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不仅是我国利用优惠外资的需要,而且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我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继续健康发展。本年度,我国共获世界银行承诺贷款项目15个,承诺贷款总额20亿美元(见右表)。
1992年度的贷款分布除继续体现世界银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减轻贫困、保护环境等政策重点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加大了改革力度。其主要表现不仅是在各贷款项目中增大了改革的内容(例如,公路项目中的筹资多元化研究、电力项目中的电价改革行动计划等等),更重要的是通过了两个以改革为目标的贷款项目,即以帮助加强中央政府改革能力为目的的“技术合作(3)”项目和以支持金融部门改革为目的的“金融技援”项目。其中“技术合作(3)”项目标志着我国与世界银行在技术援助领域的合作由单纯的项目投资前研究扩展到了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领域。
自1980年至1992年底,我国已获世界银行承诺贷款项目116个,承诺贷款总额139.9亿美元。截至1992年12月31日,实际用款约79.3亿美元,占承诺贷款总额的57%,用款速度较快。
这些贷款的部门分布情况大体如下:
1、农业项目29个,贷款33.3亿美元,占23.8%;
2、交通项目24个,贷款32.9亿美元,占23.6%;
3、能源项目18个,贷款25.3亿美元,占18.1%;
4、工业、金融项目16个,贷款21.2亿美元,占15.2%;
5、社会发展(教育、卫生、环保)项目22个,贷款22.1亿美元,占15.8%;
6、林业项目3个,贷款3.9亿美元,占2.8%;
7、技援项目4个,贷款1亿美元,占0.7%。
1992年我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经济调研继续顺利进行。截至1992年12月31日,双方共制订76项合作调研课题,其中已经和即将完成的有40项。调研课题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在已完成的许多课题报告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可供参考的建议,对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现实意义。例如,1992年完成的题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和计划的作用》的报告,回顾了我国十几年来改革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九十年代的发展前景做了模型预测。报告还对中国如何才能在九十年代实现强劲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报告所提建议对我国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渠道逐步拓宽。世界银行集团除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外(习惯上称两者为世界银行),还有另外一个金融组织,叫国际金融公司。该公司的宗旨是通过自身投资带动国际私人资本向发展中国家非国有部门的流入,该公司在华扩大业务有利于鼓舞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的信心。1992年,双方合作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是该公司执行副总裁访华,确立了双方今后几年合作的重点领域,即:
1、帮助发展中外合资企业,包括建立新的企业和扩大、改造现有合资企业;
2、帮助中国发展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和各种金融机构(如合资银行、租赁公司等),以帮助市场经济更好地运行;
3、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上市及发行股票提供咨询和帮助。
国际金融公司执行副总裁在访华期间宣布,今后三年该公司在华业务目标是为中国引进外资30亿美元,其中该公司本身出资5~6亿美元。
1992年,该公司具体负责在华业务的亚洲局及各有关专业局采取积极行动,多个投资项目正在准备之中。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公司在华投资总规模尚小。截至1992年年底,该公司在华共有8个投资项目(包括两个两期项目),贷款及参股共计6500多万美元。这些项目是:
1、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一期,1988财政年度贷款500万美元。
2、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二期,1992财政年度贷款1250万美元,参股(B股)250万美元。该公司被评为1990年全国十佳合资企业第一名,1991年十佳第二名。
3、广州标致汽车厂一期,1986财政年度贷款1500万美元,参股322.5万美元。
4、广州标致汽车厂二期,1992财政年度贷款及参股共116万美元。该公司被评为1990年全国十佳合资企业第九名。
5、深圳皇冠电器有限公司,1989财政年度贷款1500万美元。
6、深圳太阳能有限公司,1989财政年度贷款200万美元,参股100万美元。
7、(香港)中国怡富投资有限公司,1988财政年度贷款300万美元。
8、深圳太阳管道有限公司,1993财政年度贷款400万美元,参股100万美元。
中国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扩大了资金来源,改善了我国的外债结构,而且还为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例如,目前在我国普遍实行的国际竞争性招标就是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建设中首次运用并逐渐推广开来的,这在当时被新闻界称为“鲁布革冲击波”。
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国际开发组织援助的同时,也在为全球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世界银行正在把从中国获得的有价值的开发经验推广运用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提高其援助的质量。正象世界银行一位高级官员对李鹏总理讲的那样:世界银行从中国的减贫努力中,特别是在中国农村改革和向人民提供社会化服务方面学到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并已将其推广到了其他国家。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中的这种互利性质构成了双方不断发展和扩大合作的重要基础。
(财政部世界银行业务司供稿,杨英明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