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财政行政政法工作
2018年,财政行政政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保障,加强政策研究,狠抓规范管理,促进了行政政法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增强政治意识,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任务
(一)全力保障国家重大外交外事活动。2018年我国先后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场高规格、大规模的主场外交活动。行政政法司作为筹委会秘书处行财组组长单位,
全力做好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大外交外事活动成果设计及后续事项落实。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我国在联合国发挥更积极作用。
(二)支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好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工作,突出支持重点,加大对反恐怖等重点业务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政法部门经费支持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地方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投入力度,支持反恐怖、禁毒、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等工作。
(三)促进外经贸提质增效。一是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鼓励扩大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进口,...
财政行政政法工作
2018年,财政行政政法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改革创新,突出重点保障,加强政策研究,狠抓规范管理,促进了行政政法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增强政治意识,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和任务
(一)全力保障国家重大外交外事活动。2018年我国先后举办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场高规格、大规模的主场外交活动。行政政法司作为筹委会秘书处行财组组长单位,
全力做好经费保障和管理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大外交外事活动成果设计及后续事项落实。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我国在联合国发挥更积极作用。
(二)支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好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工作,突出支持重点,加大对反恐怖等重点业务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政法部门经费支持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地方加大对法律援助的投入力度,支持反恐怖、禁毒、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等工作。
(三)促进外经贸提质增效。一是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鼓励扩大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外资转移。二是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及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发展新兴服务贸易、进口国内急需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鼓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技术出口业务。三是鼓励开展重点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四是继续推进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全面试点,降低外贸企业负担。
(四)支持纪检、人才等重点工作。一是重点保障纪检监察工作,健全完善大案要案经费保障机制,做好中央巡视工作经费保障,支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二是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保障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研究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的财政支持措施,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经费保障。三是做好宁夏、广西自治区60周年大庆有关工作。四是做好年初、年中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相关工作,做好与江苏、西藏代表委员年初年中座谈工作,做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支持人大政协履职尽责。
(五)支持推动港澳台和群团工作。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支持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内地口岸区建设;支持全国妇联开展“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支持团中央开展青少年对外交流活动,落实好青年发展规划。
二、贯彻中央决策,有序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一)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相关工作。一是推进税务机构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研究税务机构经费管理体制问题,经报中央批准,新税务机构实行“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保障体制。制定税务系统经费保障实施办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关系。二是做好机构改革部门预算经费保障,指导督促部门及时划转2018年预算,科学合理安排2019年预算,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三是支持国务院新组建部门由国管局统一负责提供后勤保障,探索建立职责明晰、标准统一、管理规范、保障高效、务实节俭的现代化机关后勤管理体系,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四是参与研究公安边防部队改制退出现役有关问题。
(二)推进国家安全领域、公安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面梳理国家安全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清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国家安全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问题,为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领域支出责任、更好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深入研究公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问题。
(三)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进一步支持商标注册便利化的改革措施,向国务院报送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措施的报告》。二是推进质量管理改革,配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三是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会同市场监管总局起草《关于加强综合执法强化市场监管的指导意见》,构建统一、权威、高效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四是研究实施强制认证财政保障政策,就财政负担范围、保障方式、经费安排、实施期限等提出政策建议。
(四)推进疫苗管理体制等改革。一是支持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配合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对建立职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及其薪酬待遇制度、建立国家疫苗检查中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新型疫苗研发、实行疫苗集中招标采购、完善疫苗储备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二是研究长春长生公司违法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有关问题,就罚没款上缴、建立赔偿金等提出政策建议。三是推进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配合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落实“提高创新药上市审批效率”要求,简化药品注册审批流程;研究支持加快境外上市新药审评审批工作。
(五)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疗养机构改革。一是制定组织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主要步骤和任务分工,组织开展专项核查和改革清单目录编报工作,全面摸清改革底数。二是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疗养机构改革有关问题处理建议》,指导有关部门准确把握改革要求和政策界限。三是确定第一批改革部门和机构名单,并召开改革动员部署会,明确工作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加快推进改革。
(六)改进和规范统一着装管理。一是结合机构改革中统一着装面临的新问题,全面摸清全国统一着装人数、支出等情况,将规范统一着装管理与机构改革涉及的统一着装政策衔接结合起来,研究形成《关于改进和规范统一着装管理工作的总体建议》,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二是研究统一着装经费个人负担比例问题,研究拟订《调整统一着装经费个人负担比例工作方案》,推进取消个人负担比例试点工作。三是研究拟订《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统一着装工作方案》,对5支队伍统一着装基本原则、着装规范等做出安排。四是配合公安部研究制定移民局、警卫局转隶人员警服首次配发标准,配合应急部研究制定消防救援队伍转隶后制式服装服饰供应管理办法。
(七)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一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公车改革财政配套制度的通知》,加强对地方财政部门公车改革财政配套制度建设工作的指导,要求严格规范管理,
合理控制支出,防止因乱开口子或放松要求影响车改成效。二是根据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结合公车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三是配合中央车改办、国管局等部门,研究解决车改及公车管理中遇到的特殊问题,稳妥推动改革,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研究,做好预决算管理
(一)全面清理现行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相关要求,对现行有效的行政政法方面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拟订三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保持财政行政政法规章制度的适用性。
(二)持续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工作。客观评价成效,全面查找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衔接、适时动态调整支出标准、紧扣改革进程完善配套制度、狠抓制度执行等工作措施建议。研究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问题,细化完善交纳标准、收款凭证、报销管理等规定;研究停止执行会议费、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关于年度报告的有关规定等。
(三)研究修订有关专项管理制度。一是商司法部印发补充通知,对监狱和强制隔离戒毒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明确资金分配相关因素及其权重。二是研究修订“三代”手续费管理办法,适应税制改革不断推进、税收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力成本上涨等需要。三是研究修订《“十三五”期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管理办法》,支持全国妇联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四)集中开展大调研活动。按照《财政部机关司局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集中开展差旅伙食费收交管理等9项调研任务,将大调研活动作为推动行政政法工作的重要契机,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出台了有关政策或形成政策储备,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五)做好预决算管理工作。一是组织做好2018年预算批复及预算执行工作,强化行政政法部门预算执行责任主体意识,加大督导力度。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及时收回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二是做好2019年预算和2019—2021年支出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重点支出,较好地保障了各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强化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四是主动配合做好审计工作,认真落实审计意见,积极整改到位。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供稿,王雯倩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