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财政综合工作
2021年,财政综合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分析财政经济形势,扎实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及时提出财政政策措施建议,高质量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彩票公益金作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研究完善相关行业工资和地区津补贴政策;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加强财政信息数据库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一、当好参谋助手,持续加强财经形势分析研判
(一)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落实财政部领导调研课题任务。深度调研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情况。联合财政部财政政策研究专家工作室专家、宏观研究人才库部分监管局人员,组成5个调研组,深入内蒙古等10个省份的市县和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举措和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呈报财政部领导参阅。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一些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新老问题交织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亟待解决》2篇信息。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题调研。就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保障性租赁住...
财政综合工作
2021年,财政综合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分析财政经济形势,扎实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及时提出财政政策措施建议,高质量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彩票公益金作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研究完善相关行业工资和地区津补贴政策;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加强财政信息数据库建设和大数据应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一、当好参谋助手,持续加强财经形势分析研判
(一)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落实财政部领导调研课题任务。深度调研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情况。联合财政部财政政策研究专家工作室专家、宏观研究人才库部分监管局人员,组成5个调研组,深入内蒙古等10个省份的市县和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举措和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呈报财政部领导参阅。在调研基础上,形成《一些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新老问题交织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亟待解决》2篇信息。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题调研。就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推进情况、存在困难和政策建议》。配合国务院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明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调研北京市、上海市共有产权住房试点情况,形成《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推进情况、存在困难和政策建议》。
(二)完善研究机制,强化国内经济形势分析。跟踪研判短期经济形势。定期组织地方财政厅局和财政部各地监管局、行业协会、市场机构等召开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多角度听取意见建议,形成多篇信息,撰写3篇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呈报关于上半年经济形势和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做好跨周期调节研究。深入研究我国宏观经济周期特征,撰写《财政部关于当前和未来15年我国经济运行周期性特征的研究报告》《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回顾与2021年展望》,呈报财政部领导参考。研究形成《财政部关于2022年经济工作思路有关问题的报告》。撰写《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有望回归至潜在增长率》。
(三)放眼全球视野,深入研判国际经济形势。形成《财政部关于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报告》《财政部关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报告》《财政部关于美国联邦政府近三个财年预算支出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报告》《财政部关于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及其对我国影响的研究报告》《财政部关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形势及政府部门债务风险研究报告》。撰写《先行指标预示四季度全球经济恢复态势或进一步放缓》《财政部关于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研究报告》。
(四)密切跟踪形势,研究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研判分析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形势。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关政策措施,加强房地产形势分析,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坚持系统思维,扎实开展重大专题研究
(一)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相关工作。系统谋划“十四五”财政政策,深入开展十余项重大专题研究,完成《财政“十四五”规划》编制,将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财政五年规划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任务部署,起草贯彻落实《建议》重要举措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分工、压实责任。
(二)深入研究资本无序扩张问题。深入研究我国资本无序扩张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形成研究报告呈报中央领导同志并获得批示肯定。
(三)扎实开展共同富裕政策研究。围绕典型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变化情况、西方“福利国家”经验教训、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做法与启示等,撰写多篇研究报告。参与研究促进共同富裕相关政策文件。
(四)切实做好国家安全相关工作。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完善财政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深入研究经济金融领域相关风险,起草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工作方案,做好经济、资源、政治、海外利益等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五)加强供需领域热点问题研究。形成《财政部关于疫情对我国产业链影响的研究报告》《关于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关情况的报告》《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等多篇研究报告。形成《供需结构错配下物价高位运行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等信息。赴广东省、山东省开展世界银行集团课题“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空间和战略研究”调研,形成2篇调研报告。立足新发展阶段,开展需求侧管理研究,形成《后疫情时期需求侧变化分析及对策建议》。
(六)优化完善研究机制。推进部省共建联合研究。开展2020年课题评审,有11项课题成果或工作建议直接转化为政策或为政策出台提供参考,5项课题成果得到财政部领导批示;加强成果表彰,研究评选出14项优秀和良好课题;组织推进2021年33项共建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项;研究提出2022年33项部省共建联合研究课题需求。加强智库建设。健全财政政策研究专家工作室运行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推动工作室研究与具体业务工作深度融合。2021年共开展10项攻关研究,部分成果通过多种形式报送。开展人才库培训。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财政部宏观研究人才库培训班,2次财政大数据人才库入库人员培训,增强研究后备力量。
三、立足财政职能,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研究保障与市场相结合的租赁住房政策体系。开展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督导调研,形成《调研显示租赁住房存三方面问题有待解决》等2篇信息。配合研究制定关于支持租赁住房发展的4份政策文件,明确财税支持等政策。谋划2022年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思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起草《关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报告》上报国务院。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明显 高质高效推进仍需破解四方面难题》等2篇信息。配合制定《军队老旧住房小区改造试点工作方案》。加强资金管理。总结上报2020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支持情况。下达2021年补助资金708亿元,做好直达资金监控相关工作。开展督导调研,督促地方落实审计整改要求。加强绩效管理,起草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评价报告,印发《情况反映》。修订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内控办法。继续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等工作。测算分配143家中央单位住房改革支出预算423亿元。
(二)派员完成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工作。撰写《政府专项债“有钱用不上”亟需加强储备管理 确保发挥更大资金效益》《“跨省通办”亟需打通痛点堵点难点盲点》等7份有较高价值的信息专刊。
四、注重科学谋划,稳步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一)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及津补贴政策。研究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研究完善地区津贴政策、相关行业和岗位工资政策。做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研究国有企业工资分配政策。参与研究科研院所、高校、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政策。
