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我所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财政局派驻庄头营村第一书记额尔敦图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财政局

额尔敦图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驻村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之一,也是长期奋战在一线上的“老兵”。2017年3月,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接到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来到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庄头营村开展驻村工作。先后担任镇党委副书记、脱贫攻坚工作队长、工作队员、第一书记,与村民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贴着大地心跳,细嗅泥土芬芳,毫无保留地奉献所有,真抓实干,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致富幸福之路。
脱贫攻坚拔寨:扶贫“老兵”倾情奉献
额尔敦图一到庄头营村,就全身心投入到调研工作中。走村入户,走访、登记、面对面了解情况,询问实情,建档立卡。长期基层扶贫工作让他明白,只有调研开展得更细、更准确,制定的措施才能行之有效。详细的入户调查后,他和村委同志们开展座谈,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与镇党委、政府进行深入讨论研究,最终形成了“企业带动、产业驱动、确保精准、注重实效,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新思路。
为解决庄头营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问题,结合该村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考虑如何将清洁能源有效利用起来。于是,他千方百计地与能源开发部门沟通,磨破嘴、跑断腿,最终争取到60万元建设70.4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一个村扶持一个合作社”的“打法”是额尔敦图的制胜法宝。为了办好合作社,他拼尽全力解决制约当地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问题。
——为纪雨农机专业合作社协调有偿整合资金300万元,争取扶持合作社节水灌溉项目资金20万元;
——为铭淳合作社争取资金146万元,实施高效节水项目1600亩;
——为俊远种植专业合作社协调葵花灌溉农行贷款120万元;
……
不到三年的时间,额尔敦图筹措的资金达1100万元,共扶持10个村的39户种养殖大户,涉及药材、甜菜、养牛、养羊、蔬菜深加工等产业和项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接力:一鼓作气劲头不减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消息鼓舞人心,额尔敦图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市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站在新起点,他接下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一鼓作气,冲锋劲头丝毫不减,开始为庄头营村的振兴之路热忱谋划。
乡村要振兴,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布局的改造升级。额尔敦图将产业发展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攻点,不断结合本村特点,推进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巩固种植养殖产业基础。2022年庄头营村共流转土地18100亩,落实高标准农田项目4116亩,种植玉米、甜菜、谷类等作物,粮食总产量可达803.4万公斤。新建羊棚圈舍及草料库14530平方米,可为20户养殖户提供养羊场所,实现人畜分离。建设托牛所一处,预存栏200头。托牛所预计到2025年,存栏肉牛能够达到500头,户均增收1.1万元,为构建集养殖、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整合财政资金,拓展延伸补齐农村产业链条。2022年,将原敬老院改建为手工车间,用于榨油、豆腐、手套加工,带动本村特色产业收入;对原有农贸市场进行提升、修缮,加快个体农产品流动,方便周边村民采购,同时也带动经济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每亩租金上涨到830元,每人每年增长2000元以上。让庄头营村逐渐成为带动周边、辐射全镇的特色产业示范村。
高质量发展赋能:建设美丽乡村
在额尔敦图的心里,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更是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换句话说,在村里就能有和城市相同的基础设施条件,更能有城市没有的田园生活体验。为了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庄头营村,他毫不保留地倾注自己的才干。
2021年的六一儿童节,庄头营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欢快的节日。孩子们在平坦的塑胶操场上快乐地跑跳,在游戏区尽情地玩闹,欢快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幼儿园园长激动地说:“孩子能在这样好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享受快乐童年,多亏额尔敦图书记多年来的不断坚持,让幼儿园的软硬件水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打造宜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协调旗财政部门和当地企业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共36万元,为3个自然村均安装太阳能路灯240盏,村村实现亮化工程,为百姓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方便。在前白音花自然村和漫撒沟自然村均新建新时代文化实践广场,同时美化了文化广场附近墙面2100平方米。
美丽乡村离不开整洁的环境。村里的环境卫生想要从根本上改善,不仅要有硬件的支持,还需要有机制上的补充。村里建立起“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的垃圾清运处理机制,设置简易垃圾存放点6处,投放垃圾桶25个,配备垃圾清运三轮车3辆,设立网格员18人,聘请6名公益性岗位环卫工人。建设中的生活垃圾焚烧站预计年处理生活垃圾30万吨。实现全村垃圾的“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及时妥善处理”,乡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将一去不返。
后记:一位驻村干部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从赤峰市区到庄头营村大概有100公里的路程,这短短的100公里路却满载了额尔敦图寒来暑往辛劳奔波的初心和热忱。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梧桐花镇的一分子了,我将同大家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尽我所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这是额尔敦图第一天报到时的坚定话语。从这天起,他便把自己当成了土生土长的梧桐花人。面对一穷二白的村集体经济,面对千头万绪的驻村工作,以梧桐花镇为家,用一腔热血为梧桐花镇如期脱贫付出了艰辛努力。
“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是一种经历、一场搏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把人民群众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落脚点,做出的选择是为了群众的利益,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回想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寒来暑往,他始终和村民们在一起,田间地头、山坳河边。有人问他这一路走来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辛苦吗?值得吗?他的回答依旧慷慨激昂:“为了乡村更美好明天、为了乡亲们更富裕的日子,我愿意倾注我的所有!”他说,“帮扶者的责任,不在于一时轰轰烈烈,更在于以村为家、以民为友、以业为先,与村民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贴近泥土,亲近群众,才能真正的拔穷根、播种子,结出致富幸福果。”
责任编辑 梁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