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新:凝心聚力再建新功
江西省永新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桂林
近年来,江西省永新县财政局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总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砥砺奋进,负重前行,凝心聚力,再建新功。202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成功迈上2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12.5%,税收占比达65%。被评为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前200名、江西省10强;连续6年蝉联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绩效评价优秀等级(A级);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增幅居全市第一。2024年,永新县财政接续保持奋勇争先的昂扬斗志,紧扣“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要求,主动对标、服务大局,聚焦“十大攻坚战”,全力推动财政金融工作继续走前列。
牢牢把握“稳”的主基调,坚决稳住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财政大盘。一是坚持壮大财力。支持培育工业主导产业,涵养各类税源,做大可用财力。推动房地产业触底回升,争取土地出让收益4亿元。二是坚持有保有压。在保障基层“三保”的基础上,持续过紧日子,压减无效支出,做到量力而行。凡没有资金来源的项目,原则上不新增,严控项目支出规模。三是坚持防控风险。有力有序、统筹抓好债务管控,瞄准急需的,紧盯生财的,调控一般的,严控债务规模,确保债务率控制在黄灯以内。
主动发挥“进”的大拼劲,着力蓄积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财政动能。一是做好开源文章。聚焦电子信息、超纤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培植支柱财源税源。抓住文旅大会契机,推动消费升级,壮大三产财源。有序发展竹木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培育新增税源。二是做大债券文章。全力抓好专项债项目谋划申报、额度争取、落地实施等工作,积极争取民生领域、“两山”转化、文旅发展等上级专项资金。2024年,将包装储备专项债项目40个,资金需求80亿元,争取资金18亿元以上。三是做活资产资源文章。全面摸清全县国有资产资源底数,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充分利用新探明的硅基矿、岩石矿等资源,大力支持发展矿业经济,尽快形成新的财税收增长点。四是做优沉淀资金文章。认真落实国务院规定,每半年清理盘活一次财政存量资金,对沉淀资金一律收回,安排到急需的领域,加快资金流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深刻领会“先立后破”的新内涵,舍我其谁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创新。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努力推动“无预算不可开支,有预算不超支”,将财政绩效融入预算管理全流程,严防资金低效浪费、闲置沉淀,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扩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将零基预算单位由10个扩展到17个。二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效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思维,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信贷需求。积极开展信用园区建设,开展企业融资、信用等培训,引导企业立信、守信。三是深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改革财税、金融目标只由几个职能部门唱“独角戏”的现状,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财税方面,参照招商引资任务分配办法,将任务分解到乡镇、单位;信贷方面,充分发挥各平台和银行的积极性,将任务分解到两个平台和各银行。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建立“借、用、管、还”相统一的机制。深入推进平台公司和其他国企改革,引导其扩大有效投资,减轻财政压力。
全面落实“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做活金融和财政“双向奔赴”文章。一是突出重点放大融资效益。围绕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三产融合、中小企业等,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政银企对接,提高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放大金融杠杆撬动效益,确保企业融资有一定的额度。二是突出平台强大融资作用。进一步整合有效资产,有序注入城控集团、两益公司等平台公司,引导其拓展经营范畴,提升实体运营水平,尽快做大平台资产,同步推进信用评级。扎实推进“吉惠通”、“赣金普惠”等金融平台推广使用,助推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紧扣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金融活水。三是突出上市做大骨干企业。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及时掌握企业股改上市需求,加大华昊锂能、天卓选矿、雄屹皮业等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培育孵化企业上市生力军,引进专业机构辅导有潜力的企业做好股改工作,帮助10家企业申报省重点拟上市后备库企业,力促华昊锂能3年内成功上市,年内力争新增股改企业1家。
责任编辑 梁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