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 作者: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江苏盐城:结果导向让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生命力
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
2018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聚焦结果导向、突出“制度+系统”的管理机制建设,建成“一套体系、两个同向、两个闭环”的上下畅通、纵横覆盖的盐城实践模式。通过5年多的实践,形成了预算绩效管理“有人管、有人做、都有用”的态势,构建了目标导向、结果为先的常态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在深入分析本地区和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制度和标准相统一,综合推进全市改革任务落实。谋划提出“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制定《县(市、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表》,指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网格化。全市11个县(市、区)、145个乡镇(街道)完成政府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全部建成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涉及核心指标16400余条,有效夯实基层绩效管理基础。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盐城市财政局与各县(市、区)建立“上下联动、同频共振、资源共享、结果共享”协同机制,鼓励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支持各...
江苏盐城:结果导向让预算绩效管理具有生命力
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
2018年以来,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聚焦结果导向、突出“制度+系统”的管理机制建设,建成“一套体系、两个同向、两个闭环”的上下畅通、纵横覆盖的盐城实践模式。通过5年多的实践,形成了预算绩效管理“有人管、有人做、都有用”的态势,构建了目标导向、结果为先的常态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在深入分析本地区和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坚持制度和标准相统一,综合推进全市改革任务落实。谋划提出“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制定《县(市、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表》,指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网格化。全市11个县(市、区)、145个乡镇(街道)完成政府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全部建成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涉及核心指标16400余条,有效夯实基层绩效管理基础。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盐城市财政局与各县(市、区)建立“上下联动、同频共振、资源共享、结果共享”协同机制,鼓励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支持各地开展横向交流、互相比拼、相互学习,不断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成为向市政府和人大专题汇报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地方年度综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
聚焦解决最迫切问题,着眼健全长效机制,完成财政和部门两个层面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创建、工作链条重塑、工作模式完善,压实两个层面的管理责任,推动绩效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从管理试点到工作亮点,形成齐抓共管、多元参与的“大绩效”管理格局。
(一)财政管理层面,夯实“有人做”的工作基础
一是建成“1+8”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成涵盖事前评估、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部门整体绩效、第三方机构管理、绩效聘任专家在内的8项配套,实现制度管理覆盖各个领域和各个链条。
二是建成“2+14+82”绩效管理工作架构。分解预算、绩效和财政职能处室的财政管理职责,以及预算部门主体责任,实现财政和部门各自绩效与预算主体一体化。将年度工作推进点与考核要点相匹配,每年调整考核细则,压实考核责任,加强业务指导,并向11个县(市、区)预算单位辐射示范带动。
三是抓实全链条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强化预算部门和财政业务处室的审核权责。在事前评估环节,财政参与发改立项审核入库评审,强调目标结果导向和规模成本控制。在部门主导前评中,引入人大、政协、审计外部监督和行业专家、受益方、关联方共同参与的外部论证模式,压实部门前评管理责任。在绩效目标管理环节,压实“业务编、部门审、财政核”各环节审核责任,强化部门行业主管审核把关,将系统中财政审核平均退回修改次数作为单位目标编制质量指标。在运行监控环节,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预警、分析、整改自动推送,强化部门纠偏的整改落实质量,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在自评管理环节,绩效处每年对所有单位自评报告合理性进行复核,并针对问题成因,同步反向对单位项目人员在全过程绩效工作薄弱点进行辅导,提升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在绩效评价管理和结果应用环节,抓实部门评价管理,增强部门绩效管理实效。建立项目部门评价3年滚动全覆盖模式,充分运用部门评价结果应用管理,提升预算单位内部绩效管理质量。借助同级审问题整改,引导部门科学合理分析问题,倒逼部门提升绩效目标管理和自评质量。财政评价紧扣党委政府部署决策,为政府治理提供参考。聚焦产业发展,对22个项目财政评价,涉及资金13.79亿元,推动完善政策内容和措施优化17项。聚焦民生保障,对27个项目财政评价,涉及资金30.64亿元,推动完善民生政策内容、民生服务举措等102条措施。聚焦科技创新,着眼“卡脖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政策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由奖励项目向奖励创新转变。聚焦扩大内需,居民消费、保障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文化旅游等评价,涉及资金13.11亿元,规范和完善项目过程管理。
