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摘要:
一、财政教育
(一)重点抓好两所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工作。北京、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一直是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的大事。高质量、高速度地把两所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基地”,是2000年财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两院的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人事教育司。
1.至2000年底,两所国家会计学院的基建工作都进入收尾工作。其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12月末系统调试完毕,进入试运行阶段;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预计在2001年5月份竣工。
2.组织召开了两所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和业务研讨会。2000年3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第二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投资概算调整方案;2000年8月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一次全体会议。董事会会议通过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章程、院领导班子组成人选以及董事会成员增补名单。为协调两所国家会计学院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2000年9月26~27日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国家会计学院业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财政部领导、两所国家会计学院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部分部门负责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关同志以及安...
一、财政教育
(一)重点抓好两所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工作。北京、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一直是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的大事。高质量、高速度地把两所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基地”,是2000年财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两院的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办公室设在财政部人事教育司。
1.至2000年底,两所国家会计学院的基建工作都进入收尾工作。其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12月末系统调试完毕,进入试运行阶段;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预计在2001年5月份竣工。
2.组织召开了两所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和业务研讨会。2000年3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第二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投资概算调整方案;2000年8月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一次全体会议。董事会会议通过了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章程、院领导班子组成人选以及董事会成员增补名单。为协调两所国家会计学院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2000年9月26~27日国家会计学院董事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国家会计学院业务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财政部领导、两所国家会计学院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部分部门负责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关同志以及安达信、安永、普华永道等国际五大会计公司的代表。会议结合两所会计学院运行的情况,就关系学院发展的6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由董事会办公室牵头组织了两所国家会计学院的部分负责同志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国外会计职业后续教育状况。在美国和加拿大期间,考察团先后访问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圣瑟·瑞特克利夫会计师事务所、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约克大学、毕马威会计公司、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芝加哥全球培训中心、休斯顿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工商学院等机构,获取了大量会计人员培训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信息,并探讨了一些合作意向,为两所国家会计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4.完成了两所会计学院的更名工作。为方便两所国家会计学院开展工作,避免造成两所会计学院“一个中央,一个地方”的误会,经国务院领导同意报中编办批准,将国家会计学院、上海会计学院分别更名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5.完成了两所学院的2001年预算安排和工资分配方案草稿。由于国家会计学院的特殊性,其运行费用没有相应的参照单位,因此在预算安排上难度较大。为保证正常运行,董事会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经两院及财政部有关司局反复测算,并报经财政部领导批准,两所国家会计学院2001年预算盘子得到了落实。
(二)完成了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交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财政部原部署6所院校于2000年3月底完成了行政关系移交,9月底完成财务划转任务。其中,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划归教育部管理,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后划归教育部管理,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山东财政学院分别划归所在省政府管理。
(三)校园网工程基本完成。为提高部属院校现代化教学水平,财政部于1999年拨出专款用于部属各院校的校园网建设。为加快校园网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2000年11月,财政部专门召集部属各院校负责人及集成商在北京召开协调会,就保质保量完成校园网建设的收尾工作进行了协调。针对中南财经大学避雷设施、山东财政学院设备更换等一些久未解决的问题与集成商协商解决,并签订了谅解协议。
(四)完成了科研课题开发等工作。2000年,《高校财务应用研究》、《高校会计制度应用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三个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审。完成了教育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研究报告并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2000年共办理部机关干部在职硕士报名审批25人,在职博士报名审批19人。
二、干部培训
(一)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开展干部培训,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1.适时调整培训计划,加大对财政部机关公务员的培训力度,保证年度干部培训计划的超额完成。2000年,财政部进行了内设机构调整,各司局的工作职责做了重新分工。为适应机构调整后的工作急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原定的培训计划,制定了《2000年8~12月干部教育培训计划》。2000年,组织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66个,培训学员5308人次;举办专题讲座两次,参加学习730人次。不仅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51%,培训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得到了财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学员们的广泛欢迎。
2.深入调查研究,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密切与各司局的合作,在广泛征求业务司局对确定培训课题和举办培训班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案。如为紧密配合财政职能转换和财政部内设机构调整工作,针对许多中青年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的实际情况,及时举办了“财政部司局级领导干部工作研讨班”,邀请中组部副部长张柏林、中宣部副部长刘鹏给研讨班分别作了题为“关于培养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问题”和“认真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讲话,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为使财政部部内新录用人员尽快适应工作,举办了“2000年财政部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班”。分别邀请部内各司局领导和有关专家教授上了思想政治理论、财政改革形势、司局职能介绍、公务员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课程;配合财政系统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举办了“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和“财政系统法制处长培训班”;结合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举办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法规及其相关业务培训班;为满足公务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迫切要求,举办了两期为期3个月的“英语强化培训班”,5期“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班”,7期“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和业余“审计培训班”。
