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政科研
2021年,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成立65周年,也是财科院党委确定的“高端智库高质量发展年”。财科院紧紧围绕“五四”发展方略(即五大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人才建设、品牌建设、数字化建设;四大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一)注重思想引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政治引领,确保科研、教学、管理不偏离正确政治方向。
(二)突出自身特色,务求学教活动取得实效。立足智库特色,围绕建党百年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百年大党的人民财政观》《共同富裕与人的发展:中国的选择与逻辑》2篇研究成果分别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立足教学功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四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召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研究...
财政科研
2021年,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成立65周年,也是财科院党委确定的“高端智库高质量发展年”。财科院紧紧围绕“五四”发展方略(即五大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人才建设、品牌建设、数字化建设;四大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一)注重思想引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政治引领,确保科研、教学、管理不偏离正确政治方向。
(二)突出自身特色,务求学教活动取得实效。立足智库特色,围绕建党百年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百年大党的人民财政观》《共同富裕与人的发展:中国的选择与逻辑》2篇研究成果分别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立足教学功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教学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四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召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研究生教学推进会暨研究生导师培训交流会、组织开展研究生“党史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二、以“3.23财税工作座谈会”为契机,推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再创佳绩
(一)打造专家“金字招牌”,进一步增强决策影响力。发挥财科院国家高端智库的咨政建言功能,在服务好财政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服务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2021年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减税降费座谈会,财科院刘尚希等作为专家发言。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财科院主持召开财税工作座谈会,财科院刘尚希、梁季、许文3位专家发言。此外,财科院专家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系列座谈会,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各部委组织召开的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发表专业观点。
(二)铸造智库“高端品牌”,进一步提升咨政建言水平。2021年,财科院承担财政部交办的17项研究任务,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研究室等上级决策机构交办的17项研究任务,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交办的15项重大课题,数量较往年大幅提升。在全部上报信息中,有6篇获中央领导批示,68篇获部级领导批示;3篇被《国家高端智库报告》采用,44篇被各类省部级内参采用。
(三)锻造学术“经典品牌”,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一是组织策划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论坛”“2021年亚太金融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30场,“新知大讲堂”2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学术成果的分享范围。二是连续第六年组织“企业成本”大型调研。依托自主开发的“综合调研系统”注重线上数据收集与整理,使调研更加全面、系统,出版调研成果《企业成本:2021年的调查与分析》。三是打造业界学术图书、期刊品牌。《财政研究》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目录;《财政科学》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成为“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上榜期刊”。发布财政蓝皮书《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21)》等智库品牌著作。四是取得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研究人员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论文95篇,是上年的1.9倍。五是开展一批重点课题研究。全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2项,自主立项72项课题。
(四)深度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一是积极策划宣传主题。全国两会期间,财科院专家学者就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百余篇解读文章;针对“共同富裕”等相关问题,配合财政中心工作组织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正向引导社会舆论。二是构建多维宣传矩阵。利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新华号等新媒体平台推介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三是搭建全国财政智库联盟平台。整合全国财政科研力量,促进协同合作。分别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数据挖掘和学术支持等方面深化合作。四是支持创新型研究平台发展。财科院PPP研究所、北京分院、数字财务研究所等平台围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目标,开展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五)拓展对外合作,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主办15场对外交流活动,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的专家来访,围绕中国财政政策和财税改革等展开学术研讨。组织研究人员在线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5次。通过与国外官方机构、国际组织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我国财政发展与改革经验。
三、以“高端智库高质量发展年”为统揽,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优化管理机制,激发科研潜力。建立信息上报审核机制,狠抓科研成果质量,优化人事管理机制,激发团队活力,为财科院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提供保障。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好优秀人才储备。二是创新开展量化评分方式精准选拔人才。三是探索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四是完善人才综合评价机制。
(二)健全素质培养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依托全国财政系统的丰富资源,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是搭建高层次素质教育平台。广邀各界名家授课,形成研究生优秀品牌课程。二是打造具有财科院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推动“政用产学研”一体化。三是鼓励开展课程实践。研究生院代表队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创历史最好成绩。2021年,共录取博士研究生44人,授予博士学位28人;录取硕士研究生198人,授予硕士学位269人,生源质量和毕业就业情况均有明显提升。
(三)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强化数字支撑。搭建更加系统、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和科研支撑体系。一是综合调研系统不断优化,成为财科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财政智库联盟平台上线运营,成为全国财政科研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三是探索打造“企业数据库”。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