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后,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在大好形势下,控购工作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控购指标执行情况
1992年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下达的全国县以上单位控购指标为560亿元,实际支出630亿元,扣除物价上涨指数后,实际超支20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数增长9.4%。分地区看,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支出突破控制指标的有40个地区(包括计划单列市)。支出超过10%以上的有22个地区,其中内蒙古实际支出超过控制指标的幅度最高,为50%(均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项目看,超过指令性指标的四类,除一般商品外,劳动防护用品、非生产机动车辆用油、专项控制商品增幅都在30%以上,其中专项控制商品增幅达45.5%。超过指导性指标的两类(药品医疗器械,饮水、洗澡、取暖用燃料)增幅都在10%左右。
1992年县以上单位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支出超过指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年初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计划确定指标基数以后,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拉动了集团消费增长。二是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按国家统计局统计,1992年全国...
1992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后,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在大好形势下,控购工作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一、控购指标执行情况
1992年全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下达的全国县以上单位控购指标为560亿元,实际支出630亿元,扣除物价上涨指数后,实际超支20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数增长9.4%。分地区看,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支出突破控制指标的有40个地区(包括计划单列市)。支出超过10%以上的有22个地区,其中内蒙古实际支出超过控制指标的幅度最高,为50%(均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分项目看,超过指令性指标的四类,除一般商品外,劳动防护用品、非生产机动车辆用油、专项控制商品增幅都在30%以上,其中专项控制商品增幅达45.5%。超过指导性指标的两类(药品医疗器械,饮水、洗澡、取暖用燃料)增幅都在10%左右。
1992年县以上单位社会集团购买力实际支出超过指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年初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财政计划确定指标基数以后,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拉动了集团消费增长。二是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按国家统计局统计,1992年全国城镇零售物价上涨指数为8.6%,如按这个口径计算,全国控办下达的总的指标就要增加支出48亿多元。三是控购力度有所松动。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1992年各级控办对企业和各类开发开放地区适当放宽了政策,相应增加了一些支出。四是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有所淡化。一些社会集团单位追求高消费的欲望愈演愈烈,争购高档豪华小轿车,办事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花公款大手大脚的现象相当普遍;加之少数地区和部门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名,削弱甚至取消一部分控购管理工作,也是造成集团消费过快增长的原因。
二、专控商品审批情况
1992年全国共审批非生产性专控商品金额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73.61%,剔除物价上涨指数后增长59.8%。专控商品的审批金额占集团购买力支出总额的30%。
从29种专控商品的审批情况看,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小汽车、大轿车、摩托车、单价在100元以上的灯具、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柜)、空气调节器、复印机、电传机、音响设备、呢绒毛料丝绸及其制品、名牌烟和进口烟、名牌酒和进口酒等13种,增幅均在30%以上。其中小汽车增长74.1%,彩电增长55.3%,空调器增长64.4%,呢绒毛料丝绸及其制品增长152.8%,烟增长75.1%。此外,1992年新增加的几种专控商品,如无线移动通讯设备(BP机、大哥大)、微机、办公用印刷系统等,虽然无可比性,但从申请审批情况看,集团单位的购买欲望都相当高。
三、控购管理工作情况
1992年控购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过程中,控购管理工作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以及如何改进现行管理办法等等。社会各方面认识很不一致,并波及到部分控购人员的思想。针对上述情况,财政部领导在听取全国控办汇报后,做了认真研究,并向国务院提出了一要管理,二要改进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1992年控购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面前,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统一认识。主要是统一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认清我国基本国情和现状,明确控购管理工作仍应继续下去,不能放松。在我国财政经济比较困难,社会集团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放松控购管理,对过快增长的高消费不加遏制,势必浪费有限资金,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二是明确控购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加强管理、又要改进工作,既要支持促进经济事业发展、又要制约不合理的过度消费等的关系,强调控制是手段,促进是目的,努力使控购管理工作起宏观调控作用,积极为生产建设和事业发展服务。一年来,通过各级控购部门的努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基本上达到了统一认识,推动了控购工作。
(二)抓调查研究。重点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坚持管理、改进工作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一是根据国家对国民经济扩大指导性计划和缩小指令性计划的精神,调查研究了在控购指标管理上如何扩大指导性指标范围的问题;二是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控购工作要抓重点的指示以及市场商品的产供销情况,调查研究了如何调减国家规定的29种专项控制商品的问题;三是根据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调查研究了对特区、各类开发区、实验区如何在控购政策和力度上适当放宽的问题;四是根据专项控制、区别对待的原则,调查研究了生产和非生产,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效益好的企业和亏损企业等如何实行区别对待的问题。此外,为了方便社会集团单位的工作,调查研究了如何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等问题。各级控购部门对上述问题调查研究后都提出了改进的方案。
(三)抓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强调在转轨期间控购工作既要解放思想,突破陈旧的条条框框,又要从实际出发,瞻前顾后,注意工作衔接,防止秩序混乱。1992年,各级控购部门在工作矛盾多,思想受冲击的情况下,坚守岗位,做了大量日常管理工作,如调整审批权限,简化报表手续;继续试行控购支出纳入会计核算,推行微机管理方式;开展控购检查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控购人员政策业务水平等。不少地区还组织了控购工作的理论研讨,编辑了一些专业书籍等,有效地推动了控购管理工作。
(国务院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供稿,徐树勋、吕顺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