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2002年,各地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方针和两次全国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严格控制支出,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财政对重点支出的保障程度;全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基本正常。2002年,地方财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8515亿元,完成预算的107%,比上年增加712亿元,增长9.1%(调整所得税改革因素后可比口径增长21.1%)。地方财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52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4%,比上年增加2147亿元,增长16.3%。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
200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分项目看,增值税完成154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4%,比上年增长15.3%,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营业税完成22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9.8%,比上年增长24.1%,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营业税快速增长的拉动;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收入完成421亿元,完成预算的131.7%,比上年增长47.2%,主要是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全省试点的地区扩大到20个,改革后农业税税率提高,收入相应...
2002年,各地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方针和两次全国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严格控制支出,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财政对重点支出的保障程度;全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基本正常。2002年,地方财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8515亿元,完成预算的107%,比上年增加712亿元,增长9.1%(调整所得税改革因素后可比口径增长21.1%)。地方财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52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4%,比上年增加2147亿元,增长16.3%。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
200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分项目看,增值税完成1547亿元,完成预算的100.4%,比上年增长15.3%,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较快;营业税完成2295亿元,完成预算的109.8%,比上年增长24.1%,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营业税快速增长的拉动;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收入完成421亿元,完成预算的131.7%,比上年增长47.2%,主要是2002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全省试点的地区扩大到20个,改革后农业税税率提高,收入相应增加;契税完成239亿元,完成预算的140.6%,比上年增长52.2%,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活跃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逐步落实,税源大幅增加;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完成909亿元,完成预算的114.9%,比上年增长24.9%,主要是2002年将一部分原在预算外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增收较多。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增幅分别为23.7%、16.6%和18.3%。31个地区中,收入增长幅度超过25%的地区有7个,依次是浙江、西藏、上海、北京、江苏、重庆和新疆;增幅低于12%的地区有4个,依次是青海、黑龙江、安徽和海南。
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的不利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次全国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税收征管,挖掘增收潜力,积极清理欠税,保持了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三是收入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如农村税费改革扩大试点范围,相关地区农业税收入大幅度增加;“收支两条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地方公安、法院、工商管理、环保、计划生育等执收执罚部门的预算外收费收入全部上缴地方国库,纳入预算管理等。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情况
受2001年第四季度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2002年翘尾、国债投资下达较快、重点支出增加、实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影响,2002年地方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分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1890亿元,完成预算的112.5%,比上年增长14.7%;教育事业费支出24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7.5%,比上年增长19.7%;科学事业费支出99亿元,完成预算的99.2%,比上年增长12.5%;行政管理费支出1435亿元,完成预算的111.1%,比上年增长21.7%;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706亿元,完成预算的113.3%,比上年增长24.1%;公检法司支出1041亿元,完成预算的107.3%,比上年增长20.2%;支援农村生产支出262亿元,完成预算的97%,比上年增长5.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370亿元,完成预算的128%,比上年增长39.6%;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141亿元,完成预算的96.2%,比上年增长5.2%。
分地区来看,2002年,在全国31个地区中,支出增长幅度超过25%的地区有4个,依次是新疆、西藏、重庆和浙江;增幅低于10%的地区有4个,依次是辽宁、福建、云南和湖北。
2002年地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各级财政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向基建、社保、科教和农业等方面倾斜,重点支出、法定支出得到了有力保障。2.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增幅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支出增幅分别为15.6%、15%和19.1%。西部地区由于中央专项拨款及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的大量增加,支出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欠发工资现象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但问题得到明显好转。2002年,结合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央财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也积极调整和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加县乡等基层财政的可用财力。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改善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欠发工资的状况。截至2002年底,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25个已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其余11个虽仍有欠发当年国家统一规定工资的情况,但数额减少到17亿元,占同期应发工资总额的0.4%,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8亿元。
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分级完成情况
(一)收入分级情况。200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15亿元。其中,省级收入2213亿元,占26%;地市级收入3077亿元,占36%;县级收入2077亿元,占24%;乡镇级收入1148亿元,占14%。
主要收入项目分级完成情况见下表:
(二)支出分级完成情况。200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281亿元。其中,省级支出4331亿元,地市级支出4637亿元,县级支出4820亿元,乡镇级支出1493亿元。
(三)地方财政亿元县、赤字县情况。2002年,地方财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的县共计643个。其中,亿元县数最多的为山东省,有81个;西藏自治区没有亿元县。
2002年,地方一般预算赤字县共计706个,比上年减少25个。赤字县数最多的为新疆,有70个;广东等7个省、市没有赤字县。
主要支出项目分级完成情况见下表:
四、中央补助及转贷地方国债资金使用情况
2002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方面。其中:中央拨付地方国债补助资金847亿元,实际支出866亿元(含用上年结余安排,下同),补助资金累计结余262亿元;中央拨付地方国债转贷资金220亿元,实际支出228亿元,转贷资金累计结余73亿元。
在中央拨付地方国债补助资金中,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为612亿元,实际支出687亿元,补助资金累计结余157亿元;用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为41亿元,实际支出25亿元,补助资金累计结余18亿元;用于环保和生态建设方面的为119亿元,实际支出76亿元,补助资金累计结余62亿元;用于教育、文化设施方面的为23亿元,实际支出26亿元,补助资金累计结余5亿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为4亿元,实际支出4亿元,补助资金累计结余3000万元。
在中央拨付地方国债转贷资金中,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为189亿元,实际支出206亿元,转贷资金累计结余43亿元;用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为23亿元,实际支出13亿元,转贷资金累计结余23亿元;用于环保和生态建设方面的为3亿元,实际支出3亿元,转贷资金累计结余3亿元;用于教育、文化设施方面的为9000万元,实际支出1.5亿元,转贷资金累计结余8000万元。
1998~2002年,中央转贷地方国债资金总额为1761.73亿元,其中:转贷东部地区723.49亿元,占转贷总额的41.1%;中部地区618.34亿元,占转贷总额的35.1%;西部地区419.87亿元,占转贷总额的23.8%。1998~2002年,中央拨付地方国债补助资金总额为2677.36亿元,其中:补助东部地区410.8亿元,占补助总额的15.3%;中部地区905.71亿元,占补助总额的33.8%;西部地区1360.85亿元,占补助总额的50.9%。
(财政部预算司供稿,蔡强、梅红永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