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8 作者: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财政局|卢晓 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王恩民
[大]
[中]
[小]
摘要:
赣州国际陆港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财政局|卢晓 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王恩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江西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内陆江西开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从“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要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到“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为江西扩大开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赣州市先行先试,建成全国八大革命老区里唯一一个内陆开放口岸——赣州国际陆港,闯出了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赣州国际陆港从最初木材进口、家具出口的单一通道,发展成为集国际物流、海关监管、保税仓储、数字经济、涉外金融等多元口岸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口岸,成为江西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一带”与“一路”的关键连接点。
(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运营,以大口岸实现大开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多种市场化融资方式筹措资金,累计完成投资260余亿元,赣州国际陆港已建成铁路场站、国际集装箱调拨中心、海关特殊监管区...
赣州国际陆港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财政局|卢晓 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王恩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江西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内陆江西开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从“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要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到“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为江西扩大开放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赣州市先行先试,建成全国八大革命老区里唯一一个内陆开放口岸——赣州国际陆港,闯出了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赣州国际陆港从最初木材进口、家具出口的单一通道,发展成为集国际物流、海关监管、保税仓储、数字经济、涉外金融等多元口岸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口岸,成为江西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一带”与“一路”的关键连接点。
(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运营,以大口岸实现大开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多种市场化融资方式筹措资金,累计完成投资260余亿元,赣州国际陆港已建成铁路场站、国际集装箱调拨中心、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集拼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临港产业集聚区等六大功能版块,铁路吞吐能力达120万标箱;赣州综保区已建成综合服务区和查验检疫区两个重点功能区,目前正加快推进综保区仓储和标准厂房、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平台能级加速提升。二是推进指定口岸建设。目前,赣州国际陆港运营品种已扩大至电子、玩具、服装、纸浆等十几个品种。引进冷链龙头企业香港龙泰安公司兴建冷链食品产业园,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实现“企业——铁路——口岸”联动运营。稳步运营木材进口直通口岸,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材进入南康,推动南康区成为国家进口松木板材利用试点县,陆港进口松木热销周边省市。三是积极优化口岸服务。建成赣州国际陆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简化了手续,缩短了通关时间,极大地满足企业通过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降低贸易和运输企业的物流成本。整合各类口岸资源,以赣州国际陆港为中心,与抚州等周边市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场站和货源组织的高效统筹,提升赣州国际陆港在全省口岸中的引领作用。在全省首创国际贸易服务中心,成为全市具有鲜明特色的外贸综合体,2023年成立全省首个RCEP创新服务中心,着力打造赣州面向RCEP的示范窗口。打造“金融码头”,引进金融、保险机构,开展信用保险、仓单质押、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陆港集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位居全省前列。
(二)大力推进陆海口岸联动,以大物流带动大发展。一是常态高效运营各类班列。在全国首创开行铁海联运“三同”(即“同港同价同效率”——“进境与沿海同价到港、出境与沿海同价起运、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班列,把“沿海地区”搬到内陆江西,让内陆企业可以与沿海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参与全球竞争。先后开通21条中欧(亚)班列、5条铁海联运“三同”班列和26条内贸班列线路。2016年以来,累计开行班列16000余列,累计铁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10万标箱,每年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5亿元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成申通物流园、爱康物流园等六大物流园区。引进顺丰、德邦等物流巨头和龙泰安(香港)集团冷链物流在陆港建设省级区域中心,电商物流、云物流、快递物流、无人机物流等现代物流新业态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区域性集散中心效应。三是推动“一带”与“一路”衔接。加强与南昌海关以及深圳、广州、厦门等沿海海关合作,以对接融入“一带一路”为主线,大力推动“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通过与沿海港口群合作,成功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了深圳、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等“出海通道”,深圳港、蛇口港、大铲湾港、广州港、珠海港、厦门港等先后在赣州国际陆港设立了6个内陆腹地港。通过与沿边各大国门口岸合作,破题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先后打通联接了满洲里、二连浩特、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绥芬河、磨憨等6大“国门”,推进中欧班列多点集结通关模式创新,成功开辟“深赣欧”国际贸易新通道,江西乃至华南地区进出口企业直接受益。
