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5 作者:安徽省阜阳市财政局|吴淼龙
[大]
[中]
[小]
摘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阜阳答卷”
安徽省阜阳市财政局|吴淼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今年以来,安徽省阜阳市财政金融系统围绕五篇大文章,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8日考察安徽时指出,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针对科技企业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无抵押等普遍特点,阜阳市在服务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系统谋划,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动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提质扩面,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81.96亿元,较年初增长25.19%;截至10月末,全市纳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库项目164个,成功授信18.13亿元,累计投放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申报条件的贷款4.58亿元。
发挥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撬动作用,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阜阳答卷”
安徽省阜阳市财政局|吴淼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今年以来,安徽省阜阳市财政金融系统围绕五篇大文章,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8日考察安徽时指出,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针对科技企业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无抵押等普遍特点,阜阳市在服务机制、产品创新等方面系统谋划,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动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提质扩面,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81.96亿元,较年初增长25.19%;截至10月末,全市纳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项目库项目164个,成功授信18.13亿元,累计投放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申报条件的贷款4.58亿元。
发挥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撬动作用,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创新种子竞相萌发。截至目前,该基金到位资金1.26亿元,投资金额9100万元,其投资招引的东微电子实现了阜阳市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零突破。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邮储银行阜阳分行构建“3+2”科技金融特色模式,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三类客群,以园区、产业链为两大抓手,加快拓展传统转型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看未来”模型,提供伴随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阜阳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健全机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成立绿色金融工作专班,开展碳减排政策工具和绿色信贷专题辅导培训,指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绿色低碳项目库,加强对绿色产业金融支持,截至目前,全市绿色企业贷款余额662.96亿元,较年初增加156.19亿元,同比增长37.92%。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立工业企业碳账户监测体系,为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颍淮农商行创新“林权贷”、“碳e贷”等“绿色+”产品体系,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专利权、商标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保理等方式,扩大绿色企业金融范围,努力擦亮“绿色银行”名片。
紧扣“三农”领域绿色发展,指导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发行阜阳分行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重点支持降碳、减污效果显著的绿色项目。截至10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28.91亿元,占贷款余额比重达到41.27%,其提供信贷支持的太和县肖口镇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通过绿色智能物流停车中心、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建设,不仅能提升肖口镇及周边地区农产品运输能力,还可以提高当地地下水质量,改善耕种环境。
普惠金融连着企业经营的“小生意”,关乎老百姓的“小日子”,阜阳市聚焦普惠群体核心需求,做到精准细分、精细服务。
以服务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为契机,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下沉扩面,截至10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753.5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48.18%,规模居全省前列。聚焦粮食安全,提高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为176.17万户规模经营主体及小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07.35亿元,承保覆盖率达96.01%。支持肉牛产业发展,指导保险机构承建全省首个政府性肉牛监管平台“阜牛云”,1—10月,全市发放肉牛产业贷款22.73亿元,为7.81万头肉牛提供风险保障8.04亿元。
推动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指导银行机构主动参与“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尽快将“推荐清单”转换为“落实清单”,尽早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授信审批快速便捷、贷款利率适宜的工作目标,力求把普做“大”,把惠做“实”。截至10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99.72亿元,全省排名第2;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实现“三连降”,压降率全省第2。
