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构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坚实一步——读《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
开栏的话: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勤于读书、乐于读书、善于读书方面作出了最好的表率。他不仅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还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提倡和鼓励大家读书。他曾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还特别指出“党政机关干部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多一点书卷气”。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和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到来之际,我刊增设“书香财政”栏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全民阅读、助力建设“书香中国”。让我们一起读书吧!敬请关注并踊跃投稿。
中国财政杂志社|张蕊 刘慧娴
初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的这本《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是在去年5月该书的新书发布会上。如今时间已转过300余个日夜,作为文字工作者,案头堆放过许多书籍,但当《中国财政》乘着第29个“世界读书日”和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的东风开设“书香财政”栏目,为栏目推荐首期书目时,我们首先想...
重构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坚实一步——读《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
开栏的话: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勤于读书、乐于读书、善于读书方面作出了最好的表率。他不仅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还积极推动全民阅读,提倡和鼓励大家读书。他曾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还特别指出“党政机关干部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多一点书卷气”。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和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到来之际,我刊增设“书香财政”栏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全民阅读、助力建设“书香中国”。让我们一起读书吧!敬请关注并踊跃投稿。
中国财政杂志社|张蕊 刘慧娴
初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教授的这本《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是在去年5月该书的新书发布会上。如今时间已转过300余个日夜,作为文字工作者,案头堆放过许多书籍,但当《中国财政》乘着第29个“世界读书日”和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的东风开设“书香财政”栏目,为栏目推荐首期书目时,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这本《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随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全国两会都进一步作出战略部署。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牵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必将对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产生十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是广大读者十分关注的。同时,以我们从事财政宣传工作的体会来说,体制机制是纲,制度政策是目,在理解、讨论、评价一项税制改革或一项支出政策时,需要了解其背后的考量和逻辑,也就是财税体制以及其牵动的社会生产生活关系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当我们对财税体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或者说理解后,再来观察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财税现象和财税问题时,也就有了更加明亮的“眼睛”和聪慧的“大脑”。
《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无论从观察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还是理解财税现象和财税改革的目标来看,无疑都是最好的指引。高培勇教授是我国财政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深耕财政学领域45年。与改革开放事业共同成长的人生岁月中,他见证了从“以财政论财政”到“以经济论财政”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历史性变化,中国财政学人的担当使他一直坚定地将植根本国具体国情和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重构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写一本中国财政学视为己任。但正所谓“爱好由来下笔难”、“其意何深远,沈吟复再思”,越为珍视的作品越难下笔,《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从构思到成稿,历经了九年的打磨。从最初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的全新定位和财税体制的全新定性,围绕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总体方案做新时代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制度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位置以及现代财税体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定位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高度进行关于现代财税体制的理论分析;到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将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分析框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建构,全书的目标定位一波三折,主题、主线、概念、结构、篇幅也相应进行多层次调整,可以说字字呕心。也正是这九年的磨砺使《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不仅率先建立起了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分析框架,同时也向作者乃至几代中国财政学人重构中国财政学理论体系、写一本中国财政学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首先是一部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的著作。开篇引论中作者就鲜明地提出“从理论上看清楚、弄明白现代财税体制”,将其背后的深刻道理、学理、哲理揭示出来,将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建构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分析框架”,为现代财税体制寻找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最终实现重构中国财政学、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的目标。全书的写作围绕这一目标徐徐展开,全书一共十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四个章节从“财政和财税体制全新定位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入手,讨论“财政定位和财税体制定性的根本性变化”和“财税体制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从而勾画“现代财税体制的基本形态”,给出“现代财税体制建设的基本标准”。这也是作者一直倡导的,“作为一门科学的中国财政学,最终要聚焦于人类社会财政共性和财政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和提炼”,“‘中国特色’理应贯穿于这一理论分析框架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在财税体制建设中做对了什么,‘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同时,“加强对中国财税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的研究阐释,从而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
《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同时也是一本具有鲜明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作者深知,对于现代财税体制的理论探索,最终要落实到怎么“建设”、怎么“完善”上来。因此,全书的构思和写作从一开始就奔着“实践”去,立足于反映现实、观照现实;一开始就奔着“问题”去,立足于回答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全书在搭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后,盯住那些在现代财税体制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子体制,将其作为基本线索加以重点研究。政府收支活动有两翼,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其中,财政收入是起点,税收又是财政收入的主体。下篇第五章、第六章即从税收制度入手,对税收的职能、结构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税制结构优化的具体路径,即以“稳定税负”作为约束条件,“补足”现代税收职能“短板”,“强化”现代税收职能“弱项”。第七章转入政府收支活动的另一翼——财政支出制度,围绕财政支出制度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和着重点——规模控制和结构优化进行讨论。在分别具体讨论完政府收支活动的两翼后,第八章分析连接所有政府收支活动的预算制度便有了基础。作者聚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一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尽可能详尽的讨论,力争阐释现代预算制度的建设目标和行动路线。第九章作者转入了更深的层次,也就是关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在现代财税体制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作者对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和国际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认为无论古今中外,如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格局,都应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和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是我最大的爱好”,“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净化灵魂,读书令人成长进步,读书可以汲取力量,读书更是一种工作责任。看到这些文字的您,和我们一起从读《现代财税体制理论大纲》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