(三)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以大集聚服务大产业。一是建设运营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2020年5月,深赣两市合作共建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开工建设了总投资超47亿元的港产城一期项目,开创了“特区+老区”共赢发展全国范例,重点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创新实施“跨关区、跨省份、跨陆海港”“赣深组合港”项目,开通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江西出口企业资金成本节约30%,时间成本节约40%。2023年,《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发展规划》获省级批复,力争打造国家级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大力推进赣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打造一个基地、举办一场展会、发展一个产业、形成一张网络”的跨境电商“四个一工程”,推动以赣州国际陆港为龙头的跨境电商全链条布局。建成运营跨境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直播、跨境金融、跨境人才交流实训、大数据平台、跨境电商企业孵化等功能板块为一体的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陆港基地。成功举办全省首场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成为全省“赣品出海”的重要平台。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卖场+海外产业园区+海外仓+尾程配送”模式,完善海外贸易和物流网络体系,深入实施中国—匈牙利“双区联动”项目,拓展德国威廉港、荷兰鹿特丹港等欧洲大港物流线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布局海外仓超30万平方米,打通海外货物上门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提升南康家具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依托赣州国际陆港,大大提升了进口木材运输时效和通关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为木材等原材料进口以及家具等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力的物流通道保障。2023年一至三季度,出口家具67.3亿元,进口木材65.2亿元。高标准建成运营了国际木材集散中心,上线了国际木材电子交易平台,布局了约16万平方米仓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做大做旺国际木材贸易,引进了一大批国内一手进口木材贸易商。设立了5个海内外家具原材料储备基地,有力有效地助推了南康高效配置全球优质木材资源。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进口木材贸易博览会,为企业经营找出路、工厂销售找渠道、买家采购有好货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南康在木材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赣州国际陆港
(一)形成了内联外通的物流网络,实现了从“不沿边不靠海”到“四面逢源”的加速转变。赣州国际陆港的建成,迅速拉近了赣州与世界的距离,特别是赣州国际陆港在2020年成功获批国际港口代码,标志着赣州国际陆港在世界港口版图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纳入了国际船公司的货运版图,全球航运和国际贸易体系,成为国际运输的起运港和目的港,实现了联通陆海,港通天下。目前赣州国际陆港深入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班列线路通达国内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全球6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包揽了江西省75%以上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一带一路”班列10000多列,推动赣州成为全国26个中欧(亚)班列主要开行城市之一。特别是在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赣州国际陆港改革创新,在全省首创“陆海通”通关新模式,通过加强与各沿海海关和港口协作,完善海铁联运转关和通关一体化流程,强化转关数据交互对接,将沿海港口功能内移至赣州国际陆港,达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一箱到底”、陆海“零距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相当于所有进出口货物到了赣州国际陆港就等于到了沿海港口,真正让内陆企业和沿海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全球竞争。通过靠大联强、资源共享,赣州国际陆港已经成为我国中南部地区“借船出海”和大湾区连接国内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内陆地区发展的主要支点。
(二)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实现了从“内陆欠发达”到“开放前沿”的加速转变。通过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推动赣州国际陆港与赣州综合保税区、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四区融合”发展,推动赣州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工作格局。在赣州国际陆港的带动下,现代家居、玩具、服装、电子产品、日用品、蔬菜、脐橙、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木材、粮谷、冷链海鲜等直接进口赣州,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随着口岸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了一系列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经济、新业态,外贸企业呈指数级增长。中远海运、马士基、地中海等世界知名船运公司均在赣州国际陆港设立提还箱点;顺丰、德邦等物流巨头竞相入驻。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电商平台、直播平台齐聚南康,以家具为主的电商交易额从建港前的16亿元猛增到2022年的760亿元,占了江西全省的五分之一。
