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增加粮棉生产开创农村经济新局面》的讲话。
李鹏说,今年农业生产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完成今年农业生产任务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出现新高涨。全国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民收入比前几年明显增多,所以生产积极性很高。二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强农业、增加投入。今年中央在财政预算内资金、基本建设投资、信贷资金三个方面对农业的投入都有增加。再加上地方各级政府增加了投入,今年用于农业的资金将有新增长。
李鹏说,只要全国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加强农业的方针、政策,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实现90年代农业发展目标,是可以做到的。
李鹏说,解决粮棉问题,归根到底要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不是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是不是真正把它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了,是不是真正拿出很大精力去抓了。真正这样做了,粮棉问题以至整个农业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中央要求省一级政府要把当地粮食平衡的责任担起来,把自己吃饭的责任担起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一条。这几年有些地方领导之所以不重视粮食生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增加粮棉生产开创农村经济新局面》的讲话。
李鹏说,今年农业生产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完成今年农业生产任务也有不少有利的条件: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出现新高涨。全国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民收入比前几年明显增多,所以生产积极性很高。二是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强农业、增加投入。今年中央在财政预算内资金、基本建设投资、信贷资金三个方面对农业的投入都有增加。再加上地方各级政府增加了投入,今年用于农业的资金将有新增长。
李鹏说,只要全国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加强农业的方针、政策,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实现90年代农业发展目标,是可以做到的。
李鹏说,解决粮棉问题,归根到底要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不是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是不是真正把它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了,是不是真正拿出很大精力去抓了。真正这样做了,粮棉问题以至整个农业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中央要求省一级政府要把当地粮食平衡的责任担起来,把自己吃饭的责任担起来,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一条。这几年有些地方领导之所以不重视粮食生产,不增加农业投入,对滥占耕地制止不力,都与没有建立吃饭问题的分省责任制有直接关系。如果还是继续吃粮食的“大锅饭”,不落实粮食分省责任制,那么不重视农业的状况就很难改变。同时,各级政府特别是大中城市政府要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副食品供应。
在讲到农业投入问题时,李鹏指出,农业投入不仅要增加,更要抓落实,使用也要有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了的投入措施,一定要坚决落实,不能打折扣。农业与二、三产业不同,季节性非常强,投入不能及时到位,错过一时,就要贻误一年。农业投入资金有限,要保证重点。
李鹏说,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是农业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现在,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所占份额达到35%左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这种实际情况说明,我国农业依靠科技增长的潜力巨大。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力争提高到50%左右,当务之急是加快对增产效果显著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中央和地方都要拿出一些钱来增加推广经费,稳定科技推广队伍,保证农业科技的推广实施。
李鹏说,确保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的关键,在于抓住适宜发展粮食生产、有增产潜力的主产区。促进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必须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核心问题是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建立高效农业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利用粮食及其副产品特别是大量秸杆发展养殖业,在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肉、禽、蛋、奶、皮、毛等加工业、运销业和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企业群,实现多层次增值的高效目标。对贡献大的粮食主产区要有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今后粮食主产区要多搞经过加工、转化的农产品,尽可能把加工增值的收益留在当地,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从根本上改变“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局面。
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李鹏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小城镇的形成,有利于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控制人口的增长,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剩余劳动力应坚持就地就近转移为主,适量、有序跨地区转移为补充的方针。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实行就地就近消化。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建设小城镇,实现农村振兴,防止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是我国的成功经验,要很好地坚持。
李鹏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不断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为实现农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创造条件。他说,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长远战略方针,应当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第一,全社会都要节约用水。要大力开发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开采地下水,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充分蓄存和利用天然降水,把水患变成水利。第二,全社会都要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控制各类开发区、乡镇企业、农民建房占地。建立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第三,全社会都要节约用粮。利用丰富的秸杆资源养牛养羊,大力发展水产业,改变食物结构。工业用粮也要节约。
(摘自1995年2月28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