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作者:财政部经济建设司
[大]
[中]
[小]
摘要:
主动作为 勇于担当 推动财政经济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
2022年,财政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优化升级,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支持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工作,有序推进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落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产业链,围绕各环节“堵点”“卡点”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针对薄弱环节,支持解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卡脖子”问题
一是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选择若干条重点产业链,聚焦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支持开展系统性攻关。对重点产业链无法覆...
主动作为 勇于担当 推动财政经济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
2022年,财政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优化升级,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支持做好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工作,有序推进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落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产业链,围绕各环节“堵点”“卡点”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针对薄弱环节,支持解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卡脖子”问题
一是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选择若干条重点产业链,聚焦产业链“卡脖子”问题,支持开展系统性攻关。对重点产业链无法覆盖的战略急需基础产品领域,安排资金支持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产品攻关,夯实产业基础。二是采取市场化手段,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支持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中央财政对生产符合目录性能指标的首台(套)装备和首批次材料产品并投保的生产企业,在3%费率上限内,补偿保费总额的80%,以市场化方式破解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新材料初期应用瓶颈。三是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支持产业发展,出资设立制造业领域相关政府投资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和专业化管理,聚焦集成电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二)加强政策研究,推动完善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财政政策体系
一是研究提振工业经济工作。牵头部内相关司局研究“缺芯”“缺柜”“缺电”等综合解决方案,出台提振工业经济的政策措施。二是研究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产业链供应链的政策措施,组织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等工作。三是支持专利技术转化应用。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8亿元,支持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加快技术要素循环畅通。2022年,专利转化专项计划16个奖补省份高校院所向中小企业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2.5万次,同比增长14.7%,惠及中小企业数量达9400余家,同比增长18.4%,专利质押融资金额3751.73亿元,同比增长80.8%。
(三)优化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922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启动第三批重点“小巨人”遴选工作,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拟通过三年时间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和培育300个左右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完成4000—60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任务。2022年确定首批试点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98家,推动破解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不愿转、不敢转的困局。三是继续做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工作。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有关要求,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工作实现“面扩、量增、费降”的政策目标。四是完成第三批双创特色载体绩效评价工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安排第三批双创特色载体奖励资金,推动特色载体向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加大对载体内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五是发挥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引领效应。按要求履行出资义务,2022年新增成立7只子基金,聚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带动社会资本扩大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规模和效率大幅提升。六是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推动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组织中央部门及所监管中央企业落实清欠任务。七是牵头做好中小企业纾困发展工作。研究推动税收、金融、社保、政府采购等中小企业优惠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
(四)规范管理机制,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发挥好政府出资人职责作用,明确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相关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推动基金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不断加强基金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办理先进制造业基金二期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相关出资,研究完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绩效评价办法,取消基金理事会,理顺部门管理职责。积极参与基金重大事项决策,审议董事会议案,建立一般事项定期报告制度。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等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财政职责,完善奖补政策,优化粮食库存结构,有力保障供应,我国粮油市场始终保持平稳运行。
(一)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分品施策完善粮食支持政策
稳定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支持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强化支农稳棉政策保障,有效保护棉农利益,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强化补贴政策跟踪问效,密切跟踪形势变化,深入开展调研。
(二)着力支持安全高效大国储备,提升收储调控能力
配合有关部门合理把握库存消化节奏,保障粮食市场稳定,有效应对冲击挑战。及时足额拨付中央政策性粮油利息费用,做好储备保管轮换等工作。强化中央储备粮数字化监管效能。支持加大智慧粮库建设力度,提升“绿色储粮”水平。
(三)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不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
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稳定实施粮食风险基金政策,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有利于压实责任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切实增强国家物资储备调控能力
落实战略物资储备工作任务,加强储备资金管理。一是支持做好新冠疫情医疗物资储备工作。研究实施重点医疗物资政府兜底收储政策,支持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增产增供。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3857.35万元,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周转物资。二是全力稳定猪肉市场。下达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7亿元,配合相关部门及时投放中央储备肉,促进猪肉保供稳价。三是继续做好化肥、火炸药等物资储备工作。强化资金保障,优化储备规模和结构,加强储备物资管理,提升储备效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发展与安全,支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健康有序发展,提出有效政策建议。
