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200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2.5亿元(现价,剔除与地方重复交叉的部分),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6亿元,增长16.3%;第二产业增加值65.9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80.20亿元,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进出口总额1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4%。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27.75亿元,增长18.9%。2002年,兵团财务部门通过深化财务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组织收入,调整支出结构,狠抓增收节支,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财务预算收支任务。全兵团(兵团、师、团场)预算收入111.3亿元,比上年减少3.67%,完成预算的99.82%,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73.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7.18亿元;全兵团自有财力收入37.7亿元,完成预算的99.47%。兵团预算支出123.5亿元,完成预算的90.93%,比上年增长21.55%。全兵团总预算中基本建设等专项支出54.03亿元,比上年增加34.25%,占预算支出的43.76%;行政机关及事业经常性经费支出29.86亿元,占预算支出的24.18%;社会保障支出3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占预算支出的31.61%;用于维护稳定等支出5495万元,占预算支出的0.45%。从支出结构看,...
200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2.5亿元(现价,剔除与地方重复交叉的部分),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6亿元,增长16.3%;第二产业增加值65.9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80.20亿元,增长1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进出口总额12.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4%。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27.75亿元,增长18.9%。2002年,兵团财务部门通过深化财务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合理组织收入,调整支出结构,狠抓增收节支,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财务预算收支任务。全兵团(兵团、师、团场)预算收入111.3亿元,比上年减少3.67%,完成预算的99.82%,其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73.6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加7.18亿元;全兵团自有财力收入37.7亿元,完成预算的99.47%。兵团预算支出123.5亿元,完成预算的90.93%,比上年增长21.55%。全兵团总预算中基本建设等专项支出54.03亿元,比上年增加34.25%,占预算支出的43.76%;行政机关及事业经常性经费支出29.86亿元,占预算支出的24.18%;社会保障支出3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占预算支出的31.61%;用于维护稳定等支出5495万元,占预算支出的0.45%。从支出结构看,用于行政机关、事业及社会保障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达55.8%,支出结构更趋合理。
一、支持兵团经济发展
2002年,兵团各级财务部门继续落实兵团党委关于深化团场改革和深化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的决定,贯彻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兵团经济发展。一是加强财政(务)支农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2002年兵团农业综合开发支出2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各级财务部门积极支持推广精准农业、特色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多项关键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获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新科技“示范一点,带动一片,影响全局”的良性循环。二是认真落实团场职工土地承包长期固定、“两用”地划分、生产资料费自理、团场集中核算连队报账制、团场公共预算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措施,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安排补助资金3.46亿元支持国企改组、改制、改造以及关闭破产等工作,工交建商企业大部分实现了减亏增盈目标。2002年兵团综合利润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汇编企业户数522户(农业201户,工业98户,交通运输业19户,建筑业40户,商品流通业164户),盈利企业359户,亏损企业163户,盈亏相抵实现综合利润6.7亿元,扭亏增盈7.12亿元。
二、支持兵团社会事业发展
(一)支持教育、科研、卫生事业发展。安排资金3.11亿元,实施了石河子大学教学楼、科技楼、医科楼、文科楼,塔里木农业大学教学楼和农一师农科所品质优化工程、农二师新鹿集团鹿茸冻干血粉项目、华士丹阿胶口服液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安排科学事业费支出2232万元,科技三项费支出3085万元,比上年增长43%,支持科研机构改革与发展、科技人才培养、科普宣传、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推进科技事业发展。
(二)安排计划生育、新闻出版、电视网络安全、体育运动等各类经费和补助,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落实公检法司经费上划后的管理衔接工作,对政法经费上划后存在的缺口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并多次就此问题向财政部专题请示。
三、加强兵团社会保障财务工作
(一)认真编制和落实年度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方案,核实各师及兵团直属单位的交费工资、基本养老金总额,积极筹措和拨付社保资金,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02年兵团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2.8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2.56亿元,社会筹集1900万元),截至2002年底,兵团共有下岗职工42695人(其中城镇25884人),足额发放和足额代缴社会保险费均达到100%。全年为兵团43.05万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1.58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社会化发放率为100%。
(二)与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通力合作,在原有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兵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至2002年底,14个师及兵团直属15个医疗统筹区的医保统筹工作陆续起动,保障了60余万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
(三)积极调配资金并与上海方面协作,解决了当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支边到兵团工作,现已退休回上海定居的1.5万余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该项制度运作基本平稳,为解决易地安置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探索了一条路子。
(四)加强与国家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政策、业务沟通,使兵团进入“低保”的人员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五)为切实加强社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为各师配备了专职社保财务人员,同时加强了社保财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管理。
