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建立健全机构,推动工作开展
在财政部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关怀下,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的办事机构逐步健全、完善,领导力量进一步加强。为了加强宣传报导,提高会刊质量,适应公开发行的需要,成立了《预算会计研究通讯》编辑委员会,由会长兼任编委会主任,并聘请一位有经验有威望的同志为本刊顾问。为了加强研究会密切与有关司局的联系,通过1992年年底的一届二次全体理事会,增补了韩国春和赵琨熙为本会副会长,聘请杨纪琬、闫达五担任本会顾问。同时还增补、替补了一些知名人士为本会理事。
各地的预算会计研究会,也有较大发展。1992年以来,又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成立了预算会计研究会。截至1992年底,全国成立预算会计研究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已达到三十个。有些省的预算会计研究会已发展到地市一级,个别地方已发展到县市。这些研究会除有财、税、国库等方面的领导同志参加外,还吸收了社会上有威望的预算会计专门人才,并聘请了一些财会方面的老领导、老干部作为顾问。这种老、中、青结合,实际工作者与科研教学工作者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研究会的健康发展,也使课题研究能够取得更有深度更加实用的成果。
二、深入调查研究,加快改革步伐
各地预算会计研究会,坚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服务现实,发展理论”的科研方针,围绕财政预算工作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探讨论证,特别是根据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运行机制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各级财政预算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各项科研活动。
(一)围绕预算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预算会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预算会计的调控职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预算会计的改革模式有了比较明确的轮廓,对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的扩大、预算会计体系的拓宽,已形成了共识,对地方行政事业经费改为以财政拨款数列报支出的问题,得到部领导的原则同意,付诸实施后,减少了广大预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记帐方法的改革方面,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二)结合体制改革,探讨预算管理中的一些新事物、新问题,使预算会计适应改革的需要。在国务院确定实行复式预算之后,研究会组建了复式预算研讨组,以主要力量投入复式预算的研讨活动。一方面积极参加财政部组织的研讨组进行理论依据、科目划分和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研讨;一方面结合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修订,会同华东、西南两个课题组,对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配套改革,提出了具体方案。此外,一些地方研究会结合事业行政单位创收活动的扩大,初步研讨了创收收入的管理和核算问题。随着财政信用的发展,一些地方对各项财政周转金的管理和建立核算体系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方案。
(三)针对当前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比如对当前存在的资金分散、收入流失、支出浪费等问题,各地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经过探讨、磋商,不少研讨组都写出了关于集中开户、严格退库把关、及时报解收入、强化预算会计监督职能、严格控制罚没凭证、防止滥收乱罚、制止收入流失的报告或文章,特别是各地的国库机构及税务部门,在加强税收征管报解,防止税款积压流失方面,提出了许多调查报告和改进意见,这些成果对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术研究,采取了研究会、业务单位和大专院校相结合的办法,全国共组成了十一个课题组,分别进行重点课题的研究。此外各地的预算会计研究会,从筹建工作开始就部署了科研活动,不少地方还多次召开了课题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于1992年5月,根据复式预算研讨进程的需要,召开了一次小型研讨会,对实行复式预算中的理论和科目设置进行了讨论,大家提出了不少好的见解和建议。1992年11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预算会计理论研讨会及一届二次理事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这些会议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交流推广工作经验,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努力办好会刊,广泛交流信息
《预算会计研究通讯》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预算会计理论研究刊物。财政部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它颇为重视和支持,广大预算会计人员也热烈欢迎,纷纷为刊物组稿撰稿,积极要求订阅。自1992年7月经有关部门批准公开发行以来,每期已增加到6.7万份,1992年共发行九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密切编者、读者与通讯员的联系,研究会召开了一次通联和发行工作座谈会,总结了工作,交流了经验,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刊物的作用,使它更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各地的研究会除积极为刊物写稿、组织刊物的征订、发行等工作外,还在当地的财政、会计月刊上开辟了预算会计专栏,以交流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
四、多形式、多层次培训提高干部
发挥研究会人才密集、知识密集的优势,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学习班,既是发展理论的好形式,也是提高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办法。各地的预算会计研究会举办了多次学习班、培训班。如广东省一年来共办了四次理论研讨会,对复式预算、电算化、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上海市除举办了预算会计业务培训班外,还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前后举办了社团财会业务培训班、编制复式预算研讨会和收入计划执行分析业务讲座。河北省通过举办总预算会计达标升级培训班,为总会计的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推动了预算会计研讨活动的开展。不少地方还举办了乡镇总会计培训班。各地的培训活动都结合实际,服务中心,从而对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五、发挥优势,开展咨询服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预算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各地都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咨询服务工作。如对事业行政单位进行的财务检查和清产核资工作,单位建制、建帐、达标升级等项活动的咨询服务等。为了各单位预算会计工作规范化和工作方便,有些省的预算会计研究会还统一设计和印制了预算会计帐簿凭证和报表。
(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