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2009年,全国各级财政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价值取向,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努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既往成绩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2009年,各级财政部门继续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增长。一是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二是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实施“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通过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引导困难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落实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等,鼓励劳动...
2009年,全国各级财政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价值取向,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努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既往成绩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2009年,各级财政部门继续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促进就业增长。一是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增加就业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二是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实施“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通过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引导困难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延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落实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等,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延续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扶持政策,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等,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通过一次性延长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限等,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四是拓宽高校毕业就业渠道。继续实施包括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在内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偏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五是实施特别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对失业人员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390.91亿元(含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资金),并督促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工作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资金投入,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完善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009年以来,面对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与就业政策、失业保险等之间的衔接,既要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又要鼓励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积极就业。二是加大各级财政城乡低保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009年,中央财政城市低保补助资金支出359.1亿元、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支出255.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3.3%和172.9%,其中包括为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拉动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对全国7570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等发放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三是在总结贵州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经验基础上,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扩大到陆地边境县、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地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省全部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一线团场,中央安排农村危房改造试点项目补助资金40亿元。四是根据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拨付救灾资金。2009年,中央财政共下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75.85亿元(不含拨付四川省汶川地震农户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100亿元),确保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适时调整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中央补助政策和补助标准,增加死亡抚慰金项目。
三、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制度覆盖面
一是继续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建立省级统筹制度的目标。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并经国务院审定后下发。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此外,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326.2亿元、新农保试点补助资金10.8亿元。二是加快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制度覆盖面。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要求各地在2009年年底前将未参保的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解决包括关闭破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等在内的其他各类城镇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中央财政为此安排补助资金429亿元,2009年已拨付289.2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所有城市全面建立,中央财政已拨付专项补助资金47.5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8年实现全覆盖以来运行平稳,2009年中央财政已拨付专项补助资金274.6亿元。同时,适当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55%。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延长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政策执行时间,适当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作用。
四、投入与创新机制并举,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各级财政按照医改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确保医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支持各地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二是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探索多渠道补偿机制,支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中央财政还积极调整医改资金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开展以奖代补,对开展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动手早、效果好的地区给予适当奖励。三是积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培训项目。四是支持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五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五、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09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累计支出760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医疗卫生支出399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积极探索改进和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一是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为落实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要求,2009年财政部积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起草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代拟稿)》,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后正式下发,从2010年起在全国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二是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研究修订医院财务制度,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制定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明确中央财政新农保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有关问题,对中央财政新农保试点专项补助资金采取“当年先行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的拨付办法,并加强新农保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建立了预算支出进度定期通报机制,督促部门完善预算编制,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四是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根据地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基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提升管理方式。五是下发《关于报送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数据的通知》,建立了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数据报送制度。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供稿,黄耀冬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