(三)加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了发展模式由“老区”向“老区+特区”的加速转变。2020年5月,赣深两市在战略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融合发展新路径,提出共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以深圳盐田港、赣州国际陆港港务合作为切入点,开启了“老区+特区”合作共赢发展的崭新篇章。2022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赣州与深圳建立对口合作关系,赣深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深赣“飞地”产业园落户南康,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凭借赣州国际陆港作为江西“南大门”和“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紧邻粤港澳大湾区、赣深高铁开通等重大历史机遇,以及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等国家政策,许多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纷至沓来、扎堆涌入。可以说,赣州国际陆港已经成为赣粤开放合作的高地、产业转移的洼地,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开辟了新路径。
(四)有力推动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小而散”到“大而强”的加速转变。在赣州国际陆港的助推下,赣州市1+5+N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挺起了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近水楼台的家具产业“因业建港、因港而兴”,整个产业迅猛增长,集群产值从建港前的不到100亿元到2022年已达2500亿元,被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实木家居之都”称号,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巨大跨越,不仅超越了佛山、香河、成都,更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制造基地。受益于赣州国际陆港的直接带动,千亿家具产业吸纳近50万人就业,联结带动约1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江西省最大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同时,辐射带动赣州稀土和钨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产业板块蓬勃发展、提档升级,产业产值均破千亿。带动赣南脐橙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赣南蔬菜出口到欧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个农业产业产值双双突破100亿元,成为苏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港口的拉动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集聚赣州,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一路飙升”。
(一)注重抢抓政策机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和关心支持下,江西和赣州的发展迎来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叠加和集成优势,形成了先行先试、创新创造的难得“窗口期”机遇。赣州国际陆港得以爆发式发展的关键就是敢于解放思想、敏锐捕捉机遇、善于借势借力、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部委。比如,抢抓《若干意见》政策机遇,打造了陆路口岸,构建了赣州国际陆港发展雏形;推动赣州获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功能平台,等等。因此,内陆地区推动开放发展一定要敢于把握发展“窗口期”,善于把机遇转化为发展新动能,不断形成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平台优势的“乘数效应”。
(二)始终坚持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赣州国际陆港始终树立“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理念,始终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谋划改革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开放发展。比如,稳定并扩大中欧班列运行版图,实现“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聚焦开放发展加速集聚跨境电商等开放要素、夯实各类口岸功能平台;率先实现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等。没有开放的思维,赣州国际陆港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因此,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才能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才能在改革开放中避免坐井观天走入“封闭之路”。
(三)始终坚持改革攻坚。针对如何解决治国理政所面临的复杂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带着问题搞建设、抓改革。改革就是革故鼎新,往往没有经验可循,这就需要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敢破敢立,于困境中突出重围。赣州国际港推动开放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革攻坚的过程。比如,针对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运输成本高问题,在全国首创“三同”班列、设立赣深组合港,在组合港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提升层级,开发出与广州、深圳、厦门等沿海港口一对多的“陆海通”新模式,将沿海港口功能整体前移至赣州港;从推动单一性运输平台到综合性港口的转变,从区域性物流网络到国际货物集散地的跨越,等等。可以说,每解决一个问题,赣州国际港就往前跨出了一大步。因此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必须树立“第一个吃螃蟹”的改革创新精神,敢为人先、大胆探索,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赣州国际陆港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构建“准沿海城市”的重要标准。比如,打造双向开放服务中心,建设全省第一个“RCEP”服务中心,为外资外贸外商提供比肩沿海地区的公开透明、便捷高效服务;推动金融改革创新,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外贸服务体系,补齐了外贸“短板”,等等。营商环境的优化,为南康区率先在全省全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以及一批上市企业、家具龙头企业纷纷投资南康。因此,推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要在构建与沿海地区同等的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坚持“把企业做不了的事,由政府来做”,积极营造更加公平、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 雷艳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