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9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汪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理财学教授,理财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近20年来,致力于财务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3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6月于天津财经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南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11月出站。
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兼理财学系系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财学研究所所长以及《理财者》杂志副总编辑。
1993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担任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特约监察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委员等职。
研究领域为财务理论与财务政策。已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重要者如《财务理论》、《财务导向论》、《财务估价论——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研究》、《中级财务管理》、《公司理财原理》、《财务管理学》等。在《经济学动态》、《会计研究...
汪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理财学教授,理财学方向博士生导师。近20年来,致力于财务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93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00年6月于天津财经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南开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02年11月出站。
担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兼理财学系系主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财学研究所所长以及《理财者》杂志副总编辑。
1993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担任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府特约监察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委员等职。
研究领域为财务理论与财务政策。已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和教材,重要者如《财务理论》、《财务导向论》、《财务估价论——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研究》、《中级财务管理》、《公司理财原理》、《财务管理学》等。在《经济学动态》、《会计研究》、《财经论坛》等学术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梁莱歆,女,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和公司财务管理。主要承担“高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理论”、“公司理财”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在公司理财、企业融资与资本结构、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财务管理等领域进行研究,主持并参加了二十余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教授部教授规划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获省部级鉴定成果3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国证券报》、《科学学研究》、《财务与会计》、《统计研究》、《中国审计》、《经济管理》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
现为中国会计学会会员、湖南省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学会理事和湖南有色金属学会统计学会理事。
罗福凯,山东牟平人,1959年10月出生,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财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司财务基础理论、财务战略和资本理论。
先后就读于山西财经学院和西南财经大学,获得会计学学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自1983年大学毕业以来,已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和《财会通讯》、《经济科学》、《财经科学》、《财经问题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公司财务管理》(1997)、《战略财务管理》(2000)、《财务理论专题》(2003)等3部,主编教材《财务分析》(1999),翻译出版《会计与审计研究实践指南》(1994年),参编著作5本。现为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研究分会理事等。近期学术代表作有《财务理论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创造》、《论公司财务的价值创造功能》和《要素资本、价值函数与财务效率》。这些论文解释了公司财务能够创造价值的理论,并提出了论证了要素资本、价值函数和财务效率等新的范畴。
王竹泉,男,1965年5月出生,山东栖霞人,管理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财政部首批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学系主任,兼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应用会计研究所所长、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等。任青岛健特生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独立董事。
徐国君,1962年生于山东省海阳市,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三次公派赴日本下关市立大学和关西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长、会计服务中心主任,MPA教育中心主任,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会计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会计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学校行政工作。
近年来出版了《行为会计学》、《劳动者权益会计》、《三维会计研究》学术专著3部,主编、参编大型工具书、教材17部,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日本关西大学《商学论集》等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人本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三维会计)领域的研究具有系统独到的学术思想和原创性成果。主持、参与国家博士点人文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等10余项;获省市级优秀成果奖近20项。
现担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等10余家学会理事、副会长等学会职务,青岛市社科联副主席,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青岛市青年学术工程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汤湘希,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管理学(会计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务与会计专业,1986年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0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会计学专业硕士导师组组长,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MBA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11”工程首批中青年优秀主持讲师、《会计学》课程首席教师。
兼任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经济与会计监管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理事、学术委员,湖北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会计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无形资产会计理论与实物、会计教育改革以及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的创新等方面。已出版独撰学术专著《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与估价》、《会计教育改革研究》2部,合著《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问题研究》等4部。主编《中级会计学》、《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教材和著作10余部,参编《高级会计学》等教材10余部,在《中国工业经济》、《财务与会计》等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会计学会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横向课题5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优秀著作二等奖。
主要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体系构建、会计价值观的形成路径及其演化规律,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等问题。
焦跃华,男,1961年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在湖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本科,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在本校读硕士,1996年在本校读博士。博士学习期间,受原国家教委派遣,赴荷兰尼津洛德大学(荷兰商学院)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进修,主修财务管理、会计、工商管理、审计。2000年获博士学位,2001年厦门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主要讲授财务成本管理战略、财务成本管理专题、成本会计学、成本管理会计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出版的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代表论著有《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专著)、《成本会计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财务系列教材》)、《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论文)等。
原红旗,男,1970年生于山西省阳城县,1999年6月在上海财经大学取得管理(会计)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被上海财经大学聘为教授,2005年1月,被上海财经大学聘为会计学博士生导师。
开设的课程包括《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学、财务会计专题;硕士生课程是《Financial AccoVnt-ing Theory》,博士生课程是《Em-piric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研究方向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审计学。目前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在2004年7月的《The Accounting Review》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国家级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篇,出版专著两本。
承担了多项科研基金资助,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年、2004年)、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2001)、上海曙光计划基金(200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2005)的资助。2003年9月被评为“上海财经大学先进工作者”,2005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童本立,男,1950年8月生,教授,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1984年1月毕业于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财政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现任浙江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浙江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财政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税务学会顾问,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浙江省“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财政学。近年来,先后主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与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财政部)、“浙江省地方财源建设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WTO与财经教育改革”(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等科研项目,出版《积极财政政策风险与对策研究》、《地方财源建设》等学术专著,主编《基础会计学》(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和《财务会计》等教材,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奖6项,在《财政研究》、《浙江学刊》、《财经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汪祥耀,男,1957年7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教授,经济学博士,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1985年7月和1997年11月分别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评为讲师,1991年评为高级会计师,2001年评为教授。曾长期在境外企业担任财务总监与投资公司总经理等职;现任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主要包括:浙江省人大财经委特聘监督专家、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顾问、浙江省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评委、浙江省会计学会理事、浙江省审计学会理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学术委员、浙江省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财务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国际会计等。先后主持“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安然时代会计监管和会计准则发展趋向及对策研究”(浙江省社科规划)、“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出版《会计准则的发展、透视、比较与展望)、《英国会计准则研究与比较》、《国际会计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究与比较》、《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战略研究》等著作,主编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现代成本会计学》,在《会计研究》、香港《信报财经月刊》、台湾《管理会计》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曾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会计学会、浙江省会计学会等多项科研奖。
徐经长,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现安徽财经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学士学位;1992年1月在该校获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曾先后就职于安徽省庐江县财政局和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山东工商学院)。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0年上半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PAcc中心主任、会计系副主任。
主讲的课程有《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国际会计学》、《国际会计准则专题》等。曾连续两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有国际会计协调、证券市场会计监督、现代公司理财专题等。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财政部重点会计科研课题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财贸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著作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研究》、《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研究》、《国际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等;论文和专著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现为财政部干教中心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中华会计学习》期刊编委,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财务顾问。
徐泓,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会计教研室。学术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财务会计。
1983年8月获北京经济学院会计系财务会计专业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7月获该院系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会计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任教,1996年起兼职北京中盛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2001年6月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任教。
讲授“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MBA会计学”、“企业会计学”等课程。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