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开展理论研究活动
1.积极组织全国性调研活动的开展。2001年研究会分别组织开展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入世新形势的税收对策国际借鉴研究”、“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国际税收借鉴研究”和“规范增值税制的国际借鉴研究”三个专题的调研工作。全国共有47个单位、71个个人会员参加了课题调研。调研组共提交论文87篇,对加快税制改革,提高征管水平,加强反避税对策研究,完善地方税体系和规范增值税制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2.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学术研究委员会承担了“中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国际借鉴研究”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对策国际借鉴研究”两项重点课题的调研,共提交论文36篇。论文不仅涉及社保税的设置模式和设置原则、社保税的税制要素以及社保税的征收管理等内容,还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收入差距的状况及运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经验,提出了增强税收调控功能,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积极作用的建议。
3.全国国际税收理论研讨会取得积极成果。在全国性调研活动和重点调研活动的基础上,研究会于2001年11月召开了全国国际税收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20篇,推荐参加大会交流的论文20篇、课题观点综述5篇。会后,研究会将讨论观点...
一、开展理论研究活动
1.积极组织全国性调研活动的开展。2001年研究会分别组织开展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入世新形势的税收对策国际借鉴研究”、“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国际税收借鉴研究”和“规范增值税制的国际借鉴研究”三个专题的调研工作。全国共有47个单位、71个个人会员参加了课题调研。调研组共提交论文87篇,对加快税制改革,提高征管水平,加强反避税对策研究,完善地方税体系和规范增值税制等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2.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学术研究委员会承担了“中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国际借鉴研究”和“调节收入分配的税收对策国际借鉴研究”两项重点课题的调研,共提交论文36篇。论文不仅涉及社保税的设置模式和设置原则、社保税的税制要素以及社保税的征收管理等内容,还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收入差距的状况及运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经验,提出了增强税收调控功能,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积极作用的建议。
3.全国国际税收理论研讨会取得积极成果。在全国性调研活动和重点调研活动的基础上,研究会于2001年11月召开了全国国际税收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20篇,推荐参加大会交流的论文20篇、课题观点综述5篇。会后,研究会将讨论观点综述归纳为4篇《研究要报》,提交给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参考。
二、做好宣传咨询培训
2001年,围绕“WTO与中国税收”、“税收征管法”等内容,研究会组织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活动,采取独立办班或各团体会员和社会联合办班,通过培训与研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税收咨询活动。为了加强入世后我国税制走向的研究,研究会制作了“WTO与中国税收”光盘,在全国免费发行,普及WTO与税收知识,促进国际税收研究工作的开展。
研究会还利用会刊《涉外税务》,加强国际税收理论研究,宣传国际税收知识,扩大研究会对外影响。2001年,《涉外税务》内容更加充实,质量进一步提高,受到读者好评。
三、加强国内外交流
2001年8月,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考察团分别赴德国和荷兰进行了实地考察。不仅了解到德国增值税的实行情况,还与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就信息资料交流、人员培训和互相参与研究项目等事项达成初步共识,为建立双边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同年,北京、浙江、福州等省市研究会也与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台湾地区有关机构建立了友好联系,为进一步合作研究创造了条件。
2.成立国际税收信息资料中心管理委员会
为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和税收发展动态,2001年5月,成立了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国际税收信息资料中心管理委员会。通过信息资料中心为各级研究会和研究人员开展国际税收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为国内外公司搞跨国经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加强国际资料信息的交流合作。
四、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2001年10月在青岛召开。会议通过了卢仁法会长的工作报告和对未来两年的工作安排;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增列“单位会员”的决议》和《关于<关于增列“单位会员”的决议>的建议和说明》。设立“单位会员”对听取纳税人的呼声,密切征纳关系,进一步提高税收理论和实践研究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研究会还在常务理事会上研究通过了关于调整、增补理事以及接纳个人会员的决议。
此外,2001年,各地研究会踊跃开展活动,推动了国际税收信息与学术交流,提高了国际税收科研水平。同时,在队伍建设上也取得新的进展,还有一些省、市成立了研究会。截至12月底,全国符合法人条件的研究会有30个,其中省一级的14个。
(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供稿,郭平壮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