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厦门:“财政+金融”撬动资源助企纾困
厦门市财政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和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益企服务”专项行动要求,厦门市财政局聚焦稳市场主体的关键环节,创新“财政+金融”的理念,加快转变产业扶持投入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特点,分类设计“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牵头工信、商务、金融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帮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共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财政政策+银行贷款,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研发创新。针对有增资扩产需求的工业和软件信息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基金,规模 150亿元,由政府和银行按 5:95出资,用于支持“白名单”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融资。该基金变传统的“事后补助”为“事前融资支持”,企业实施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最高可获项目总投资 80%的融资;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最高可获得上年研发费用 50%的融资。该政策用 5%的财政资金撬动了 95%的银行信贷资金,预计带动企业投入超 400亿元。
截至 2022年 12月底,该基金已为全市 342家企业融资 133亿元,获批融...
厦门:“财政+金融”撬动资源助企纾困
厦门市财政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和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益企服务”专项行动要求,厦门市财政局聚焦稳市场主体的关键环节,创新“财政+金融”的理念,加快转变产业扶持投入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特点,分类设计“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牵头工信、商务、金融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帮扶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共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财政政策+银行贷款,设立技术创新基金,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研发创新。针对有增资扩产需求的工业和软件信息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基金,规模 150亿元,由政府和银行按 5:95出资,用于支持“白名单”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融资。该基金变传统的“事后补助”为“事前融资支持”,企业实施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最高可获项目总投资 80%的融资;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最高可获得上年研发费用 50%的融资。该政策用 5%的财政资金撬动了 95%的银行信贷资金,预计带动企业投入超 400亿元。
截至 2022年 12月底,该基金已为全市 342家企业融资 133亿元,获批融资的超过 80%是中小企业。
二是财政政策+担保,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改善融资难问题。信用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市财政局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加持,鼓励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类贷款。通过该基金提供的增信功能,可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 160亿元的无抵押信用类贷款。单家企业可以获得最高 3000万元的银行信用类贷款,从申请融资到获批融资最长不超过 20个工作日。据统计,该基金已为全市 4420多户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近 150亿元的信用类融资。贷款平均利率 4.6%,低于 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100个基点。
三是财政政策+过桥融资,设立应急还贷资金,缓解企业流动性紧张。企业偿还贷款和新获批贷款之间经常存在时间差,在此期间很容易因为资金接续不上出现流动性紧张。为此,市财政局设立规模 20亿元的应急还贷资金,为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无门槛免费“过桥”融资。在资料完整的情况下,企业 3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申请。截至目前,已与超 30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服务企业近 690户;共放款 1200多笔,金额合计超 330亿元,为企业节省过桥费用超 1.45亿元。
四是财政政策+保险,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对冲外贸风险。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面临的被拖欠货款、被拒绝收货等问题,市财政局加大出口信保扶持力度,对上年出口 6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由政府购买出口信保,对其他企业按保费补贴。同时,推动保险公司按照“应降尽降、能降快降”的原则,保费费率降幅最高达 20%。2022年已累计支持服务小微客户 3873家,同比增长 26%,企业覆盖面从 2021年底的 39.5%提升至 43.9%,支持小微企业出口 42.9亿美元,增长 64.1%。
五是财政政策+基金,设立产业链发展和创新基金,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市财政局牵头设立总规模 50亿元、首期规模 20亿元的产业链发展和创新基金,打造“以投带招”基金招商新模式。该基金聚焦“引实体、引产业、引项目、引经济贡献”,围绕厦门 “4+4+6”
现代产业体系,以项目落地厦门为前提,充分对接头部基金机构项目库进行遴选,重点投向高经济贡献度、高附加值项目,变被动等待为主动选择,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基金建立开放共赢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国企、各区和市直部门力量,整合多方资金资源,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转化。该基金已于 2022年投洽会期间与 6个项目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涉及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预计未来将撬动百亿元以上的资本投资。
责任编辑李艳芝