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专访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峰
本刊记者|李艳芝

《中国财政》:请您结合山东实际谈谈进一步推动财会监督工作提质效、求突破的工作安排和思路。
李峰: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关键之年,为推动《意见》精神在山东更好落实落地,我们在全省财政系统部署开展“财会监督落实年”活动,通过多措并举建机制、严监管、强支撑,努力推动全省财会监督工作提质效、求突破。
着力在“建机制”上下功夫,凝聚财会监督合力。财政部门将坚决扛牢财会监督主责,加快打造“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内外贯通”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一是强化“横向协同”机制。发挥省财会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制定年度财会监督计划,密切与成员单位的协作配合,优化监督资源配置;与省注协、省评协实施联合监管,推动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协同发力。二是强化“纵向联动”。在开展财税政策、会计评估等监督检查中,加强与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及市县财政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各级财政部门同频共振、...
专访山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峰
本刊记者|李艳芝

《中国财政》:请您结合山东实际谈谈进一步推动财会监督工作提质效、求突破的工作安排和思路。
李峰: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关键之年,为推动《意见》精神在山东更好落实落地,我们在全省财政系统部署开展“财会监督落实年”活动,通过多措并举建机制、严监管、强支撑,努力推动全省财会监督工作提质效、求突破。
着力在“建机制”上下功夫,凝聚财会监督合力。财政部门将坚决扛牢财会监督主责,加快打造“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内外贯通”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一是强化“横向协同”机制。发挥省财会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制定年度财会监督计划,密切与成员单位的协作配合,优化监督资源配置;与省注协、省评协实施联合监管,推动行政监管和自律监管协同发力。二是强化“纵向联动”。在开展财税政策、会计评估等监督检查中,加强与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及市县财政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各级财政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三是强化“内外贯通”。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内监督,加强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协作配合,推动行政处罚和党纪政务处分有效衔接;推动与审计监督的贯通协调,建立贯通协作机制,实现计划共商、工作互联、整改共促;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在财会监督领域持续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活动,做好信访办理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着力在“严监管”上下功夫,提升财会监督效能。牢牢把握财会监督的政治属性,把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实落地作为财会监督的首要任务,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持续加大重点领域监督力度,打好纠偏差、防风险、促发展的“组合拳”。一是聚焦财税政策落实开展监督。严肃查处财经领域违反中央宏观决策和治理调控要求、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违纪违规行为,持续加大通报问责力度,以财会监督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落地,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二是聚焦财务会计制度落实开展监督。对山东省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开展执业质量检查,确保检查覆盖面分别不低于20%、10%,严查财务舞弊、会计造假案件,树立监管权威;随机抽取部分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推动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三是聚焦财政内控制度执行开展监督。深入开展财务内审,组织修订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开展机关内控执行情况自查自纠,筑牢财政管理制度屏障,保障财政公权力健康运行。
着力在“强支撑”上下功夫,夯实财会监督基础。进一步强化法治赋能、改革赋能、数字赋能和人才赋能,夯实履职基础,为财会监督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一是推动财会监督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继续在财会监督制度建设上“填空白、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制定出台更加细化、具体的财会监督工作规程,探索制定完善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制度和监督结果运用机制,着力构建“1+N”财会监督制度体系。二是开展重点攻坚任务“揭榜挂帅”活动。组织各市财政局聚焦财会监督工作中的痛点堵点问题,积极认领改革攻坚任务,先行先试、深入探索,以点带面推动山东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财会监督信息化水平。落实《山东省数字财政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探索建设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财政运行监控机制;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载体,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和预警规则,加快推进财政内控信息化建设。四是加强财会监督人才队伍建设。一手抓“内强素质”,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一手抓“借脑引智”,探索建立财会监督人才库、专家库,为财会监督工作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