(一)支持能源保供稳价,确保煤电油气稳定供应
一是发挥部内牵头单位协调作用。落实落细财政支持能源保供稳价政策措施,配合相关司局出台政策缓解发电企业资金压力,有效保障关键节点煤炭供应。二是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按照“多增多补、冬增多补”的原则,继续安排资金对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量部分给予梯级奖励,并对取暖季的增量给予额外奖励,切实增加取暖季天然气供应量。
(二)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一是有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定期梳理城市群示范工作进展情况,推动示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二是支持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配合发展改革委印发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实施意见,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为贯彻落实国家稳经济大盘重大战略部署,增加安排中央基建投资,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重要发力点,聚焦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领域,加大投入补齐短板。
(一)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
一是强化中央基建投资预算管理。安排中央基建投资6400亿元,继续采取“挂图作战、随时跟进”方式,进一步优化中央基建投资下达流程,实现预算下达又快又准。会同住建部印发《关于完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有关办法的通知》,推动落实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二是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选拔确定第二批25个示范城市,安排补助资金150亿元支持两批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推动示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三是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确定40个示范县,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四是扎实做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及时安排资金,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二)分领域施策支持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一是支持民航业安全稳定和纾困发展。安排补贴资金30多亿元,对国内客运航班运行实施阶段性补贴,并结合形势变化调整完善补贴政策。二是支持国铁集团发挥铁路稳投资、保运输关键作用。多渠道安排资金稳定铁路建设投资和运营等。三是加大车购税资金投入支持公路建设。安排车购税资金3400多亿元,加大对省道、农村公路等“民生路”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印发《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做好“十四五”时期与“十三五”时期的政策衔接,保障政策稳定性。四是理顺中央本级水运建设投入机制。
来源:视觉中国
(三)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不断提升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安排电信普遍服务补助资金20亿元,支持各地8068个4G基站建设和1029个5G基站建设,农村通信网络接入能力显著提升,更多偏远地区群众享受到了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力保障疫情期间2亿学生“停课不停学”。同时,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下一步深化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资金统筹,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启动支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深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补齐流通体系短板。
(一)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内贸流通体系建设
一是牵头提出九项措施支持物流保通保畅。研究提出税收、社保、融资等九项支持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措施,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启动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大盘要求,启动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以竞争性评审方式优中选优,确定首批支持的5个城市群和4个城市,安排70亿元资金用于启动相关工作。三是启动支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40亿元,启动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并向中、西部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促进农村消费与农民增收双提升。在上述资金政策支持引导下,2022年全国共建设改造1911个乡镇商贸中心、506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50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四是深入支持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23.6亿元支持9个延续省份和7个新增省份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同时,积极应对抗疫保供形势,支持农产品市场保供工作。在上述资金政策支持引导下,2022年共升级改造878家农产品零售市场,新增农产品冷链设施944万立方米。
(二)落实“稳外贸稳外资”要求,支持外经贸稳中提质
一是用足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预算120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引导地方聚焦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完善外经贸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等重点领域。同时,优化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支持首批8个省份率先开展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工作,推动外经贸高质量发展。在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下,我国外贸外资呈现较快发展态势,2022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7.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3%,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长7.2%。二是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作用。截至2022年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子基金和直接投资累计支持400多家企业,投资额超过380亿元,助推一批服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加强国铁、邮政、烟草国有资产管理,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顺利收官。
(一)立足出资人职责,加强国资管理
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组织开展国铁集团和邮政集团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回头看”,推动整改工作加快落实落地。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批复国铁集团和邮政集团2022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推动企业提升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二是推进邮储银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邮储银行A股非公开发行工作,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本实力。适应金融市场形势变化,指导邮储银行适时调整对邮政集团代理储蓄手续费。
(二)狠抓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一是积极推进解决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批复国铁集团、邮政集团厂办大集体改革总体方案和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二是稳妥有序推进国铁集团、邮政集团开展分类核算工作。督促推动国铁集团和邮政集团分别印发《铁路运输分类核算管理办法》和《普通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类核算方案》,为深化分业经营改革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陈璐萌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