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宣传与整顿并举,制度创新与人员管理并重,切实贯彻《会计法》
(一)认真贯彻朱镕基总理“不做假账”的重要指示。2001年4月16日,朱总理视察刚刚落成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并亲自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朱总理指出,建设国家会计学院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培养30万注册会计师重要指示的举措,这件事情非常重要。2001年10月29日,朱总理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重申了建立国家会计学院的重要意义,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强调“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为贯彻落实朱总理的重要指示,财政部多管齐下,认真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召开新《会计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广泛宣传《会计法》。2001年6月28日,财政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座谈会,邀请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地方财政部门和理论界、企业界的代表,就深入贯彻实施《会计法》进行座谈。财政部项怀诚部长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二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材建设,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在广大会计人员中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为准则,财政部组织力量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
—、宣传与整顿并举,制度创新与人员管理并重,切实贯彻《会计法》
(一)认真贯彻朱镕基总理“不做假账”的重要指示。2001年4月16日,朱总理视察刚刚落成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并亲自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朱总理指出,建设国家会计学院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培养30万注册会计师重要指示的举措,这件事情非常重要。2001年10月29日,朱总理在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重申了建立国家会计学院的重要意义,并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强调“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为贯彻落实朱总理的重要指示,财政部多管齐下,认真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召开新《会计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广泛宣传《会计法》。2001年6月28日,财政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座谈会,邀请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的领导以及地方财政部门和理论界、企业界的代表,就深入贯彻实施《会计法》进行座谈。财政部项怀诚部长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二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材建设,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在广大会计人员中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为准则,财政部组织力量在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关教材进行前期研究和准备的同时,还探讨了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其他有效途径。为了落实朱总理有关加强总会计师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起草并制定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方案。三是通过对一些典型会计造假案例的剖析,用活生生的事例对广大会计人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教育。
(二)组织力量,开展对《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为了贯彻落实朱总理“不做假账”的指示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切实整顿会计秩序,从2001年2月开始,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检查工作分为单位自查、重点检查、巡查验收三个阶段。
1.自查阶段。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4个中央部门,139个中央直管企业报送了单位自查汇总表。统计资料显示:有292万多个单位进行了自查自纠,其中行政机关17.6万个,事业单位38.9万个,国有企业25万个,股份有限公司7.2万个,其他各类单位203.3万个。通过自查,查出未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124万个,约占自查单位总数的43%;无证上岗会计人员51.2万人,约占自查单位会计人员总数的10%;不具备任职资格的会计机构负责人10.6万人,不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1.4万个;账外设账的单位580个;私设“小金库”的单位473个;未建立任何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单位14.6万个,占自查单位总数的5%。同时,查出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存在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3万多个,违法、违规金额总计达到757亿元。此外,查出未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致使会计档案残缺或灭失的单位4万多个。
2.重点检查阶段。针对部分地区、部门、单位自查工作不扎实、不认真甚至根本没有组织自查自纠的情况,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组织3.6万名检查人员,对自查自纠走过场、群众举报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经营管理混乱、未实行注册会计师年度审计、未执行财政性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及财政部门认为需要实施重点检查的2.3万多个单位进行了实地检查。通过检查、审理、认定,截至2001年末,对1647个单位、213名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给予了通报处罚;对3465个单位、306名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予以了罚款;依法吊销了186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会同有关部门对336人给予了行政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处理案件37件。同时,为切实摸清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也为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管、整顿会计秩序积累第一手资料,财政部直接组织了对5户上市公司执行《会计法》情况的检查。
3.巡查验收阶段。财政部会同全国人大法工委等单位,深入安徽、广东、云南、宁夏、辽宁、吉林6省(区)的有关市、县实地了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认真听取当地财政部门、被检查单位及社会各界对检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基层单位在加强会计监管、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或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各地区、各部门也相应组织了巡查验收工作。
作为新《会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执法检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李岚清副总理亲自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做指示,项怀诚部长参加座谈会并提出检查要求,各地严密组织实施,精心制定检查方案,搞好宣传培训、建档立制等各项工作,使会计法执法检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继续推进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管理,通过制度创新和资格准入管理强化会计监管。