四是形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合力。建立事前与事后多方参与、多元治理模式,引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审计、行业、领域、部门等监督论证力量,参与事前评估论证和财政评价报告评审。2018年以来,15个重点项目前评、42个重点项目绩效目标、53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40个财政评价报告上报两会审查。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全过程绩效管理信息和评价报告全部进入“盐城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实现人大代表扁平化和实时性的常态化监督。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情况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报送,财政评价报告作为纪委监委专项巡察参考。引入行业领域专家等专业力量参与财政评价,2019年以来,先后邀请中科院、财政部、公安部、住建部、工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市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等行业专家参与产业、信息化、政府投资基金等各类项目的财政评价工作。
(二)部门管理层面,强化“有人做”的工作效能
一是推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自主权向内延伸,建立部门自主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按照“一本预算一本绩效,一个部门一套制度一个指标库”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思路,指导82个预算部门出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从部门层面细化责任分解,理清内部工作分工,明确组织管理和工作任务该谁干,压实部门绩效管理各环节职责责任,有效推动部门绩效管理由“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用4年时间,在“业务研究+部门论证+财政审核”建设思路的指导下,与预算部门共同建成“部门会用、财政能管、动态更新”的预算绩效动态管理指标库,涵盖18个行业82个部门指标库,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个性化指标3800多条,有效巩固部门绩效管理基础。
盐城市财政局供图
二是筑牢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服务于部门的理念,建立和强化部门绩效管理自主权。推动部门建立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控“四位一体”的结果应用闭环,充分运用考核抓手,让成果在预算部门落地生根。2019年以来,分步骤、分阶段推动建立部门预算绩效管理闭环成果:绩效管理嵌入部门预算管理,预算单位根据部门整体支出自评结果调减预算6805.7万元,根据项目自评结果削减项目资金4.4亿元,部分单位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融入专项资金管理,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2个。绩效管理嵌入部门内控管理,5个部门将绩效管理纳入内部管理考核,5个部门将绩效管理纳入单位内控制度,11个部门将绩效管理纳入部门工作规程。绩效管理嵌入部门风险管控,6个部门修订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流程,8个部门修订财务管理制度。
三是推动部门“业务+绩效”深度融合,建成“量体定制”的全流程绩效管理业务体系。指导部门结合“业务流+管理点”开展符合部门管理实际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业务工作,逐步建成“量体定制”的部门全流程绩效管理业务体系。部门主动开展信息化绩效管理,“智慧警保”平台设置绩效管理模块,将绩效管理与业务管控、工作开展、项目实施相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管理平台”中嵌入绩效业务模块,实现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线上同步布置、同步实施、同步报送。城市驾驶舱城管分舱项目前评,住建部遥感应用中心专家参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前评,南京大学和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参与;部分部门公开招标第三方机构开展部门评价,为部门优化管理、措施改进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
盐城市财政局和各预算部门形成常态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工作落实有力度、管理成果有用处,让预算绩效管理落地生根,为政府管理和部门管理提供参考。
一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闭环服务于政府决策。经过5年多的实践,逐步实现财政绩效管理结果向政府投入、政府保障和政策制定等方向的效率、效能、效果优化参考转移。前评更加注重需求的迫切性和财政可承受能力,为项目立项入库及概算、标准提供参考;事中监控更加注重预算匹配性和目标实现的纠偏,为当年预算调整提供参考;事后评价更加注重政策落实效果和公共服务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闭环服务于行业管理。以强化部门评价结果应用与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控管理、风险管理为突破点,引导预算单位树立绩效意识,改变预算单位绩效管理责任意识不强、绩效管理工作虚化现象。财政部门通过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全过程全覆盖结果应用,提升预算单位绩效管理闭环质量。
责任编辑 李艳芝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