3.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层次。2000年的干教培训工作加强了对培训工作内在规律的研究,培训质量和培训层次有明显提高。在培训对象上,加强了对处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理论的介绍,同时对财政改革中的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在培训师资上,精心选聘高水平教师为培训班授课,实现了培训办班由“普及型”向“提高型”的转变。
4.加强国际交流,研究借鉴国外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模式。2000年举办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国际研讨会”,就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问题与澳大利亚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组织“财政系统第六次培训管理培训班”赴奥地利进行了培训和考察;组织“成人继续教育考察团”赴巴西和阿根廷考察了成人继续教育情况;组织“工作访问团”赴英国与有关部门就开展联合培训进行了洽谈。此外,还邀请了部分外国专家为培训班授课。
5.积极参加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干部教育中心认真贯彻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起草了《西部地区财政系统干部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方案》并开始实施。该方案得到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才开发协调组的肯定和支持。
(二)加强培训管理,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1.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与人事教育司联合起草了《财政部公务员培训工作暂行办法》,为开展财政部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依据。
2.2000年7月,经财政部党组批准,确定北京市财政局怀柔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江苏镇江财政干部培训中心和山东烟台财会干部培训中心为财政部干部培训点。为加强对3个培训点的管理,组织召开了“财政部干部培训点工作座谈会”,会后及时制定了《财政部干部培训点管理办法》,规范了培训点的工作,促进了培训点的建设。与此同时,根据财政部领导指示精神,对原定的17个财政部定点培训基地下发了《关于培训基地不再统一挂牌的通知》。
3.为确保培训质量,在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培训班评估验收制度”的基础上,对培训班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实施了重点班派人全过程跟班管理的措施。根据干部培训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实际,修订了《培训班管理办法》和《培训班评估验收办法》,重新设计了《培训班综合评估问卷》和《教师教学评估问卷》。形成了培训班办班前由主办处在进行需求调查基础上设计培训方案,办班中派专人全过程跟班监督管理,结业时进行评估验收,结束后由主办处分析总结这样一整套培训班管理工作程序。
4.为充分利用现代化培训手段进行干部培训创造条件,积极开展“财政信息资料库”、“干部培训专家师资库”、“干部培训网页”和“多媒体语言教室”的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果。仅“干部培训专家师资库”就征选到培训所需的各类专家300多位。
5.加大干部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2000年,共编发《培训动态》10期。加强了与中央各部委、部内各司局、各地财政系统干部培训部门以及财政部各培训点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并及时交流了经验。
6.加强宏观指导,推进财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2000年3月29~31日,财政部第五次全国财政系统干部培训工作会议在云南召开,会议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广泛交流了各地开展干部培训的经验,表彰了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深入探讨了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认真研究了今后开展财政系统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路。同时,还对做好“九五”工作总结和制定全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十五”规划做了部署和安排。
(三)加强财经教材建设,为财政中心工作和财政干部教育服务。
1.加强财经教材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1)2000年9月26日,成立了第四届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项怀诚任主任委员,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冯健身和部干部教育中心主任王建国任副主任委员,有关业务司局的22位主要领导任委员。第四届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的成立,为财经教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为制定好财政部“十五”教材建设规划,2000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财政部教材编审工作会议。第四届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所属编审组全体成员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们就财政部“十五”教材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规模、任务和措施,精品教材及教材编审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启发性和规范性”原则,加强行业指导和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了共识。《财政部“十五”教材建设规划》确定了198种教材选题,其中:本科教材57种,高职高专教材55种,中专教材48种,干部培训教材18种,编译教材20种。(3)为进一步提高财经教材质量,及时修订了《财政部教材编审制度》、《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财政部教材编审组审稿标准与要求》和《财政部优秀教材评奖暂行办法》,建立了“财政部教材编写专家数据库”。组织编辑了《财经职业教育改革思考》和《财政干部培训指导与借鉴》两本书。(4)受人事部委托,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圆满地完成了对财政专业经济师资格考试(初、中级)教材的修订及2000年度考试试卷的命题工作。
2.出版、发行财经音像制品,适应财政改革和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2000年,北京财经音像出版社共拍摄了《跨入新经济》电视系列讲座等24部电视教学片,其中7部已出版发行。为财政部部内有关业务司局和地方财政厅摄制了“财政政策与区域发展国际研讨会”、“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重要资料和“浙江省财税改革”专题片,深受广大财经工作人员的欢迎。
(四)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内部建设跃上新台阶。
1.完成更名和内部机构调整工作,为在新形势下做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2000年5月,遵照财政部党组的决议,《中国财经教育》杂志停办,《中国财经教育》编辑部划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6月,经部党组批准,财政部全国财政干部培训中心更名为“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本着精简机构,理顺关系,突出重点,强化培训工作针对性的原则,对内设机构按培训对象和任务划分进行了调整。成立了3个培训处,将原综合处并入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对处级领导和各处室的人员配备也进行了调整。
2.加强队伍建设,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积极鼓励和安排职工参加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和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培训业务知识的培训。2000年5月,委托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举办了处以上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方法、培训流程及培训评估等培训业务知识,并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该班的录像。
3.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2000年,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共制定和修订了2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及各处室工作职责》、《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工作规范》、《财政部干部教育中心财务管理暂行办法》、《部拨培训经费使用办法》、《干部教育中心文件归档管理办法》和《干部教育中心保密规定》等,规范了工作程序,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财政部人事教育司、干部教育中心供稿,李晓辉执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