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1993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根据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丰收,粮食产量继续有所增长;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国家计划;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对外开放继续向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扩展,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的生产后劲不足,棉花减产幅度较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结构也不够合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有些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特别是运输的“瓶颈”制约加剧;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比较...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意见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1993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根据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丰收,粮食产量继续有所增长;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国家计划;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国内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对外开放继续向高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扩展,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的生产后劲不足,棉花减产幅度较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结构也不够合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有些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特别是运输的“瓶颈”制约加剧;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比较困难,亏损额和亏损面较大;物价涨幅过高;外贸进口增长率大大超过出口增长率。对这些问题应予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里切实加以解决。
二、财经委员会认为,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指导思想、方针和重点是正确的,提出的各项措施也是可行的。财经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所作的《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1994年国家计划草案。在国家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如果情况有重大变化,计划需要作部分调整时,应事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今年全国工作的大局,执行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应当下决心采取得力措施,把经济工作转到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
为了顺利完成1994年计划,财经委员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大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的发展要依靠改革,要有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而改革和稳定又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宽松的经济环境,要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做到有机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已连续两年高速发展,经济增长的一些条件趋紧,“瓶颈”产业制约增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今年经济增长速度安排9%是适当的,这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改革的顺利推进。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保持社会的稳定,使人民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必须把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作为突出的重点来抓,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把住信贷、货币投放两个“闸门”,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对社会消费特别是集团消费的过快增长,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这些都是1994年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建议加强对宏观调控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计划、财政、金融等综合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共同把宏观经济管好。进行宏观调控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但主要应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精心组织好财税、金融、投资、外贸和企业制度等重大改革的实施。要加快经济立法步伐,严格执法检查。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决定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针、政策,必须从大局出发,切实贯彻执行。
(二)继续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切实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这些年,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繁荣,与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和物价的稳定,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要重点抓好粮、棉、油、肉、糖、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的投入,搞好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要珍惜耕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扭转棉花产量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抓紧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这里的关键是要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应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乡镇企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计划有组织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新的出路,逐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农民发展粮棉生产的积极性,保证农民收入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增加。
(三)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1993年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国有工业亏损面仍达30.3%,粮食、商业等全行业亏损,整个亏损额还有所增加,社会资金周转缓慢,企业之间的资金拖欠越来越严重。不少建设项目施工工期一拖再拖,投资概算一超再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提高经济效益,只能靠深化改革和扎扎实实地工作。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有效地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使国家有能力增加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入,有能力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及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区别对待。对没有可能挽救的亏损企业,要根据情况能转产的帮助转产,实在没办法的,要下决心破产,不能拖下去,但对下岗职工要妥善安排。二是要千方百计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各种消耗,加强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抓好扭亏增盈,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重优化投资结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两年过快增长,造成全社会资金、物资供应紧张,也影响了财政和信贷平衡,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有关。今年,计划安排的1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经很大,但各方面要求上新项目的呼声仍然很高。目前在建规模过大,已与国力不相适应,如在计划盘子外再铺新摊子,投资规模会继续膨胀,必将给国民经济发展、改革和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一是各方面必须认识到,不能把加快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只是一味地加大投资、多上项目,如果投入的资金没有效益,反而会延误经济发展。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抓好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机械电子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建设,抓好科技、教育的建设,并集中力量保一批重中之重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控制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项目。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我们赞同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路,应当逐步建立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投资的风险责任,按不同的投资领域实行不同的投融资方式,逐步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建议加快这方面的改革。三是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调整投资结构方面,要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各家银行一定要严格控制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规模,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发放投资贷款,严格规范集资和股票发行,以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调整投资结构。
(五)努力控制信贷规模,从紧掌握货币投放。
我国连续两年信贷持续高增长,货币投放很猛。如果不下决心把1994年的货币投放增长率大幅度地降低下来,将进一步增加现金流通量。现金流通量过大弊端很多。按照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今后要广泛推行现代结算制度,现金流通量不仅不应增加还应减少。过多发行货币将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特别是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此,一是要认真研究社会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平衡,不能只考虑银行资金的平衡,建议在以后的计划报告中要增加这方面内容。二是从全社会资金平衡看,今年银行安排4700亿元的贷款规模是不小的。考虑到今年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内外债的数额比去年增加很多,发行股票、债券还要占用一部分资金等因素,建议银行要下大力改善资金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在计划执行中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力争减少。三是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制定必要的法规,特别是要抓紧制定《中央银行法》,保证中央银行的地位。中央银行要切实负起责任,把稳定币值放在首要位置,决不能靠多发票子刺激经济增长,对于信贷和货币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六)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切实关心群众生活。
近两年,物价涨幅逐年提高,部分农民、工人、公教人员和离退休职工生活比较困难。1994年要把社会零售物价指数控制在10%以内,采取切实措施,把零售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当前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一是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的危害。通货膨胀不但丝毫无益于经济发展,而且将会给组织社会生产、维护正常的商业信用、保持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二是通货膨胀是国民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控制住货币投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的过快增长。同时加快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三是要严格管理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以及主要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认真开展物价大检查,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的不法分子和不法行为。
(七)解决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中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
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方针、政策和重点是明确的,1994年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标及所需的投资经费等,国家计划已作了安排,关键是要落实,同时有关部门要研究如何把现有条件用好,提高其实效。对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防止人才流失。现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部门人才流失严重,长此下去对这些部门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为不利,除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外,需要认真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二是要落实好《教师法》中有关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教师法》中对于教师的待遇已有规定,但不落实,而且部分地方仍有欠发工资的现象,要尽快解决好这个问题。三是进一步整顿文化市场。现在有些地方文化市场比较混乱,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要抓紧整顿。要大力支持高雅艺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四是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考虑,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工作有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仍很严重,有些地方还未把这方面要办的事情列入计划,建议进一步抓好这项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要把计划生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上面,防止婴儿性别比例继续失调。
1994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任务是繁重的,前进中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有利条件很多。为了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必须把思想切实统一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上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和组织群众,以最大的热情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入改革的伟大实践。各级领导干部要同心同德,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防止形式主义、搞花架子甚至弄虚作假。要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胜利完成1994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努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文件汇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