公司真正拥有的货币资金,即“货币资金”与理财资金的合计数,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中的银行理财产品;有息负债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长期应付款)相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异常,主要涉及三类相关联的科目:一是货币资金及相关的理财余额等科目;二是持有资金对应的利息收入科目;三是高存高贷现象涉及的债务科目。

图片

图片

(一)货币资金为何大幅变动?

豫金刚石近五年广义货币资金的绝对数及其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大幅变动,“来得快、去得快”。2016年和2017年,广义货币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4.27%和47.83%。2016年广义货币资金的快速增加主要是来自定向募集资金所得。2017年和2018年,豫金刚石用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了大量理财产品,2017年理财余额达到32亿元,导致货币资金占资产总额比例的下降速度远快于广义货币资金占资产总额比例的下降速度,即资金转入了理财余额之中。2019年,理财产品基本全部赎回,广义货币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降至9.42%,接近于货币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例(9.39%)。此外,2019年理财产品逾期未收回金额(归属于受限资金)达4.35亿元。募集资金不是投资于原定项目,而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且理财资金逾期未能收回,这背后充满诡异,值得深究。

(二)货币资金收益率变动为何有悖常识?

豫金刚石广义货币资金收益率的变动与广义货币资金绝对数的变动并不一致,从中看不出二者之间本应存在的相匹配规律。例如,2018年赎回部分理财产品后,广义货币资金收益率不降反升。虽然期初期末资金余额变动较大将影响资金收益率的计算,但是这种不一致至少提示了存在需要核查的疑点。此外,货币资金收益率也与货币资金绝对数的变动存在不一致之处,相较于2018年,2019年货币资金变动不大,但利息收入却骤降。

(三)高存高贷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豫金刚石2016年和2017年的广义货币资金占比在50%上下时,有息负债占比20%上下,即存在高存高贷现象。尽管2018年12月和2019年10月,豫金刚石将8.10亿元和9.99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性,声称将资金用于发展核心经营业务和偿还银行贷款,但有息负债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自2015年起就保持在20%上下,并非随着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而有所改善。更令人费解的是,2019年年末在货币资金余额近7亿元的情况下,豫金刚石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竟高达2.88亿元。到底是货币资金受限,还是货币资金不实,或者另有其他原因?


三、货币资金之析

为进一步分析豫石金刚的货币资金异常是否符合经营或业务逻辑,下文通过五维度模型进一步分析异常的原因是否指向舞弊迹象。由于本文主要关注货币资金舞弊问题,以下着重分析与货币资金异常相关的舞弊信号。

(一)财务税务维度:货币资金收益率与受限资金占比联动异常

分析货币资金是否异常,资金收益率与受限资金是重要的切入点。如上所述,豫金刚石的广义货币资金收益率存在异常,典型的特征是“手握”大量货币资金的同时,资金收益率却极低。其中,理财收益率的变动或可解释:2016年理财收益率较低的可能原因是,当年11月豫金刚石才完成45.88亿元的“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定向募资,募集资金还没有投入建设,也还没有购入巨额理财产品,导致平均资金余额突增;之后年度的收益率则基本与理财余额的变动一致。

货币资金收益率的变动则有较大疑惑:货币资金收益率变动幅度较大,只有2015年与2018年的货币资金收益率(分别为1.82%和2.03%)高于央行七天通知存款利率1.35%,2019年货币资金收益率大幅度下降但货币资金总额并没有较大变化,究其原因,是当年受限资金占据了货币资金总额的99.09%。可见,在豫金刚石这一案例中,资金收益率异常的背后,是受限资金“掩盖”了本应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货币资金。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其货币资金的构成。表4显示,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受限资金(即其他货币资金);受限资金则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其他保证金、定期存款和冻结资金(2019年除列示的冻结资金金额外,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与信用证保证金也被司法冻结)。受限资金占货币资金的比例在2018年后突然提高,豫金刚石的解释是公司控股股东河南华晶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郭留希存在民间借贷、金融借款诉讼纠纷,导致     23 424.95万元银行存款被冻结。2018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说明中,还指出因融资租赁债务到期未清偿,2019年被冻结33 495.89 万元银行存款。这里两个异常现象值得关注:2018年受限资金的比例比2017年高,但是2017年的货币资金收益率反而更低,分别为2.03%和1.07%;2018年已有债务逾期未支付,但当年理财余额却仍高达15亿元,不能用于偿还债务,这其中充满蹊跷。