四、加强财务监督检查
2002年,兵团委托中介机构,历时90多天,对9个师、114个团场、28个事业单位2001年度国债、社保、破产安置、救灾、扶贫、基础教育、危旧房改造等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的财务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规问题给予了严肃处理,纠正了一些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个别单位超标准购买小汽车问题进行了检查处理。针对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一是修订完善了兵团社保、国债等资金管理办法,认真落实财经法律法规,严格追踪问效制度。二是规范兵团、师、团场三级财政性资金的收支行为,特别是强化团场总预算约束力,细化预算,紧缩团场非经营性支出,努力减轻职工负担。三是根据财政部国库统一支付制度改革办法,兵团财务局自2002年起取消了支票结算,各师总预算2003年也逐步取消,为兵团三级预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奠定基础。四是兵团各级财务部门还积极协助同级纪检监察、经贸委等部门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清理整顿银行账户成果。
在加强财务监督检查的同时,会计管理、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和会计学会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兵团财务部门建立了财会人员培训点和培训师资考核制度,全年举办会计培训班14类46期,培训人员3377人。开展会计从业资格证换发工作,完善了会计人员数据库信息。组织进行了高级会计师评审,会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更趋年轻化。各级会计学会围绕深化财务改革的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了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对推动财务改革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五、合理安排财政性资金,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安排3600万元,加快优质出口棉基地、种子基地建设和棉花新品种培育及特色、精准节水农业和农产品服务市场等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棉花精量半精量播种、机采棉、膜下滴灌、软管灌等新技术。2002年在种植面积减少23万亩的情况下,兵团棉花总产达79.61万吨,比上年增加15.7万吨,增长24.6%。棉花出口10.6万吨,比上年增加8.1万吨。继续实施“100万亩名特优果品基地建设项目”,加速了香梨、鲜食葡萄、酿酒葡萄、红枣、核桃等优质干鲜瓜果基地建设,扩大了种植规模。至2002年底,兵团果园面积扩大到82.8万亩,比上年增加22.8万亩,水果总产达30万吨。2002年兵团酱用番茄种植达39万亩,番茄制品产量达20.93万吨,龙头企业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番茄制品年生产能力达18万吨,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
(二)继续加强水利、通县(团)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国际界河治理、大型灌区配套工程、氟砷改水、节水灌溉等支出共达10.19亿元。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节水灌溉总面积达440万亩,渠道防渗3607标准公里,实现增节水3.8亿立方米。完成公路建设2103公里,其中通县公路1212公里。
(三)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场恢复、“三北”防护林等工作,全年共完成投资1.96亿元。14个师的76个团场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面积70万亩。
(四)安排4200万元用于支持38个小城镇建设、边境团场“金边工程”建设和国务院批准的四个新建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级财务安排补助资金1.91亿元,对2.1万户职工危旧房进行了改造,建筑面积达168万平方米。
六、深化兵团财务改革
2002年3月,兵团办公厅批转了《兵团财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兵团财务改革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兵师团三级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约束,统一兵师团三级总预算会计制度,建立兵师团三级预决算制度,实施部门预算,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委派制,连队报账制,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财务监督机制等。
按照财务改革意见,兵团财务系统精心部署,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起了兵团、师、团场三级预算管理体制,形成了兵师团三级总预算、总决算制度,初步构建了与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相适应,又具有兵团特色的较规范的财务制度体系。二是认真开展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合兵团特点的三种委派形式,即对团场委派财务主管人员、连队实行报账制;对工交建商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或财务部门负责人;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三是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强化了资金的监督管理和使用效益。四是政府采购制度和管理监督更加趋于完善,采购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2002年全兵团统一采购规模达4.47亿元,节约资金5042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1.28%。五是加快建立兵师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兵团本级和各师的会计核算中心已进入正常运作。各会计核算中心均采用“一厅式”敞开服务,实行“三不变”和“三分离”管理,即单位的财务自主权(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审批权)和资金使用权不变;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分离、会计凭证的存放与会计业务形成单位分离。六是推行团场集中核算连队报账制和对团场非经营性支出实行预算管理。
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2002年兵团(本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初步完成了“四个一批”的改制工作,即以保险、供销、石油、烟草等12家企业为重点进行股份制改制一批;以种业、饲料、制药、外贸等为重点规范一批;以商贸、物产等24家企业为重点重组一批;对小企业通过明晰产权、落实自主权重点搞活一批。主要是组建了兵团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原兵团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华财产保险公司,成为一家全国性的保险公司;组建了新疆注册资本最大的绿洲国际旅游集团公司和新的兵团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地与中石油合资组建了新的兵团石油有限公司。经过整合和有效的资本运作,兵团本级国资公司的权属(托管)企业已经形成了若干个规模较大、实力较强、主营业务突出,能在新疆同行业发挥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初步改变了过去小、弱、散的格局,且减少了负债,增加了权益。全年兵团本级国资公司的(权属)企业通过债转股减少负债4.95亿元,引进国资公司以外的资本金2.2亿元,盘活资产3.5亿元,实现利润1.06亿元。与此同时,2002年兵团国有工交建商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总目标,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为重点,以建立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至2002年底,兵团预算内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达70%,组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854家,股份有限公司19家,企业集团18家,上市公司8家,破产、兼并、关停、出售企业73家,列入国家计划的28户大中型企业有21家实现脱困,有36户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供稿,王淼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