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笔著史 垂鉴未来 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在2024年卷《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会计年鉴》编委会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宋其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中国财政年鉴》和《中国会计年鉴》都是由财政部主管、“两鉴”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财政杂志社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年刊。编辑出版“两鉴”也可以说是财政部的修史修志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充分认识编辑出版“两鉴”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盛世修史,明时修志”。《中国财政年鉴》自1992年创刊至今已出版了32卷,《中国会计年鉴》自1996年创刊至今已出版了28卷。“两鉴”全面、系统地反映全国上一年度财政、会计工作情况和重要信息,客观记录我国财政、会计改革发展历程,为中国财政和会计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珍贵历史史料,其“存于史,利于用”的功能是任何其他书籍都替代不了的。编辑出版“两鉴”的意义,一是记录,二是保存,三是利用。我们很多工作成果、重要文件、资料,都缺少系统的记录和保存。“两鉴”是综合、归纳、整理、记录、保存我们工作成果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比如财政年鉴,包括各个单位全年的重点工作、财经统计资料、财政法律法规、财政大事记、机构人员情况等,记录的非常清楚,便于为我们自己所用,也可为他人所用、为后人所用。正如1992年,时任财政部长王丙乾为《中国财政年鉴》创刊号题写的序言中所指出:“财政年鉴的出版,对沟通上下左右情况,广泛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动财政事业的向前发展;对向全国人民介绍财政情况,使他们更加了解、支持财政工作;对向国外宣传中国财政,扩大对外影响,都将起着很大、很好的作用。同时,财政年鉴的出版,也为广大财政经济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开阔思路,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资料。越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年一本的财政年鉴的作用就越重要,它将使以后的人们看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前进中的每一步脚印。”会计年鉴亦是如此。编委会的同志们作为“两鉴”编写的核心力量,对于加强“两鉴”权威性、保证年鉴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大家要充分认识“两鉴”编写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两鉴”编写工作。
二、主动适应财政改革发展新形势,使“两鉴”更好地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修史,编辑出版财政年鉴、会计年鉴是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财政改革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国家财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做好财政改革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重大财政改革和重要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在以往的两本年鉴中都较为全面、系统地进行了反映。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各级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先导,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税费政策供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保障基层“三保”,严肃财经纪律,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两鉴”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及时对编写大纲做一些必要的调整,突出时代特征和年度特点,既要客观真实地记录财政改革的每一步进程,反映财政改革新思路、新进展、新举措,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财政工作的真实情况、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又要服务于这一进程,让读者能够通过“两鉴”这个历史的画卷,全面了解、积极支持国家财政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年鉴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财政大局和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三、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扎实做好“两鉴”编辑出版工作
财政部党组对“两鉴”编辑出版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把“两鉴”办出特色、办成精品。多年来,“两鉴”在编委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年鉴工作人员不懈努力,编写质量不断提高,多次荣获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特等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在全国财经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创出了品牌,成为财政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今后,我们要继续在财政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精神,认真履行好编委会的职责,同心协力、守正创新,做好财政、会计两个年鉴的编辑出版和开发利用,实现年鉴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服务于部党组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当代财政和会计事业发展。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两鉴”作为“官修政书”,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部党组的要求,从根本上确保年鉴编纂的正确方向。
二是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对财政工作高度负责、对年鉴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参与到这项光荣的工作中来。要积极支持“两鉴”工作,把“两鉴”工作纳入本部门(单位)整体工作中安排部署,布置专人负责年鉴稿件组织、撰写工作,并加强与“两鉴”编辑部的沟通联系,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按时保质提供稿件。
三是要坚持质量第一。质量是年鉴的生命。要坚持把打造精品作为年鉴工作的目标,筑牢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控制度体系,将编纂审校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不断推动年鉴高质量发展。要通过学习研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稿件撰写、编审水平,严格把好年鉴稿件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体例关、保密关、出版关,力争编纂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精品年鉴。
四是要加快工作进度。要在提升年鉴编纂质量的同时,努力缩短年鉴出版周期,确保编纂进度,全力确保实现“当年卷当年出版”,不断提升年鉴的时效性、利用率。编辑部门要早谋划、早启动,提前安排部署撰稿任务,做好统筹规划,掌握整体工作进度。供稿单位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按编写大纲注明的时间和要求提供稿件和图片。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在2024年内完成编辑出版任务。
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部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央主流媒体等加大对年鉴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向系统内及社会各界推荐我们的年鉴,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使用我们的年鉴,不断扩大年鉴的知名度、影响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两鉴”的社会效益,真正发挥年鉴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
(本文根据宋其超同志4月2日在2024年卷《中国财政年鉴》《中国会计年鉴》编委会会议上的讲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