1.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01年,各地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继续深入进行。陕西、广东南海等地进行的会计集中核算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注。为了研究和探讨计委派制与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性资金“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支出改革的结合方式,为财政支出制度改革服务,2001年9月,财政部在海口市召开了财政国库体制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座谈会,邀请了海南、陕西、山西、浙江、安徽、湖北、黑龙江等省进行座谈。同时,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会计委派制度试点情况调研,着手汇总全国开展会计委派制,特别是会计集中核算的有关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2.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资格证书的规定,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财政部要求各地区和中央有关部门根据财政部制定印发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办法,并对地方和部门上报的有关实施办法进行了核准,到2001年底,已核批了29个地方和部门上报的《会计从业资格实施办法》为从2002年起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工作做好了准备。
3.加强考务管理,确保2001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顺利完成。为了改进和加强考务工作,修订了有关考务规则;建立了责任制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会计考办)首次与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负责人签定了考务工作责任状;召开了考务工作会议,对如何抓好考务工作进行了部署;在考试期间,组织了有关领导巡视和值班,及时处理了考试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了2001年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2001年,全国共有152万人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其中19万人取得了合格证书。
二、适应我国加入WTO和资本市场发展要求,积极推进会计标准国际化
(一)会计制度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适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继2000年发布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在进行了大量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1年11月27日正式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的发布实施,实现了我国金融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惯例的基本协调,是我国会计制度建设的又一成果。
2001年,财政部还先后制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税务师事务所会计核算办法》,修订了《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资金会计制度》,并就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问题、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会计处理问题、彩票发行与销售机构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问题等作出了规定。
(二)会计准则制定步伐加快。2001年,是准则制定数量最多、速度最快的一年。财政部制定发布了无形资产、租赁、借款费用、中期财务报告、固定资产、存货等6项新准则,修订了现金流量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5项准则。这些准则的发布和修订,对于规范企业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快了企业合并、外币折算、资产减值、分部报告等准则的研究步伐。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许多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自1999年《会计法》修订以来,财政部一直致力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并作了大量准备工作。2001年6月,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发布与实施为标志,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两个规范”发布后,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内部控制研究也迅速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在此情况下,财政部组织制定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等3个新的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并于2001年11月在南京进行了讨论和初审。
(四)准则、制度的宣传培训,社会反响热烈。2001年,在抓紧准则、制度研究制定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准则、制度的宣传培训工作。新准则、新制度发布后,及时通过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中国财经报等新闻媒体,采用答记者问、发表署名文章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的反响。针对有关部门对会计改革的思路、步骤等方面提出的不同看法和观点,一方面多做宣传和解释说明工作,另一方面加快会计改革的步伐。从而为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加紧制定、宣传会计制度及有关专业核算办法的同时,培训工作迅速跟进。2001年,财政部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为期7天的财政系统《企业会计制度》师资培训班。除为各地区、各部门培训了一大批师资外,还积极支持有关方面组织的培训工作。先后10余次派人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北京、上海、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举办的注册会计师培训班,多次派人参加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计制度培训工作,为新制度、新准则的贯彻实施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其他方面的工作
(一)会计理论研究日益活跃。2001年,中国会计学会在组织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完成了《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的审定与修改工作。《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组编工作历时3年,累计约2000万字,是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二是组织对财政部1999年70个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的检查与分批结项鉴定工作;三是为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组织编写《2000年会计学论文选》和《简明会计词典》,定期编辑《会计研究》、《会计研究文摘》和《学会动态与法规信息》;四是积极稳妥发展个人会员,努力加强对分支机构学术研究活动的指导,保持与会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广泛开展对外交流。2001年,我国的会计国际交往日益密切,既走出去,又请进来,收效显著。2001年6月,冯淑萍部长助理被选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参加了该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既为我国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开展国际会计交流,了解、跟踪、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动态,及时发表我国意见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渠道,也标志着我国在国际会计界的地位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12月,财政部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会计准则国际研讨会。来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日本、波兰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内有关政府部门、上市公司、学术界、会计职业界等7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经过广泛讨论,代表对正在制定的企业合并、外币折算、分部报告、资产减值等准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同时,还就中国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审计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国际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2001年,财政部还成功接待了越南财政部、波兰财政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ACC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的来访,参加了APEC会计专家组工作会议,组织了赴德国、波兰进行会计准则考察。中国为会计标准国际化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及取得的突出成就受到了国际会计界的一致称赞和高度评价。
(财政部会计司供稿,郜进兴、王宏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