图片

(二)财务税务维度:货币资金与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联动异常

进一步分析豫金刚石2018年和2019年几个相关科目的联动变化,亦可发现疑点。首先,广义货币资金占资产总额比例下降的原因是赎回了理财产品,但其货币资金并没有因为赎回理财而增加,这可能意味着理财赎回后并没有最终转入货币资金。同时,豫金刚石募资项目也仅占用一小部分:2018年到期募资理财金额约为20亿元,投入至募资项目的资金仅为11.89亿元;2019年则分别约为12亿元和4.57亿元。其次,2019年货币资金大幅减少的同时,豫金刚石也在持续多年盈利后突然亏损51.99亿元。最后,2018年预付账款增长了441.78%、其他应收款增长了1 111.68%,2019年存货增长了173.82%。豫金刚石给出的解释是货币资金、预付账款的变动原因是购买商品;其他应收款的变动原因是子公司的股权转让款增加。但是,2019年豫金刚石又对5亿元的股权转让应收款计提了3.95亿元的坏账准备,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约10亿元;2019年资产减值损失增长了929.20%,存在着“洗大澡”的嫌疑。似乎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即这一系列变动形成了一种大股东资金体外化的循环,目的在于“抹平”高出一般水平的货币资金的去向。

(三)内部控制维度:募集资金频繁变更资金用途且金额巨大

广义货币资金中还存在一类流动性较低,但又不属于受限资金的特殊项目,即具有指定用途的定向募集资金。这类资金大多只能随建设项目投入而使用,也可能导致货币资金相关的指标存在异常。但是,豫金刚石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显示,其货币资金异常并不能简单“归咎于”募集资金:完成定向募资后,一方面,豫金刚石不断缩减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变更募资用途至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19年年末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占总额的比例为39.59%。例如,2018年4月将闲置的3.975亿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19年1月将约8.09亿元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另一方面,豫金刚石还将闲置资金用于大量购买理财产品,2017年和2018年全年理财项目的发生额分别为42亿元和35亿元,其中分别有36亿元和32亿元来自募集资金。

表5列示了豫金刚石募集资金去向的变更情况。可以发现其募集资金原本的投向项目最终终止了,而且在募集资金完成一年时,就已经投入91.54%(42/45.88)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所以,募集资金的实际用途其实是一般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却仍出现高存高贷现象,说明豫金刚石并没有将资金用于解决债务问题。募集资金及其投入去向重大变更,结合高存高贷现象,构成值得被关注的“疑点”。此外,豫金刚石还于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向深圳市金利福钻石有限公司提供借款8 000万元。在债务较高且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时,还对外提供财务资助,并不符合一般的经营逻辑。

图片

(四)公司治理维度:高存高贷高质押发出强烈的异常信号

货币资金、高存高贷相关问题的背后往往涉及公司治理问题。具体分析豫金刚石的股东情况时,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即其控股股东河南华晶公司和实际控制人郭留希频繁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表6为2019年年末豫金刚石前十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和冻结情况,表7为控股股东历年来股权质押比例。2019年年末,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累计质押的股数为3.30亿股,占其持股比例的99.15%。此外,豫金刚石和郭留希控制的其他“华晶系”公司频繁陷入各种民间借贷、金融借款、保证合同纠纷等司法案件。根据2019年修正的业绩快报,豫金刚石因45件诉讼、仲裁案件确认了21.76亿元的预计负债。由此可见,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取现金流的行为往往构成较强的财务舞弊动机,需予以特别关注。

图片

图片

综上所述,豫金刚石呈现出的货币资金异常信号为:货币资金多年度纵向对比变动异常,且存在高存高贷现象;资金收益率联动异常,存在大额受限资金;货币资金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多个项目联动异常,并涉及期后“洗大澡”迹象;募集资金去向存疑;股权质押指向控股股东存在现金流压力等。这就从多个维度交叉验证了财务逻辑和业务逻辑的不相匹配,从舞弊动机、舞弊科目及舞弊手法等方面“模糊画像”,指向该公司有可能存在货币资金舞弊行为。


