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1992年,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在全体同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下,坚持公司宗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转变经营思想,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信托投资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多方筹措资金,合理安排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工业技术改造和高科技项目,以及投资项目的开发,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科技振兴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2年年末,资本金达9.3亿元,比1991年增长15%;资产总额达到63亿元,比1992年年初公司董事会确定的必保数超额20%,比1991年增长50%;利润额达到9251万元,比1992年初董事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超额16%,比1991年增长1.2倍。
一、组建公司董事会,充实了机构人员
1992年公司由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农投”)改为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经投”)后,服务领域拓宽,业务量和机构人员增加。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部决定成立了以田一农同志为首的七人董事会,新调入三名司级领导干部,加强了对公司各项工作的领导。董事会成立以后,坚持定期召开董事会议,先后对公司的经营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信托投资计划、财务收支计划、重大投资项目、向境外开拓业务和一些重要...
1992年,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在全体同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下,坚持公司宗旨,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转变经营思想,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信托投资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多方筹措资金,合理安排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工业技术改造和高科技项目,以及投资项目的开发,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科技振兴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2年年末,资本金达9.3亿元,比1991年增长15%;资产总额达到63亿元,比1992年年初公司董事会确定的必保数超额20%,比1991年增长50%;利润额达到9251万元,比1992年初董事会确定的奋斗目标超额16%,比1991年增长1.2倍。
一、组建公司董事会,充实了机构人员
1992年公司由中国农业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农投”)改为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经投”)后,服务领域拓宽,业务量和机构人员增加。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部决定成立了以田一农同志为首的七人董事会,新调入三名司级领导干部,加强了对公司各项工作的领导。董事会成立以后,坚持定期召开董事会议,先后对公司的经营方针、发展战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信托投资计划、财务收支计划、重大投资项目、向境外开拓业务和一些重要规章制度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有利于更好地开拓各项业务,公司下属机构由原五部一室改为十部一室,人员编制由30人增为155人。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按照德才兼备、择优录取的原则,有计划有选择地调入和招聘了一批干部职工。到1992年底,公司共有人员106人,其中:正式工73人,聘任专家5人,临时工28人。在职工总数中,有司局级干部5人,处级干部13人,主任科员16人。按职称分,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21人,具有初级职称的25人。
二、努力回收到期贷款
为了使资金能够做到继续滚动使用,公司注重抓了到期贷款的回收工作。1992年应回收到期贷款(包括逾期贷款)4.86亿元,实际回收3.57亿元,回收率达73.46%。其中,应回收到期信托贷款1.87亿元,实际回收1.80亿元,回收率达96.3%;应回收到期委托贷款1.75亿元,实际回收1.38亿元,回收率达79.43%;应回收到期财政支农周转金(包括逾期的0.4亿元)1.24亿元,实际回收0.38亿元,回收率为30.65%(如扣除逾期贷款为45.2%)。
三、吸收存款有较大幅度增长
1992年,全年共吸收存款17.73亿元,比1991年增长36%。其中委托存款14.12亿元,比1991年增长17%;信托存款3.61亿元,比1991年增长2.63倍。在存款总额中,农业存款12.87亿元,比1991年减少1.04%。其中农业委托存款11.3亿元,比1991年减少6.17%,农业信托存款1.57亿元,比1991年增长58.06%。农业委托存款减少,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存款略有下降,1991年为9.51亿元,1992年为7.288亿元,减少24%。1992年吸收工商存款2.25亿元,其中信托存款1.04亿元,委托存款1.2亿元。吸收科教存款2.25亿元,其中信托存款0.64亿元,委托存款1.6亿元。
四、贷款、委托投资和租赁有了新的突破
公司更名后,为了拓宽业务,财政部确定:“各业务司局的周转金要委托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代理,支配权不变,项目、费率仍由各有关司局定。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收取最低手续费。”为了贯彻财政部的决定,中国经济信托投资公司主动与各司局协商,争取他们的支持。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财司、农税局、国债司和地方预算司继续委托公司发放外,工交司、商贸司、文教司和教育司等也把一部分资金委托公司发放。在此同时,公司还努力开展了信托贷款和租赁业务,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992年发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租赁22.75亿元,比1991年增长60.6%,共扶持项目776个。增长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在农业信托贷款和租赁增加的同时,新增了工商、科教贷款租赁业务。其中,委托贷款14.5亿元,比1991年增长30.96%,扶持项目480个;信托贷款5.94亿元(包括其他贷款1亿元,委托投资1.24亿元),比1991年增长2.97倍,扶持项目209个;租赁2.3亿元,比1991年增长4倍,扶持项目77个。这些资金的发放,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1992年公司继续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全年共发放农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租赁17.08亿元,比1991年增长20.58%,共扶持项目547个。其中委托贷款12.49亿元,比1991年增长12.79%,共扶持项目348个;信托贷款4.07亿元(包括合作投资0.37亿元),比1991年增长38.3%,扶持项目177个;租赁0.52亿元,比1991年增长1.64倍,扶持项目22个。