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朐: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加快建设文化强县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财政局|宋光杰 王晓莉 李会萍
山东省临朐县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首批文化模范县,素有“小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临朐县财政部门克服财源基础弱、财政总量小的困难,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通过科学理财,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以有限财力激活广大群众的文化传统基因,在沂蒙革命老区建起一方文化强县。作为潍坊市省级“非遗在社区”试点县,临朐县先后荣获全市“基层群众文体队伍建设先行先试单位”、“群众性小剧大擂台活动团体金奖”、“首届全市文化馆业务团体比赛金奖”等称号,周姑戏《黄河情》、情景剧《军民鱼水情》等创作项目分别在全国、全省大赛中获奖。
发挥财政资金基础支撑作用,依靠公共文化发展资金和公共场馆免费开放资金,让高端文化场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免费文化餐厅”
通过财政专款支持、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等措施,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保障县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对社会开放,让广大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近两年,全县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00余万元,专项用于对县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和服务设施配套。各文化场馆立足自身优势,突出红色文化、传统教育、科技文化等重点内容,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非遗手造、图书阅读、民俗文化、书画摄影等群众性文化展览和体验活动,累计接待群众85万多人次,接待县外参观团队120余次。过去只有专业人员演出、观众购票参观的“高端艺术神殿”,如今成为老百姓可以自由出入的“免费文化餐厅”,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显著。
发挥财政资金专项保障作用,通过争取上级乡村振兴文化资金、设立县级文化专项资金,支持文艺专业队伍进村巡演,使高质量文艺节目“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财政赋能文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着力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建立科学投入机制,严格资金使用监管,充分激发文化部门工作创新动力和文艺人才创作演出潜能,在全县实施系列“文化惠民”工程,送文化进城市社区、到乡镇农村,让精品文化节目“飞入寻常百姓家”。近两年,全县共争取上级乡村振兴文化资金600多万元,保障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推进。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台小戏进千村”暨“幸福临朐”一村一年一场戏戏曲进乡村社区活动在14个镇街园区每年演出近500场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体惠民社区行等文化活动演出70多场次,开设“百姓村晚”、“群众文化大舞台”等线上展播平台,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发挥财政资金奖补激励作用,支持文化公益培训,层层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县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制定落实文化资金奖励补助办法,运用奖励、补助等激励性措施,以县文化部门为龙头、镇村社区联动、文化公益组织为补充,支持举办群众文化业务培训班、开展群众文化演出和展览活动等,使有限的文化资金通过“奖补杠杆”,撬动各方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内生动力,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近两年,全县用于群众文化活动的财政奖补资金760万元,县文化艺术中心及所属公益组织“文馨港”志愿联盟累计线上培训文化人才5万多人次,线下走进社区培训1.2万人次,各镇街累计举办群众文化培训班100多场次,各村(社区)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带头人”,成立了广场舞“专业队”,有的村(社区)还立足传统优势成立了琴棋书画、戏曲文学、剪纸年画、旗袍走秀等特色群众文化队伍,其中有117支队伍入选全市“3个十佳”优秀村级文艺队伍,县镇和各村(社区)每年累计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演出和展览活动2800多场次,新时代文化内涵已深度融入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