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构建财政金融“组合式”政策体系
陕西省西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永杰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财政局不断创新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机制,系统谋划财政金融“组合式”政策体系,以“一三三五”重点工作思路为抓手,研究出台 “1+3+N”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即以《西安市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工作措施》为统领,以《西安市打造创投生态十项举措》《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西安市加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为支撑,各引导基金、担保体系方案及配套制度相配合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支撑。系统谋划财政金融组合式政策体系,全力支持稳增长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围绕西安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打造 “1+3+N”财政金融政策体系。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财政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工作部署,研究出台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打造创投生态、促进股权投资行业发展、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等领域 “1+3+N”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全面提升财政在支持普惠金融、创投生态、科创融资等领域“扩面、增量、降本、增效”中的保障作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不断加大政策兑现力度,财政金融政策杠杆作用进一步提升。 2022年,投入财政金融类引导资金 18.4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规模 576.34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放大倍数 31倍。其中,安排企业上市奖补资金 1.38亿元,围绕企业上市不同阶段,对 108家企业给予分阶段、全周期奖励支持,重点支持西安市年内新增 A股上市企业 9家,首发募资 83.81亿元;安排科技金融奖补资金 8916万元,通过知识产权贷款贴息、担保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 1781家科技型企业全年新增融资 53.38亿元,同比增加 47.79%。
三是统筹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提升保障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印发 2022年西安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 21个,保费计划总规模 2.06亿元,为近百亿元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清算上年并预拨当年中央、省级、市级保费补贴资金 1.33亿元,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三农”发展的保障作用。
四是成功申报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支小助微作用,牵头编制《西安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创建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申报工作。 2022年,西安市成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试点,并获得 4000万元资金支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建立与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改革,政府引导基金撬动功能显著提升
一是聚焦支柱产业壮大,持续发挥大西安产业基金作用。截至目前, 100亿元大西安产业基金已累计投资各领域产业子基金 45只,合作规模 723.14亿元;通过“引导基金直投+子基金投资”方式支持各类重点领域项目 873个,撬动产业总投资 4198.54亿元,带动税收 55.91亿元、就业 82815人;累计支持 76家企业陆续在主板、纳斯达克、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挂牌。
二是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加速推进创新基金落地。通过省、市、区联动多元化出资等方式设立 100亿元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在全国率先推出 1:1返投比例与纯市场化运营机制,重点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全年完成 33只子基金的投资决策工作,合作规模 224.85亿元,争取中央、省及外地认缴出资 91.9亿元,预计带动项目总投资 1972亿元。其中 28只子基金已覆盖秦创原“一总两带”区域,占比达 85%,合作规模 189.75亿元,预计带动项目总投资 1584亿元。
三是聚焦综合能级提升,探索设立城市更新基金。通过“区域子基金+城市更新+产业导入”运作模式,创新组建中西部首支百亿规模城市更新引导基金,围绕全市片区综合开发、老旧街区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方向储备子基金项目 20余个,已立项莲湖区农兴路片区、新城区南张村及周边片区、大兴新区大庆智路等区域子基金项目 8个,集合规模 250亿元,预计带动项目投资达 1488.65亿元。
四是聚焦经济恢复发展,及时组建抗疫恢复基金。通过“股债融合+投贷担”联动机制及时组建 50亿元抗疫恢复发展基金,引导各类机构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提供纾困融资支持。 2022年,围绕民生保供及重点产业领域筛选重点项目 70余个,预计投资金额超 20亿元;已支持民生保供、装备制造、文旅、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投资 9.79亿元,带动 4000家上下游市场主体发展,带动就业超 7300人。
全力推动政府性担保体系扩面增效,积极支持市场主体融资降本减负
一是谋划组建百亿规模担保集团,推动政府性担保业务体系化运作。报请市委市政府整合组建注册资本 100亿元的西安担保集团,通过布局政策性担保、市场化担保、重大项目支持、再担保、农业担保和资产管理业务六大板块,打造全市国有担保股权运营、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和重点领域项目融资增信总平台。 2022年,西安担保集团新增担保额 200.4亿元,较 2021年增长 57.2%,成功突破 200亿元大关,支持企业超 8.76万户,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市经济发展。二是持续强化担保机构名单制管理,提升融资担保效能。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制改革各项工作,通过绩效评价、降费奖补等方式,支持全市 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规模达到 126.26亿元,在保余额达 334.92亿元, 2022年新增担保额 306.76亿元,支持 8.71万小微、“三农”主体新增融资 225.23亿元,平均担保费率降至 1%以下。
三是持续完善分险增信机制,构建风险缓释体系。持续发挥 20亿元西安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信基金和科技风险补偿基金作用,通过财政资金“五方分险”模式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三农”等贷款主体的担保规模。 2022年以来,基金体系内累计服务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超过 1.77万家次,带动担保贷款规模 81亿元。
责任编辑廖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