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长达20年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新台阶。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财务改革内容最丰富、变化最深刻、效果最明显,从扩权让利到规范统一制度,国家财政与国有企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财务改革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制度和财务监督等方面的改革,20年企业财务改革不仅扩大了企业自主理财权,促进企业运行机制转变和财政职能转变,而且为其他各项改革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实行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20年企业财务改革,国家财政通过减税让利等各项政策措施给企业以巨大的财力支持
在我国,由于国有企业与财政的天然联系,国家财政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其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企业财务改革。企业财务改革大体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78年到1993年6月。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减税让利。先后试行过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办法、两步利改税,从1987年起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进行税利分流试点。...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长达20年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新台阶。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财务改革内容最丰富、变化最深刻、效果最明显,从扩权让利到规范统一制度,国家财政与国有企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财务改革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制度和财务监督等方面的改革,20年企业财务改革不仅扩大了企业自主理财权,促进企业运行机制转变和财政职能转变,而且为其他各项改革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实行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20年企业财务改革,国家财政通过减税让利等各项政策措施给企业以巨大的财力支持
在我国,由于国有企业与财政的天然联系,国家财政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其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是企业财务改革。企业财务改革大体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78年到1993年6月。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减税让利。先后试行过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办法、两步利改税,从1987年起全面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进行税利分流试点。199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十二条”措施,其中涉及国家财政的有增提折旧、增提技术开发费、补充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折旧基金免征“两金”(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对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得税税率从55%降至33%。
(二)1993年7月1日起实施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规范统一制度。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7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分行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为企业公平竞争和与国际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一次根本性改革,并且在减轻企业历史负担,增加企业自主财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新税收制度,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
(三)1994年以后。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为了配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财务改革的思路开始转向支持搞好增资减债、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和剥离企业富余人员等方面。主要政策包括:对实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国有工业企业返还15%的所得税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本;“拨改贷”本息余额和经营性基本建设基金贷款本息余额逐步转为国家资本金;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政策;拨付安置下岗职工费用和困难企业职工工资贷款贴息;支持煤炭、纺织、兵器行业解困等。此外,研究改进对企业财务监督,在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下放企业财权的同时,探索逐步将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交由中介机构审计。
归纳起来,20年企业财务改革是沿着扩权让利到规范统一制度的思路展开的,国家财政通过减税让利等各项政策措施,给企业以巨大的财力支持。据统计,以实行利润留成的1980年为基数,“六五”、“七五”10年间,国家财政通过各种减税让利政策给企业的好处为4200亿元,扣除财政通过征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等方式收回来1100亿元,国家财政支持国有工交企业的净财力累计约3100亿元。加上1991年到1993年6月这段时期有关政策让利,合计达3500亿元。1993年7月1日起实行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在新老制度转轨过程中,允许职工福利基金赤字、长期借款利息和汇兑损益等冲减专用基金,专用基金赤字冲减固定基金、流动基金等政策,一次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约2000亿元,并且允许企业采取快速折旧、奖金进成本、扩大福利费和职工教育费计提基数、允许提取坏账准备以及长期借款利息进成本等,每年增加企业自主财力近2000亿元。现在企业折旧不再上缴,实现利润按规定交纳所得税后留归企业自己支配,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经费由财政、社会、企业三家按“三三制”原则负担,允许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这些都是以往企业无法比拟的。
二、企业财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实现利润、折旧基金上交财政,发展生产需要的资金包括流动资金、基建及技改资金由财政拨付。国家财政对企业财务事项采取一事一报,一事一批的管理办法。经过20年的改革,企业不仅有了充分的理财自主权,而且国家财政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范围,财务监督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财务改革,无论是对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对企业运行机制的转变、政府机构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了企业理财自主权。过去企业花什么钱,花多少,都需报批,并且实行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通过改革特别是实行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赋予企业充分的理财自主权。在成本管理方面,国家只规定不允许进成本的项目,允许企业自主制定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允许企业在一定比例控制下据实列支业务招待费,企业奖金全部进成本,长期借款利息进成本,并实行制造成本法和提取坏账准备。在折旧管理方面,在提高折旧率的基础上,制定了折旧弹性区间,并允许企业经批准后实行快速折旧。在资金管理方面,取消了专用基金专户存储制度,允许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资金来源,包括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企业拥有对外投资权,允许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要求和财力状况,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对外投资;允许企业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自主使用资产,并可以依法处置资产,扩大了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处置权。在利润分配上,国家只规定了利润分配顺序,允许企业自主决定税后利润的分配,扩大了企业利润分配和支配权。
(二)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变。过去国有企业财务是软约束,企业一有困难或经营亏损,国家就给予资金或政策扶持。现在财务改革硬化了国有企业财务约束,建立起了国有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在竞争性产业,经营发生亏损由企业以后年度利润弥补,如果连续亏损或经营失败后,国家不再注入资本金或给予补贴,实行兼并破产的办法。财务改革不仅对国家与企业财务关系这个旧的财务管理体制核心进行了改革,而且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也进行了改革。实行企业职工收入和经营者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职工收入下降,经营者的压力增大;同时,对长期经营业绩好的经营者也给以丰厚回报,进行了经营者年薪制的试点等。总之,通过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及相关的配套改革,国有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并且涌现出一批管理好、效益显著的国有企业,如邯郸钢铁公司、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等。
(三)促进了财政职能转变。企业财务改革实现企业自主理财、减少了企业对国家财政依赖性,对财政职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财政不再管理企业具体财务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步转向间接管理和宏观管理,主要通过制定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为企业平等竞争创造条件。二是财政管企业不再是对口一户一户企业来管,开始转向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研究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如纺织压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重点企业注入资本金、军工生产能力调整、煤炭企业下划等。三是财政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帮助和指导企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研究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办法。在实行新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后,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企业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1995年财政部提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所有企业要从重视生产管理转到重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为重点,推进企业全面科学管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97年初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的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对部分行业实行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交由中介机构审计的试点工作。四是把企业财务改革与支持国有企业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技术进步的有关财政财务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之间联合开发、支持企业技术转让等。总之,由于不再审批企业具体财务事项,财政部门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可集中精力和时间研究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财务监督管理,研究支持企业改革和企业技术进步的有关政策措施。财政部门职能应该向这方面转变,并且已经向这方面进行转变。
(四)为其他改革创造了基础性条件。由于扩大了企业自主财力和自主理财权,为制定和实施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创造了条件。由于统一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财税改革特别是税收制度改革有了基础,统一企业所得税在财务会计制度上能充分反映出来。由于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上通行做法基本上一致,特别是资本金概念、资产概念、负债概念这些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概念的形成,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理解容易多了,建立现代企业有了财务会计制度的保障。
(本文作者系财政部经济贸易司司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