督促金融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减费让利、惠企利民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等收费定价及管理政策。浦发银行阜阳分行持续加强贷款综合定价管理,通过结合企业规模、信用评级、贷款期限等多维度因素综合评判资金价格,全额承担企业贷款抵押评估、抵押登记、小微企业抵押物财产保费等费用,截至10月末,该行本年累放普惠金融贷款年化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线下贷款年化利率降至3.35%以下。
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为优化金融服务,助力“老有所养”,阜阳市主动作为,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
建立养老金融数据监测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大力发展保障功能较强的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截至目前,专属商业养老保险89件,保费收入422.5万元,承保件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28.21%。大力推广“安徽惠民保”,进一步减轻参保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经济负担,实现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同向发力。
依托安徽人社综合服务平台,将社保业务延伸至银行基层网点,充分发挥银行网点多、范围广、业务强的服务优势,在全市331个银行网点设立社保服务专区,打造社保业务“就近办”便民服务圈,为群众特别是老年群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社银合作服务,相关网点运行以来,已办理参保权益、待遇支付、社保卡等高频次社保业务4900余件。
增强“银发金融”服务能力,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服务和渠道进行适老化创新改造,建设老年友好型银行。工行阜阳分行延伸面对面金融服务场景,针对老年人出行不便等特殊情况,成立了便民服务小队,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携带移动设备主动上门服务,为老年客户“特事特办”。
数字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新的引擎,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全市财政金融系统强化科技赋能和数字场景建设,以更高的数字化水平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持续拓展“阜阳金服”平台应用场景,不断完善科创、肉牛、亩均英雄贷等特色专区建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共入驻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41家,囊括全市所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担保公司;平台注册市场主体超过18.4万家,占全市有效市场主体约82%;上架金融产品382款,涵盖全市所有金融机构的产品;用户累计发布融资需求超过2万多笔,需求金额达5400亿元,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累计授信超1.6万笔,累计授信金额达2900多亿元,服务企业超过1.6万余家。
不断完善金融主题数据库和金融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提升全市数字化供给水平,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模型,助力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减流程、降门槛、增效率。平台与建行阜阳市分行合作开发的“智慧快贷”—阜阳版是阜阳市首个完全基于政务数据打造的面向企业的纯线上信用类产品,与颍东农商行合作开发的“容易贷”成为阜阳市首个以联合建模方式开发的纯线上信用类产品。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为金融机构提供超过2800万次数据接口调用,助力9600多家申贷主体获得融资授信66亿元。
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数字化渠道建设,提升“数字化+专业化+融合化”能力,推动数字金融融入零售业务发展。建行阜阳市分行以开放生态加速数字金融建设,整合建行生活和手机银行“双子星”平台,面向所有人群开展个人线上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打造全量客户经营新范式。截至目前,该行手机银行签约用户163万户,建行生活APP注册用户41.72万户,其中建行生活APP累计订单229万笔、金额4.34亿元,2024年以来承接政府消费券2710万元,受到活动商家及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 刘慧娴
财政动态
江西永新:支持实施“公路+N”多元融合发展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财政局|罗辉华 史珽珽 贺振华
近年来,江西省永新县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创新实施“公路+N”多元融合发展,提升公路服务品质,为地方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撑。
一是“公路+产业”铺就致富路。积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快资金安排、拨付流程,大力推进“交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交通+果蔬产业”、“交通+生态康养”、“交通+农特产业”、“交通+特色养殖”等多个生态经济示范走廊,构建了永宁厦线百里(黄桃)桃花谷、泉南高速“稻渔共生”生态产业带、禾河沿岸蚕桑绿廊、现代农业示范园综合体等“一谷一带一廊一园”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目前全县产业路达43公里,覆盖全县182个特色产业村、联通百亩以上规模化产业基地162个、服务2.2万户农民,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
二是“公路+旅游”串联风景线。优化财政支持政策,构建以高速公路为大通道,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村道为脉络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大交通网络。投入5650多万元对进出三湾、龙源口、黄竹岭、才丰誓词广场等红色旅游景区的公路进行改造升级。完善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重点推出3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串联县域内的3个国家3A级以上景区、1个全国非遗旅游街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景区景点,以路为指引开辟红色旅游新篇章。
三是“公路+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实现区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布局,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探索实施“交邮融合”、“交货融合”等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建成以县城物流园、乡镇服务站和行政村服务点为框架的农村电商和配送为一体的三级物流网络。目前,全县238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通公路,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实现了村村通物流电商服务网点,“最后一公里”物流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外通内联、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责任编辑 陈璐萌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