(二)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体系。配合拟定《中央一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签署《中央编办 财政部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中央编办四局 财政部综合司关于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沟通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中央部门机构编制和财政预决算数据比对。推进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结合海南自贸港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提出创新财政供养人员管控方式的措施建议。配合起草《中央编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通知》。配合中央编办研究完善新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改革涉及属地化管理的机构编制划转方案、中国气象局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工作管理体制、雄安新区管理体制过渡总体方案和浙江省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工作方案等。审核中央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调整事项,保障党和国家重点领域事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合审核5个中央试点部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方案,跟踪试点情况,开展试点地区调研,形成《北京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调研情况报告》。顺利完成中央部门所属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参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三)完善国有资源出让收入征管政策。落实党中央部署,将土地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非税收入划转税务征收。配合印发《关于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考核办法》,配合完善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
(四)持续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指导中央部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研究解决地方残联机关政府购买服务主体资质问题,指导国家文物局修改完善《文物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指导民政部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纳入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研究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政策问题。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联系点工作,收集整理15个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联系点情况,赴新增联系点调研,形成《山东沾化、浙江龙港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调研报告》《北京市顺义区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调研报告》,编印《2018—2020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联系点工作情况汇编》。
(五)推动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加快推进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改革试点。加强与试点省份协调,研究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查验、制定跨省报销入账的可行性方案。赴广东等地实地调研,组织召开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试点工作专题研讨会,呈送《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试点工作专题研讨会情况报告》。对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络安全测试和容量压力测试,起草《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改革试点技术方案》,并继续研究完善技术方案。全面深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进了财政电子票据改革,27个省份按财政部统一接口规范要求接入了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
五、加强管理监督,推动彩票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一)坚持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并重。一是有序退市高频快开彩票游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防止非理性投注等导致的社会问题。二是支持即开型彩票发展,推动研发博弈性小、沉迷性低、娱乐性强的绿色健康彩票品种。三是推进彩票制度建设,结合近年来彩票市场调控资金管理经验和使用成效,优化现行体制下彩票管理政策,修订印发《彩票市场调控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全国累计销售彩票3732.85亿元,其中福利彩票机构销售1422.55亿元,体育彩票机构销售2310.30亿元。
(二)加强彩票公益金管理。一是修订印发《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二是强化绩效管理,开展2020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绩效自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密切跟踪彩票销量情况,科学测算彩票公益金筹集规模,开展2022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公益项目预算编制。三是加强信息公开,发布2020年全国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公告等。
(三)强化彩票市场监督。一是加强彩票发行机构日常监管和风险防控,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完善黑名单制度,加快研究建立彩票监管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彩票市场整治力度,分9批次封堵2402个涉嫌擅自利用彩票名义销售私彩或赌博的网站、手机客户端,封堵5534个非法售彩网站。开展擅自利用手机APP销售彩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封堵35个APP,组织指导地方对本地区违法违规问题开展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处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净化全国彩票市场环境,并对2020年地方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三是推进彩票监管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推动相关部门和单位数据共享联通。
(四)利用彩票公益金助力公益事业建设。赴福建省、江西省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十四五”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及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需求,形成《财政部关于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支持力度的报告》。
六、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财政信息数据库建设
(一)完善财政信息数据库。拓展数据资源。签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财政部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财政部首次与外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获取市场主体工商登记信息约1.5亿条,约94.5%的纳税企业基本信息得到完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共享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单位名录库信息,形成企业财务指标名录库。抓好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筛选形成42项先行指标、5个分领域综合先行指数,构建世界经济趋势指数,研究构建财政政策效应CGE分析模型和货币政策效应DSGE分析模型,相关成果在研究工作中得到利用。推进财政大数据动态监测平台建设。整理财税库银横联系统数据,建立全国纳税主体日度税收数据库。探索财政大数据应用建设路径。完成世界银行集团贷款子项目“财政大数据应用研究”,研究成果印刷成册,撰写《地方财政大数据应用的实践经验、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报财政部领导参阅。
(二)持续强化财政大数据应用。及时跟踪分析季度收入形势。委托“外脑”研究构建财政收入实时预测模型,撰写《大数据监测显示1—2月份财政收入增速接近20%,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可能超过20%》。开展财政收入年度预测分析。撰写《2021年财政收入预测分析》,预先提出2021年四季度财政收入将转为负增长;报送《2022年财政收入预测分析》,为年度预算安排提供参考依据。开展地方财政收入运行监测。对县级财政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撰写《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运行分析》,为加强地方财政收支管理提供支撑。
(三)持续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和共享。落实政务服务一体化。梳理财政部数据共享工作相关机构职责及工作机制,组织开展财政部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认证和重要信息使用安全风险排查和整改。提出财政部政务数据共享数据需求,组织撰写数字政府建设典型创新案例,反馈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持续推进部内财政数据共享。及时更新财政信息数据平台上财政收支数据及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做好财经指标日度、月度数据整理和发布工作。按时做好数据统计。配合国家统计局统计督察组开展统计督察。编制2020年财政科技支出数据,做好联合发布《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有关工作。向国家统计局提供统计年鉴、摘要及统计公报相关财政数据,提供编制2020年资金流量表相关数据。编制政府财政统计数据,按要求提供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
(财政部综合司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