这对促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棉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公司在继续搞好农业信贷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开拓了工商、科教方面的信托贷款和租赁业务。1992年共发放工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租赁3.01亿元,扶持项目82个。其中委托贷款0.89亿元,扶持项目32个;信托贷款0.85亿元(包括专项投资0.55亿元),扶持项目17个;租赁1.27亿元,扶持项目33个。1992年公司在发放工商信贷、租赁款时,结合企业改造,择优扶持高精尖项目,规模上注意适度,调低了租赁费率,简化了手续,效果比较好。例如在工商企业方面扶持的“一汽”“武钢”和江西德兴富家坞铜矿项目,规模都在1000万元以上。1992年发放科教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租赁共2.18亿元,扶持项目137个。其中委托贷款1.12亿元,扶持项目100个;信托贷款0.53亿元(包括专项投资0.315亿元),扶持项目17个;租赁0.53亿元,扶持项目20个。科教方面扶持的都是应用国内外先进科技项目,其中12个属国内首创产品,10个在国际领先。
五、新上了一批投资项目
1992年,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根据财政部确定的投资发展战略,在沿海、沿边、沿江经济开发区内,搞了合营、合作和参股投资2.47亿元,其中合营和参股投资1.93亿元,临时性合作投资0.54亿元。对原有海南“兴华”、广东“华阳”、广西“华海”等九个投资项目加强了管理,补充了合营、合作投资0.65亿元,其中合营投资0.21亿元,临时性合作投资0.44亿元。新上了“新上海国际大厦”、“经安投资公司”、“华春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三个较大项目,并对“国泰证券”、“万国证券”、“海南六合市场开发”等几个项目进行了参股投资、合作共1.02亿元,其中合营投资0.92亿元,合作投资0.1亿元。为了解决公司永久性办公用房,便于对外交往,用于兴建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大厦0.8亿元。
六、证券业务进一步扩大
1992年证券业务总量达到38.61亿元,比1991年增长2倍多。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公司和财政系统证券机构联系面广的优势,增加代理发行量,由柜台销售为主改为机构分销为主,1992年代理发行国债8.3亿元,比1991年增长2倍。
(二)调整经营方向和投资结构,由以经营国债为主转为经营国债、股票并举,在股票经营中,以委托为主,自营为辅,使证券交易量大增,全年证券交易量27.28亿元(其中股票为16亿元),比1991年增长4倍多。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为23.73亿元,在该所172家会员中排第六位,在132家外地会员中排每一位。此外,还代保管证券2.6亿元,开展了一些其他证券业务。
(三)新建了一些证券业务网点,完善了证券经营机构。1992年参加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深圳设立了证券营业部;在上海证券业务部下设了证券营业部,扩大了股票委托业务;北京证券交易营业部选定了新址,为办理委托买卖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打下了基础。
七、外汇业务渠道进一步拓宽
1992年共吸收外汇资金2500万美元,比1991年增长92%。其中,除吸收境内外汇存款1500万美元外,还先后从日本安田信托银行和东京银行引进短期商业借款1000万美元,条件都比较优惠,利率在Libor+0.375以下。连同使用的资本金在内,1992年共发放外汇信托贷款5640万美元,比1991年增长2.2倍,主要用于支持“三资”企业和外向型乡镇企业,共扶持项目60个。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外汇拆进、拆出和投资业务,先后拆入1620万美元,拆出3800万美元,投资850万美元。回收当年外汇到期贷款1367万美元,回收率达91.3%。公司为了引进中长期外汇借款用于扶持乡镇企业,经财政部报国家计委审查后,于1992年10月获准中长期外汇借款指标5000万美元。
八、坚持执行基准利率,并对农业实行优惠
1992年公司发放贷款的利率,都是按照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规定执行的,且大部分执行的是优惠贷款利率。对国务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发放的贷款,不收取手续费;对农财司委托发放的周转金,执行分行业的差别利率,月平均利率只有2‰;对其他司局委托发放的贷款,都按照各司局规定的比较低的费率执行。公司发放的信托贷款,除少量执行银行基准利率外,绝大部分执行优惠利率,用于一般种养业的优惠10%,用于粮食生产的优惠20%,实行优惠利率的贷款约占信托贷款总额的80%。外汇贷款绝大部分是按中国银行规定的六个月浮动利率执行,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比一般单位贷款利率低,少量执行的是固定利率,这部分利率比六个月浮动利率略高一些。
九、加强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
随着业务的开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多,使用范围拓宽,流量不断扩大。为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尽量满足各项业务发展需要,及时编制了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并进行了合理安排调度。与此同时,还对公司暂时闲置和暂时短缺的资金,及时进行了拆出和拆入,1992年累计拆出14.78亿元,拆入1.63亿元,这样不仅及时调剂了资金的余缺,而且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1992年进一步加强了财务会计工作,在核算业务量成倍增长的情况下,及时编制财务计划和各种会计报表,按季、按月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增加收入,严格控制开支,坚持勤俭办公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和增收节支任务的实现,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
十、召开了信托投资公司经理会议,参加了“金融改革成果展”
为加强与各省、市、自治区财政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局的相互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开展合作,1992年11月公司与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联合召开了第五届信托投资公司经理、基金管理局局长会议。会上田一农同志做了总结讲话,大家相互交流了经验,畅谈了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形势,研究了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为进一步开展财政信托投资业务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为了展示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几年来的经营成果,扩大公司的对外影响,1992年10月,公司参加了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全国金融改革开放成果展览”,为展览会提供了大量的图表、照片和部分展品,介绍了公司的宗旨、经营范围和经营方针,宣传了公司各项业务开拓情况和取得的业绩,派人进行了观摩学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不仅受到了参观者的称赞,而且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最佳效果奖”。
(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供稿,黄鑫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