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生态流域治理——幸福之变
本刊记者|雷艳 特约通讯员|宋小毛 曾明金
初夏的洁源村,荷花摇曳,古樟飘香。记者一行来到位于瑞金市沙洲坝镇的洁源村,这里因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而得名,取“洁白的致富资源”的寓意。据介绍,在苏区时期,洁源村牺牲在长征途中的烈士有200多人,因而也是有名的“红色村庄”。
洁源之变
“下雨时一团糟,天晴时一把刀。”村里的老人们谈起过去的洁源村都这样形容。如今,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整洁有序的小康楼,房前屋后开辟了观景荷塘和休闲广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还新建了敬老院、幼儿园、体育场、社区服务中心,一到节假日,前来洁源村赏荷、垂钓、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呈现了一幅人水和谐、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洁源村的巨变是瑞金市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的一个缩影。“我们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列入全国首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工作,重点实施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打造了一批具有瑞金特色的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样板工程。”瑞金市财政局局长曾传祺向记者介绍。
位于瑞金市城西5公里处的沙洲坝清洁型小流域,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流域范围包括沙州坝、官山、杉山、洁源、七堡、连江、河坑、群峰八个村,流域总面积47.71平方公里,流域人口数量12200人,水土流失面积21.21平方公里。据介绍,洁源村是小流域的中心区域,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沙洲坝清洁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水保林、封禁管护等进行治山保水、造林保土,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山下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污水厌氧型处理设施、生物氧化塘雨水收集净化人工湿地,同时增加村庄周边空地景观绿化,临水、近水生态护岸,黑臭水体水系连通等清洁型措施,建设清洁家园。2015年,洁源村获得了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创建评定。
从2017年起,沙洲坝清洁型小流域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对范围内的山地、林地进行了林相改造,新增水保林100公顷,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措施,提升了农田灌排系统,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了系统提升,打造了清洁田园。据介绍,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00余万元,其中水土保持投资980余万元,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投资1500余万元。
生态之变
曾传祺介绍,近年来,瑞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水保、水利、发改、财政、林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为成员的水土保持委员会,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协作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财政专项资金保障,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费用纳入每年的部门财政预算,将示范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为规范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还出台了一系列建设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规范。
由于南方雨水充沛,降雨量大,短历时暴雨较多,山区洪水频发。生态修复治理过程中,水土部门不断创新治理技术,提升水源涵养功能,通过小型蓄排引灌坡面水系工程,提高水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执法,瑞金市整合森林公安、环保水利等14个涉及生态保护管理的行政部门职能,组建瑞金市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清理、归并和调整环境行政执法力量,将环境执法职能统一划入生态环境执法大队,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一系列举措,将项目建设与安全隐患、绿色产业、城市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打造了沙洲坝清洁型小流域以及利用废弃矿山打造的浴血瑞京景区等样板工程。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来,瑞金财政不断强化资金保障,项目总投资6.66亿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3.36亿元,地方配套0.5亿元,全面保障了项目实施资金需求。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治理,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金2.8亿元。”曾传祺介绍说,通过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治山保水、疏河理水、生态净水、创建节水、宣传爱水等“五水共建”,推进了治山、治水、治污、治贫致富“四治同步”,实现了“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三清目标。
青山变“金山”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综合治理,修复矿山面积1.2079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治理6处,治理河道面积15平方公里,治理崩岗座数50座,降低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水土流失面貌大为改观。治理区内每年可拦蓄泥沙24.55万吨,减沙率78.3%,拦蓄径流2240.97万方,保水效率81.6%,低质低效林改造3.87万亩,提高项目区0.07%的森林覆盖率,项目区的树木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76454.5吨,并释放氧气493811.79吨,可吸附粉尘126024.4吨,生态修复功能大大提升。通过开展雨污分流、河流水系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等工程,使城市污水全部入管,入管污水全部进厂,出厂污水全部排入湿地进行净化。同时,结合水系综合治理,引活水、留住水,打造沿岸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环境水平。
经济效益突出。直接经济效益明显,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增加灌溉产粮面积1360余亩,增加经果林灌溉面积3000余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50余万元。小流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农家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可以开展乡村自驾、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农家乐等旅游产业,每年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500余万元。通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每年带动就业约1444余人,劳务收入增加1711.39万元,各苗圃通过育苗经营增加苗木、草皮等收入641.77万元,其中矿业治理项目间接经济效益449.32万元,产业发展效益168.49万元,水保工程项目间接经济效益1262.07万元,产业发展效益473.28万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社会效益明显。一是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明显增强。在小流域内共修建大型宣传牌、小型标识牌、科普展示牌共100多处,结合水土保持的红色故事、绿色故事和古色故事,形成红色、绿色和古色等“三色”水保文化,通过观光旅游、体验农业生产劳动、科普讲座,将水土保持知识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产和休闲活动中,有效扩大了瑞金市水土保持工作宣传面和影响力。二是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在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过程中,当地的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态景观,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三是促进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随着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门路和更多的创业机会,群众回乡创业的人数激增,形成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良性互动。

瑞金市洁源村废弃矿山变“金山银山”。雷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