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北廊坊:紧盯预算绩效一体助推财政提质增效
河北省廊坊市财政局|赵勇 徐晶 刘春燕
早在2019年,廊坊就被河北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预算绩效改革试点市。为此,廊坊市制定了“党委政府整体部署、部门(单位)全面动员、预算绩效紧密协同、市县两级统筹推进”的管理模式,创新机制,有效推动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创新开展试点工作
(一)探索财政运行绩效管理
一是指导各县科学设定财政运行绩效目标。围绕“收、支、管、调、防”五方面,制定县级政府财政运行绩效目标表,将财政支出、产出成果具体化,为各县(市、区)开展财政运行绩效监控、绩效自评等提供支撑。二是全面实施县级财政运行绩效评价。在总结2020年固安县和香河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方式、简化流程、突出实效,2023年组织12个县(市、区)全面开展2022年度财政运行绩效自评,并开展再评价,召开专题会,让专家组与各县区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分析,对发现的县级财政运行突出问题,及时督导整改,有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二)推行部门整体全成本绩效管理
在全面总结2019—2021年部门整体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基础上,2022年印发《廊坊市本级全...
河北廊坊:紧盯预算绩效一体助推财政提质增效
河北省廊坊市财政局|赵勇 徐晶 刘春燕
早在2019年,廊坊就被河北省财政厅确定为全省预算绩效改革试点市。为此,廊坊市制定了“党委政府整体部署、部门(单位)全面动员、预算绩效紧密协同、市县两级统筹推进”的管理模式,创新机制,有效推动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创新开展试点工作
(一)探索财政运行绩效管理
一是指导各县科学设定财政运行绩效目标。围绕“收、支、管、调、防”五方面,制定县级政府财政运行绩效目标表,将财政支出、产出成果具体化,为各县(市、区)开展财政运行绩效监控、绩效自评等提供支撑。二是全面实施县级财政运行绩效评价。在总结2020年固安县和香河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方式、简化流程、突出实效,2023年组织12个县(市、区)全面开展2022年度财政运行绩效自评,并开展再评价,召开专题会,让专家组与各县区相关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分析,对发现的县级财政运行突出问题,及时督导整改,有力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二)推行部门整体全成本绩效管理
在全面总结2019—2021年部门整体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基础上,2022年印发《廊坊市本级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并选取重点部门开展整体全成本绩效管理,全面统筹分析部门各级资金、重点政策和主要资产,围绕部门职能、支出责任、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对经常性项目进行成本分析、新增项目开展专家评审,并按照不同的行业属性、重点事项,制定“全面核算支出成本+重点关注部门特点”的全成本绩效管理思路,形成了一系列支出标准,大力审减低效无效预算,为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夯实基础。如,2023年,对2个市直部门及2所高职院校开展全成本绩效管理,形成支出标准106项,并邀请专家对2024年部门预算进行整体评估,全面实现“降本增效”,涉及项目89个、资金10.61亿元,审定6.93亿元,审减3.68亿元。
(三)推动预算绩效目标专家审核
2020年起,按照河北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廊坊市财政局编制了预算绩效文本,与预算文本“同步提交、同步审核、同步批复”。2021—2023年,在全面审核部门整体和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基础上,选取重点部门开展绩效目标专家审核,紧抓“全员绩效”关键点,按照“点对点精准指导、面对面科学评审、实打实发挥成效”的工作思路,先对项目单位进行申报培训,再组织财政预算专管员与各领域专家联评联审,客观评审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是否符合政府工作要求、是否符合部门职能,项目需求是否充分、投入产出合不合理、效益如何,以及是否符合“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最后按照资金预期效果及“轻重缓急”情况,对项目进行“四色分档”,决定是否安排资金、安排多少资金。如,2023年,对21个市直部门(单位)2024年预算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涉及项目179个、资金7.76亿元,审定3.17亿元,审减4.59亿元。部门(单位)项目负责人深度参与,完善了预算申报机制,落实了部门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入库项目质量,为部门更加精准、高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奠定了基础。
(四)打造预算支出标准体系
一是创新制定支出标准管理办法。研究出台《廊坊市市级预算支出标准管理办法》,明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实行“财政部门牵头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具体落实”的管理模式,将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有机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将标准作为预算管理流程中的“硬杠杠”。二是初步搭建起支出标准体系框架。通过印发《廊坊市预算支出标准样本》、制定《廊坊市预算支出定额标准(模板)》、开展全成本绩效管理、将标准体系建设纳入组织部考核等措施,廊坊市基本形成了“定标准、用标准”的观念,累计形成35类、711项预算支出标准。如,2022年,制定物业费、印刷费定额标准,应用于2023年预算编审,审减各部门相关费用0.6亿元。
(五)推进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
为不断提升部门的项目谋划水平,连续五年在教育领域实施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按照“宁缺毋滥、打造精品”的原则,通过印发项目申报指南、鼓励学校提早谋划、引入专家精心指导等方式培育优质项目,再进行资格预审、事前评估、民意打分。如,2023年,按此程序从51个申报项目中“优中选优”,34个项目进入了现场评比,由专家组评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意代表(教师、家长、学生)打分,最终,对廊坊市安次区第四幼儿园户外自主探索游戏建设等12个特色项目予以支持(纳入财政优先保障范围),项目更“接地气”、更贴近教学需求,也极大地激发了教育部门谋划好项目、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成效显著
(一)“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廊坊市87个部门均建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实现了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在政府层面,每年向人大、政府汇报预算时,同步汇报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每年编制部门预算、预算绩效双文本。研发包含政策库、标准库、案例库、专家库等8个分库在内的“廊坊市预算绩效智库平台”,全市的工作成果实时更新、共享共用,打造了廊坊特有的“制度+智库”双支撑体系。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深入人心,为深入推进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升
预算绩效有力打破预算分配固化格局,五年来,市级开展绩效目标专家审核和事前评估的项目2799个,涉及资金139.47亿元,审减低效无效预算82.03亿元;对执行中的330个项目开展重点监控,涉及资金56.45亿元,收回执行缓慢、效益低下的项目资金6.44亿元;对执行完毕的153个项目(政策)开展重点评价,涉及资金37.08亿元,压减评价结果不佳的预算14亿元;通过全过程绩效管理审减和收回的资金累计达102.47亿元,统筹用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亟需领域。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部门整体绩效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一系列预算绩效改革措施,廊坊市形成了“全员参与、多方协同”的大绩效管理格局。在横向上,将所有层面、所有资金纳入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闭环,探索建立了人大、审计、纪委监委等多方协同的绩效监督机制;在纵向上,坚持市县两级同步推进,将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提高了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在整体上,强化“指挥棒”引领,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管理考评内容,考核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有力推动了部门认真履职尽责,促使各部门由“争资金指标”转为“拼项目效果”,有效解决了部门资金申请随意、执行缓慢、效益低下等难题,有效提升了部门行政效能、履职能力,人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