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江苏省
2021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1775.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9866.4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02.6亿元,增长15.1%。全省进出口总额52130.6亿元,增长17.1%。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98元,增长9.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43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增长10.7%。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5.16亿元,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8171.30亿元,增长10.2%;非税收入1843.86亿元,增长12.1%。税收占比为8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85.26亿元,增长6.6%。
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632.95亿元,加上中央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上年结转等3531.96亿元,收入总计17164.9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957.80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2505.87亿元,支出总计15463.67亿元。
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47.59亿元,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34.11亿元,收入总计381.7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3.09亿元,加上调出资金198.38亿元,支...
江苏省
2021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1775.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9866.4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02.6亿元,增长15.1%。全省进出口总额52130.6亿元,增长17.1%。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98元,增长9.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43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增长10.7%。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15.16亿元,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8171.30亿元,增长10.2%;非税收入1843.86亿元,增长12.1%。税收占比为8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585.26亿元,增长6.6%。
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632.95亿元,加上中央补助、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上年结转等3531.96亿元,收入总计17164.9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957.80亿元,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调出资金等2505.87亿元,支出总计15463.67亿元。
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47.59亿元,加上中央补助、上年结转34.11亿元,收入总计381.7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3.09亿元,加上调出资金198.38亿元,支出总计321.47亿元。
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132.33亿元,加上中央补助736.03亿元,收入总计7868.36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512.72亿元,加上上解中央937.90亿元,支出总计7450.62亿元。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参与制定并组织实施《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保障经济加快恢复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000亿元,为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提供公平普惠的支持。二是发挥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稳投资作用。对债券项目严格审核把关,加强项目穿透式监测和资金绩效管理,推动债券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全年累计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178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89亿元,专项债券1498亿元,用于支持1685个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超过1万亿元。三是管好用好中央直达资金。中央财政全年下达直达资金613亿元,截至年底支出进度达97.5%。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省财政安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金16亿元,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7万家。省财政安排43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财政支持政策。推动省级人才计划和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优化,支持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安排省以上资金31亿元,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消费。二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围绕落实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资金68.62亿元,支持实施援助项目超过2100个。完善南北共建园区奖补政策,加大对苏北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2021年省财政对苏北的转移支付超过1400亿元。安排省以上资金369亿元,支持交通强省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请省委省政府调整完善省水利重点工程投资补助政策,发挥省以上资金的导向作用。三是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达省以上补助资金10.87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省以上资金45亿元,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完成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三年目标任务,2018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216亿元,引导各级共投入超过900亿元,支持完成住房条件改善超过32万户。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全年为116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121亿元。加强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年末在保余额达176亿元。四是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省财政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十四五”期间每年投入不低于6亿元。以强化降碳为导向,修订完善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省财政下达38亿元,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太湖水污染治理。支持长江大保护,持续做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财政保障。五是支持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将江苏省高标准农田新建投资标准提高至每亩3000元,并明确省以上资金补助比例。2021年,安排省以上资金59亿元,支持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省财政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支持种业创新发展。下达省以上资金119亿元,落实产粮大县奖励、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保障地方粮食储备,积极消化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落实财政部门承担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任务,积极配合省委对财政厅党组开展涉粮问题专项巡视。支持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向省委省政府提出调整优化差别电价政策的建议。
三、强化财政投入和政策落实,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支持有效应对处置南京市和扬州市突发疫情,落实居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政策,加强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二是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下达省以上补助资金26亿元,支持就业创业。全年全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8亿元,惠及企业41万户;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支出30亿元,支持开展培训455万人次;新增发放“富民创业贷”超过100亿元,支持6.6万人创业、带动20万人就业。三是支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8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3元,全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3元。全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扶助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上调100元。下达省以上补助资金79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是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保障义务教育“双减”落实,推动“双一流”建设和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支持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支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健康江苏建设取得新成效。省财政安排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五是支持保障安全稳定。省财政下达20亿元,支持持续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保障好安全生产工作经费需求,支持省级重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下达政法转移支付27亿元,支持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
四、强化依法规范管理,严格财经纪律执行监督
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请省政府出台《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框架和主要举措。出台《江苏省财政“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完成契税法授权立法工作。二是推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优化整合。取消“小、散、乱”及效果不明显的专项,集中财力支持省委省政府明确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事项。三是抓实预算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制定省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业务等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组织实施19个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项目,涉及财政资金294亿元。加强财政“大监督”机制建设,组织实施财政监督45项。将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四是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覆盖全省各级、涵盖绝大部分财政业务,为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等奠定了基础。五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请省政府明确2021—2023年省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政策。进一步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省属文化(体育)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完成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积极发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企业深化改革、稳健发展。六是持续推进财政投融资机制创新。截至年末,省政府投资基金累计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6000亿元。设立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整合推出“小微贷”“苏科贷”“苏信贷”“苏农贷”等四个政银合作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支持。完善PPP管理制度,支持各地规范有序运用PPP模式。七是提升财政依法规范管理水平。深化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创新形式开展财政普法。全面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水平,发挥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中小企业和绿色产品的政策功能。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实现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全覆盖。出台江苏省“十四五”会计人才发展规划,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管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加强基本建设项目财政财务管理。推进全省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建设和财政电子票据改革,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八是严格贯彻执行财经纪律。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两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把严把紧支出关口。完成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的违规兴建楼堂馆所问题整改,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开展整治财经领域重大信息虚假问题专项行动。针对突出问题,切实规范文娱行业财税管理。
(江苏省财政厅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