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含金量”十足

陈书平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财政部《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全面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科学部署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份客观务实、重点突出的好报告、好“账本”。
2023年,全国财政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成绩可圈可点、亮点纷呈,体现出全面、精准、高效的统筹调度能力。
2024年的财政政策“含金量”十足,牢牢把握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政策取向,充分体现了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等要求,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势必有...
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含金量”十足

陈书平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财政部《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全面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科学部署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份客观务实、重点突出的好报告、好“账本”。
2023年,全国财政工作面临重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成绩可圈可点、亮点纷呈,体现出全面、精准、高效的统筹调度能力。
2024年的财政政策“含金量”十足,牢牢把握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政策取向,充分体现了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等要求,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势必有力助推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各级财政部门将坚决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的各项部署,在财政管理各方面、各领域全面体现“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全力支撑推进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发展重“质效”。研究制定推进四川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培植涵养财源、盘活资产资源、规范理财行为、强化绩效监督、防范运行风险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提升财政促发展能力。坚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推进政府统筹、跨域协同、投向整合、资金集中,减少分散安排、事前补助和直接补助,增加整体激励、事后奖补和间接引导,推进财政资金项目化、竞争化、放大化,不断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建立健全奖勤罚懒机制,努力以高质量发展成效争取中央财政更大支持,对市县实施税收增量贡献激励,进一步加大高质量发展财政激励政策力度。
二是改善民生补“短板”。聚焦欠发达区域、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突出“发展为民”鲜明导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针对四川在全国排位靠后的民生事项,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三是改革创新强“基础”。在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谋划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稳妥推进省以下收入划分改革,科学优化省以下各级支出责任分担比例,完善扩权强县财政管理体制。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健全习惯过紧日子的制度机制,建立“三公”经费部门联动审核机制,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强化绩效监督抓手功能,坚持“管资金、管项目、管政策,都必须管绩效和监督”的导向,严肃财经纪律,完善绩效管理架构和“大监督”格局,强化绩效和监督结果应用,守住资金安全底线。
四是运行管理促“稳健”。坚决守住地方政府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精准除险排爆。坚决守住基层“三保”防线,健全基层“三保”保障分级责任体系,推动基层“三保”预算编制实现闭环、资金调拨确保精准、基层财力持续夯实、执行监控实施穿透,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坚决守住财经纪律红线,持续加强财会监督,规范各级各部门理财行为,严防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坚决维护财经秩序。
责任编辑 梁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