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 作者:山东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农业保险助推农业强省建设
山东省财政厅
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农业保险在保障国家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支持农业稳产保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农业大省山东不断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2023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100亿斤大关,农业总产值达到12531.9亿元,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财政保障能力逐年增强。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由2018年的22.44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66.16亿元,风险保障水平由2018年的575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1605亿元。2021—2023年,省财政分别统筹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3.06亿元、37.48亿元、44.7亿元,财政支出不断加力。2023年,在财政部开展的农业保险综合绩效评价中,山东获评全国第一档。
农业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山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成员单位职责及议事规则,形成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结合山东实际,成员...
农业保险助推农业强省建设
山东省财政厅
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农业保险在保障国家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支持农业稳产保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农业大省山东不断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强省建设。2023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100亿斤大关,农业总产值达到12531.9亿元,在全国农业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财政保障能力逐年增强。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由2018年的22.44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66.16亿元,风险保障水平由2018年的575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1605亿元。2021—2023年,省财政分别统筹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33.06亿元、37.48亿元、44.7亿元,财政支出不断加力。2023年,在财政部开展的农业保险综合绩效评价中,山东获评全国第一档。
农业保险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山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成员单位职责及议事规则,形成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结合山东实际,成员单位联合研究出台了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实施细则、山东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绩效评价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省99个产粮大县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情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乡村振兴考核范畴,压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科学设置保险费率、保障金额及补助标准,财政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深入调研并充分论证,对不同风险地区实行差别费率;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保额分别提升至1000元/亩、1150元/亩、950元/亩;提高省级补助标准,将省级财政平均补助比例提高到30%以上。2023年,山东省三大粮食作物投保率达93%以上,超额完成中央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目标,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业保险品种不断丰富。立足山东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支持市县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省级统筹中央资金,按照市县上年度财政补贴金额,分类确定省级奖补额度,省级奖补比例最高达60%。2021—2023年省级统筹拨付奖补资金共8.4亿元,支持温室大棚、苹果、桃3个一类特色险种,大蒜、蒜薹、马铃薯等8个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及市县自主开展的82个特色保险。截至2023年底,全省地方优势特色险种达到93个,保费规模超8亿元,为67.62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24亿元。
承保机构服务更加规范。严把机构入口关,依法依规遴选确定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注重选聘综合实力强、机构设置合规、管理制度健全、人员配备充足、风险管控能力好的机构,进一步壮大机构力量,优化市场布局。加强日常管理,省级开展承保机构绩效评价,不断调整完善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市场准入、保费补贴等挂钩,推动承保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科技赋能逐渐加强。健全完善省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省保单级数据实时上报、线上审核、合规校验、资金管理等全程留痕,有效提升信息化、科学化保单级管理水平。注重科技创新应用,鼓励承保机构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勘验定损效率和精准度。
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农业保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当前,山东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阶段。2023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6506亿元,占全国比重7.25%,农业保险总保费规模66.16亿元,占全国比重4.72%,低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2.53个百分点,亟需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风险保障作用。
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农业保险。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保障,还可以依靠保险对农户的资信进行信用增强,发挥“保险+信贷”的组合拳效果。
农民生产经营需要农业保险。受国际形势、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农民种养收益不稳定。从目前农业保险品种看,财政补贴支持品种以粮食作物、大宗畜牧品种为主,除三大粮食作物保障水平覆盖完全成本外,其他品种仍以保障直接物化成本为主,与农民多样化、高保障的保险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推动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建立以政策性为基础,商业性为补充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多样化风险保障。一是推动中央险种“扩面”、“提标”。根据中央政策要求,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省覆盖,为农户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风险保障。二是支持地方特色保险做强做优。立足山东农业产业特色鲜明、链条完备,主要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的优势,加大农业特色保险供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级奖补资金,支持地方特色保险发展,开展一批特色鲜明、保障有力的特色保险,更好满足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三是鼓励商业保险推陈出新。鼓励保险机构结合地区农业特色,创新推出商业保险产品,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培养提升农户投保意识,丰富保险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农户多元化保障需求。
创新开展“农业保险+”。深入推进“农业保险+期货”、“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担保”等模式发展,拓展农业保险融资增信功能,汇集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推进“农业保险+期货”,利用期货衍生品进行风险转移,在极端市场行情下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积极争取市场资金,因地制宜开展生猪、苹果等“保险+期货”项目,提高农民种养殖积极性。推进“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担保”,将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担保的增信分险功能、信贷的资金融通功能结合起来,拉长金融服务链条,缓解农民融资压力。深化“政银保”合作,推动农业保险平台与市县金融服务平台对接,挖潜农业保险保单融资增信功能,促进银行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更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提升精准投保理赔能力。实现农业保险精确投保理赔是高质量发展农业保险的基本要求。一是加强数据管理,做好精准投保理赔前端工作。加强承保机构内部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强化对市县的业务培训,及时通过省农业保险管理平台上传保单,把好保单管理的第一道关口。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投保数据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精准投保理赔服务水平。开展精准投保理赔试点,通过遥感卫星、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精准投保、查勘定损,校验核实承保理赔数据,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精准度、精细度。
加强承保机构管理。承保机构作为服务供给主体,其专业水平、综合实力、创新意识等对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加强农业保险机构绩效评价。根据年度绩效评价开展情况,充分吸收市县财政、保险机构、平台公司、第三方机构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落实末位淘汰机制,建立评分结果与承保资格、份额相挂钩机制,推动保险机构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发挥联席机制作用,从严管理承保机构。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调动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性,发挥监管合力。用好农业保险补贴管理平台,对承保机构定期开展合规校验、保单审核、档案检查等日常监督,规范承保机构运营。加强日常业务指导,督促当地承保机构按现行规定、中选险种开展保险工作。三是坚持“保险姓保”职能定位,合规合法经营。加强档案和平台管理,及时上传保单、理赔等数据,确保资料齐全、合规、真实。规范展业承保,严格执行“见费出单”制度,及时进行投保公示。规范查勘理赔,按要求收集无害化处理单、出具保单测损报告等,持续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
责任编辑 李艳芝
财政动态
湖北省财政厅召开全省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
湖北省财政厅
3月6日,湖北省财政厅召开全省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财政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相关会议精神,总结全省财政系统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锋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纪委监委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朱芳通报2023年工作情况,并就做好2024年财政纪检监察工作作部署。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加强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全省财政党员干部要自觉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按照总书记和党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确定的前进路线,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会议要求,全省财政部门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格对标对表“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善于斗争,推动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