四、启示与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货币资金已成为舞弊易发的高危项目,对货币资金真实性关注不够极易导致审计失败。货币资金舞弊愈演愈烈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为此,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函证数字化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注协于2020年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2号—— 货币资金审计》。这些举措对于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货币资金进行财务舞弊意义重大。结合本文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还可从数据挖掘与强化反舞弊审计程序的角度,进一步甄别货币资金是否存在舞弊问题,以防止审计失败。

(一)数据挖掘

1.高度重视“广义货币资金”的数据处理。分析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是否合理,不应局限于对货币资金的核查,而应将核查范围拓展至广义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受限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中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等。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高存高贷现象。

2.深入挖掘“募投专项资金”及“受限资金”等信息。高存高贷有悖于商业逻辑,但要进一步核查其合理性,需要挖掘更多的相关数据才能进行核实。特别是对于技术、资金相对密集的行业,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货币资金异常、高存高贷现象背后的资金收益率、受限资金、募集资金等信息值得充分关注。

3.充分关注与实际控制人财务状况相关的信号。许多财务舞弊皆因实际控制人而起,实际控制人太有钱或太缺钱都是危险信号。从财务舞弊链条取证来看,本文认为需要特别关注实际控制人“缺钱”的行为特征,例如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率、股权减持、股权冻结、涉诉等,将这些特征与财务税务维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组合分析,有助于实现对舞弊动机、舞弊路径进行“模糊画像”。

(二)反舞弊核查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12号—— 货币资金审计》中提供了核查货币资金问题的指引,其中提到应关注存在大额自有资金且高额举债、定期存款被质押或限制使用、测算利息收入合理性、跟踪投资资金流向等。基于前述案例的分析逻辑,本文认为还可以采取以下反舞弊核查程序。

1.强化对大额货币资金科目的分析性程序。对广义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资金收益率情况,应相互结合进行联动分析。例如应充分关注存在高存高贷且资金收益率低于七天通知存款利率的现象,如果资金收益率长期低于七天通知存款利率水平,还维持大规模有息负债并承担高额财务费用,就应引起警惕,进一步核实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及其具体构成,分析不同构成部分的资金收益率是否合理。

对存在高存高贷现象的上市公司,应特别关注其是否存在未披露的货币资金受限情况,例如与银行签订抽屉协议、质押存单放款给大股东或关联方、集团财务公司等。目前,监管部门对受限资金的披露尚没有统一标准,货币资金受限的理由已越来越多,不同上市公司的个体差异较大,需要核查不同类型货币资金背后的实质受限情况,例如核查货币资金明细表及附注、资产权利受限情况表等。

出现控股股东股权高质押的迹象时,应重点核查其与关联方、非关联方或隐性关联方相关的货币资金流向、担保情况。控股股东可能通过与关联方从事缺乏商业实质的购销业务来掩盖资金占用,此时应全力获取有助于对交易合理性和正当性做出判断的支持性证据。

2.强化货币资金与其他相关科目的联动核查。对于涉及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定向募集资金一般具有指定的用途,应关注和核查其募集资金去向与投资项目进度,对一些屡屡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上市公司应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例如,可以通过比较项目预计可使用日期与实地考察的实际建设进度,分析是否存在通过支付工程款、虚构在建工程投资等方式向控股股东或关联方提供资金的情况。

出现预付账款、应收款项或其他应收款等相关科目的异常增长时,需要重点关注这些事项的商业合理性,并核查资金去向、收款方背景等内容。从舞弊手法看,上市公司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向外转出资金,或者形成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应注意货币资金与这些科目的同步变动情况。

3.强化对货币资金舞弊核查的职业怀疑。对于近年来出现的注册会计师银行函证问题,作为注册会计师应予以高度重视。一是需要指派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亲自前往现场取得回函。函证是获取审计证据的一项核心的审计程序,但实务中不少函证往往由刚毕业的审计助理或实习生完成。最近频繁发生的货币资金舞弊表明,这种做法往往给上市公司实施和掩盖财务舞弊留下机会。二是针对银行回函差异应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职业怀疑,对缺乏正当理由解释的差异,应秉承反舞弊的心态,追查到底,以免错失发现财务舞弊的机会。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