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1994年,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大步前进,发展形势很好的一年。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注册会计师事业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1994年国务院成立了由8个部委组成的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朱镕基副总理在1994年3月29日国务院研究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会议上,对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作了重要指示,一是“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二是“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奠基”;三是“培养注册会计师,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朱镕基副总理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评价了注册会计师事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财政部把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列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财政部部长刘仲藜说:“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既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市场经济运作,需要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更需要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在财税管理方式上,将实行宏观调控为主,而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进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
1994年,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大步前进,发展形势很好的一年。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注册会计师事业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1994年国务院成立了由8个部委组成的全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朱镕基副总理在1994年3月29日国务院研究注册会计师培训工作会议上,对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作了重要指示,一是“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二是“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奠基”;三是“培养注册会计师,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朱镕基副总理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评价了注册会计师事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财政部把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列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财政部部长刘仲藜说:“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既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规范市场经济运作,需要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更需要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在财税管理方式上,将实行宏观调控为主,而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进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实行监督、指导,对企业财务会计实行间接管理。因此,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就成为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994年,财政部在研究“三定”方案时,第一次在各司局职责范围中,明确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的十项基本职责;经财政部批准,加强了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领导班子的配备,健全了协会的部门设置,充实了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1994年底,财政部批准中注协设置九部一室,编制80人。财政部“三定”方案印发后,全国有不少地区根据财政部的模式,加强和充实了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建设,单设机构,明确职责,配备专职人员,把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列入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三、完善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法制建设,使注册会计师事业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国家为强化宏观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规,其中不少涉及注册会计师工作。比如有关产权界定、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法规,都明确提出了涉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要求。经财政部批准,中注协从1994年开始着手起草《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的前期准备工作。1994年,财政部颁发了一系列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文件,如《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审批程序的通知》、《关于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资格确认的规定的补充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等。
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拓宽业务领域,加强质量控制
1994年,中注协完成了1993年度跨年度未完成的最后一批执业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会员的考核工作。同时,截至1994年底,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累计有将近一万人取得全科合格的优异成绩,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到1994年底,全国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从1993年的10733人发展到25885人;非执业会员达到了22438人。会计师事务所增加到3815家;1994年调整了39家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业务人员的许可证;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从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到股份制企业、集团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民币。注册会计师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支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
1994年,中注协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47家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业务质量检查;对60多家部批会计师事务所的1000多名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年度检查,有60名注册会计师未通过年检。
五、抓紧培训中心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要成为面向全国广大注册会计师、财会干部和经济管理高级干部的国家级培训基地,并确定在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区建立三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1994年,为落实在北京、上海、广东建立三个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的计划,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分别邀请北京、上海、广东三省(市)财政厅(局)长及当地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专题商谈,中注协提出三个培训中心的筹建思路,基建规模、工作计划等。在有关地区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认真勘查,反复比较,基本完成了选址工作,北京选在顺义县、上海选在青浦县、广东选在东莞市。
六、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为加速注册会计师人才的培养,1994年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经与国家教委商定,在7所具有培养会计学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大学开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进行注册会计师专门人才的定向培养。同时确定,1995年将在十几所具有培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院校和部分名牌大学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使定向培养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的学校达到二十几所,在校生将逐步达到1400人左右。另外,为提高执业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平,1994年,中注协举办了近20个专业培训班,其中与国际会计公司共同举办六期培训班,有主任会计师、证券上市业务及上岗培训等三个层次的培训班各两期,还有新税法学习班、现代审计培训班等。全国共有3万多人(次)接受在职培训。在大规模地举办国内培训的同时,还先后选拔一批优秀的业务骨干,送往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注册会计师的人员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七、组织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
199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任务繁重,共组织11.5万考生的报名、阅卷、发证工作。还首次组织了海外考生的考试工作,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482人报名参加了考试。1994年,实际参加考试的共有73265人,出考率为63.01%,一次全科合格的有4642人,单科合格的有会计22018人、审计26723人、财务管理22446人,经济法11375人。
八、起草独立审计准则
在过去的几年里,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发布七个专业规则,对指导前一时期的独立审计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规则远远不能适应注册会计师和各方面工作的需要,急需制定我国自己的独立审计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经财政部领导批准,199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一些地方协会、院校、事务所的支持、配合下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完成《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会计报表审计准则》、《验资准则》、《审计计划准则》、《审计抽样准则》、《审计证据准则》、《审计工作底稿准则》、《审计业务约定书准则》、《审计报告准则》、《管理建议书准则》10个独立审计准则的初稿。
九、进行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
1994年,在对注册会计师业务和会计师事务所整顿的基础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当年批准两家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即深圳高威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和福建诚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另外,批准深圳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浩华国际会计公司的成员所。这是国内首家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国际成员所,这个所正在办理与原举办单位的脱钩工作,下一步将进行改制。中信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也在永道国际公司通过了成员所的决定,在中方体制问题解决后,将成为第二家国际会计公司中国成员所。另外,一批具备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办理与挂靠单位脱钩的有关事宜。
十、加强对外交往,开放会计市场
截至1994年底,我国已经批准12家国际会计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20多处常设代表机构,还有十几家已经提出申请。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在建立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在培训中国审计人才、发展对外经济交往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我国会计市场开放的对外政策不断完善,特别是1994年我国首次对外开放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反响很大,10个国家和地区报名申请考试的482人当中,台湾和香港的同胞,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拥有第一批台湾、香港及境外的非执业会员。1994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世界各会计师组织的交往活动十分活跃,先后接待了来自亚洲、美洲、欧洲、澳洲近50个会计师界的代表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代表团也先后访问、考察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供稿,傅依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