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治理财政论”:从公共物品到公共秩序》简介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增进公共秩序—国家能力支 柱——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 论”的基本框架,这有别于传统财政学以提供公共物品为核 心的理论框架。理论要点有如下五个。
一、财政功能定位:从弥补“市场失灵”到增 进“公共秩序”
制度经济家认为,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秩序是 引导人们行为的一套规则,是制度运行的结果,它既是人的 基本需要,也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治理产生重要影响。秩 序演化遵循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两个路径。不论是认同自发 秩序的优越性还是人为秩序的优越性,毋庸置疑的是,财政 制度作为一个庞大的制度集合,会对公共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二、市场经济发展自身会冲击公共秩序
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会出现三种进程:一 是人和自然的商品化,进而冲击原有的社会秩序;二是多 元化利益格局形成,社会组织导致的集体行动的加强;三 是创造性破坏进程...
《“国家治理财政论”:从公共物品到公共秩序》简介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增进公共秩序—国家能力支 柱——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 论”的基本框架,这有别于传统财政学以提供公共物品为核 心的理论框架。理论要点有如下五个。
一、财政功能定位:从弥补“市场失灵”到增 进“公共秩序”
制度经济家认为,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秩序是 引导人们行为的一套规则,是制度运行的结果,它既是人的 基本需要,也会对经济、社会和政治治理产生重要影响。秩 序演化遵循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两个路径。不论是认同自发 秩序的优越性还是人为秩序的优越性,毋庸置疑的是,财政 制度作为一个庞大的制度集合,会对公共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二、市场经济发展自身会冲击公共秩序
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会出现三种进程:一 是人和自然的商品化,进而冲击原有的社会秩序;二是多 元化利益格局形成,社会组织导致的集体行动的加强;三 是创造性破坏进程加快。它将导致原有秩序不断被打破,公 共秩序不断面临冲击和重建过程。

三、财政与国家能力建设密切相关
国家治理依赖于“国家能力”的支持,国家能力的两大 支柱是市场增进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提升市场增进能力 主要手段是提供公共物品、法律保护和权利开放,提升组织 动员能力主要手段是社会控制、经济宏观调控和政治集权。
财政作为连结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经济社会之间的重 要纽带,与这两大能力建设密切相关,见表1。

四、“三位一体”国家治理体系:增进公共秩序
为建设既有活力又稳定的公共秩序,国家治理目标是: 一是经济有效,为实现该目标,经济治理需要兼顾经济增长 和经济稳定;二是社会有序,为实现该目标,社会治理需要 兼顾社会保护和社会控制;三是政治包容,为实现该目标, 政治治理需要兼顾权利开放和维护权威。

五、财政制度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治理目标
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严重 冲击,财税体制要积极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财政制 度包括财政预算制度、财政支出体制、财政收入体制、政府 间财政关系四个方面,它们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不同侧面有 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和控制、权利开放和维护权 威的目标的实现。
(全文发表于《财贸经济》2018年第6期,
作者:吕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